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唐代边塞诗 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的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唐代边塞诗

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边塞诗创作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如此丰富的土壤上,唐代的边塞诗迅速发展,最终以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魅力,屹立于我国古代边塞诗歌的最高峰。

唐代边塞诗首先体现出来的是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古今往来,战争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涉及到边疆战场和从边作战的将士,而且会触动社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为此社会上出现了重武轻文的、以从军为荣的风气。而且军威四震、国威远扬的边塞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三十五),"“文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杨炯《出塞》),投身边塞、立功异域也就成为了文人士子追求功业的一条途径。唐代边塞诗中,颂扬战争中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诗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激励着后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边塞诗同时还显现出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岂不服艰难,只思清国仇。”"(张宣明《使至三姓咽面》)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开启了唐代边塞诗的进步传统,成为一代边塞诗的主题之一。唐代边塞诗中的献身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赋子了边塞诗壮美的风格。身处塞外荒漠,将士们面对的不仅是凶悍强大的敌人,还有来自恶劣气候艰苦环境的考验,唐军将士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强敌和大自然面前,他们都显示出无比的坚强与勇敢。陈羽的《从军行》与岑参的《碛中作》都反映出边地将士蔑视艰苦自然条件的英雄主义气概。唐代边塞诗是唐代民族关系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相处。初唐时期,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对当时的和亲政策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赞许朝廷所奉行的安抚边疆少数民族的边防政策。杜审言在《送和西蕃使》中写道:“圣朝上边策,诏谕兵戈偃,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这些向往边疆和平、渴望民族团结,反映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唐代的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它不仅反映西北的战争风云,展现戍边战士的丰富生活,还描绘出大西北壮伟奇丽的风光景色,描写西北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情风俗。初唐的边塞诗人已经开始以特殊的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描摹塞外的风光和景物,唐代第一次大量地把西北山川景物,风习人情介绍给中原地区读者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其开阔的视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边塞诗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一《轮台记事》诗歌虽然铸语平常,但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一幅西北边疆风俗画。

(摘编自陈娜《论唐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社会出现了重武轻文、以从军为荣的风气,使人民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

B.对和亲政策的歌颂,对朝廷安抚边疆少数民族边防政策的赞许,是初唐边塞诗人共有的认识和审美。

C.西北的山川景物,风习人情能够被中原地区所知道,得益于岑参开阔的视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D.唐代边塞诗中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丰富了边塞诗歌的情感主旨,赋予了边塞诗壮美的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一分的结构展开对唐代边塞诗的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齐头并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唐不同时期边塞诗特点,阐述了边塞诗歌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魅力。

C.文章引用大量的唐代边塞诗歌,不仅充实了内容、美化了文字,更有力支撑了论点。

D.第三段主要从知识分子及唐军战士两个角度来论述唐代边塞诗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但唐朝之前的边塞诗歌都未拥有过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魅力。

B.唐朝的军事声威、国家声威、开放的民族政策以及融洽的民族氛围在- -定程度上促成了唐代边塞诗屹立于我国古代边塞诗的顶峰。

C.“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与文中“岂不服艰难,只思清国仇”一句都表现出唐代边塞诗中的献身精神。

D.在唐朝,文人若想获得一官半职,除了蒙荫承袭、科举取士等方法,写好边塞诗也成为了他们获得功名的终南捷径。

 

1.D 2.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而且军威四震、国威远扬的边塞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表明这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B项,“初唐诗人”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是说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并不特指初唐时期的边塞诗歌。而且“共有”也于文无据。 C项,由原文第五段“初唐的边塞诗人已经开始以特殊的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描摹塞外的风光和景物”可知并不是因为岑参,中原地区才知道。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文章论证并没有兼顾不同时期,只提到了初唐和盛唐。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都未拥有过”的推断过于绝对化。 C项,对诗句是理解错误。“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表现的是对将官的批判。 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投身边塞、立功异域也就成为了文人士子追求功业的一条途径”,并不是说写好边塞诗就是追求功业的终南捷径。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的材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简要概括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命题意图。不超过30字。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世界。2018年高考语文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比如全国Ⅲ卷作文题,三条标语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分别喊出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三条标语的组合,可以帮助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全力以赴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者要想增加收入,①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农产品价格再稍有提升、生产者往往更是一哄而上,不计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追求增产。可结果却是该农产品相对过剩,②_________________,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局。实践反复证明,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而且③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___。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____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___。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平智慧精髓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查看答案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2)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要有各项适宜的制度,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两句,以车做比喻说明这个道理,并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