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请你以正方队员...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请你以正方队员的身份,针对反方发言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语言准确。不少于70个字。

正方发言:

反方发言: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这容易滋生网络谣言,引发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影响公众议题的正常讨论,不利于网络文明建设。因此,网络匿名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有助于保护发言人。这可以免除发言人的顾虑,让人们敢于参与社会敏感议题讨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建言献策。因此,网络匿名有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解析】 本题考查写辩论词的能力。题干要求以正方队员的身份,针对反方发言写一段辩论词。这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针对反方发言内容,写一段话反驳反方观点,从而表明正方的观点。本次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反方观点是: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那么,正方观点就是:网络匿名有助于保护发言人。根据反方发言内容,考生回答此题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三步:首先明确正方的观点——网络匿名有助于保护发言人。然后正方要抓住“有助于”这一点阐述网络匿名对发言人的好处。比如:免除发言人的顾虑,让人们敢于参与社会敏感议题讨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建言献策。最后用“因此……”的句式重申自己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能够感知音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植物体内有一块音乐区,能感知音乐,但并非任何一首曲目都能①_____。按法国植物学家兼音乐家斯特哈默的研究,音乐中每一乐章都应该对应植物体内蛋白质的某一个氨基酸分子,一首曲子实际就是一个蛋白质完整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这样,植物听到这一曲目时,②_____,从而促进植物的生化作用及快速生长。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弹性机械波,能量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一些化学效应和热效应。音乐对植物细胞产生刺激后,会促使细胞内养分受到声波振荡而分解,并让它们能在植物体内更有效地输送和吸收,这一切都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使它增产。当然,植物对音乐普遍不敏感,③_____,粮食产量也不会大增。

(选自《造物主的意识:文明的进化法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     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耳熟能详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     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整个故事的内容的概括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赞不绝口,但因为文化传统的     ,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区域性  典雅  隔膜  张冠李戴

B.标志性  典雅  隔阂  南辕北辙

C.区域性  优雅  隔膜  南辕北辙

D.标志性  优雅  隔阂  张冠李戴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B.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C.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D.“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了理念的普及和思想的教化。

B.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了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C.以图代文的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的教化和思想的普及。

D.通过以图代文的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军确系溃败的依据的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阵云高,狼烟举,拥雕戈西戍,词人笔下的这种军旅生活极为豪壮,令人振奋。.

B.“笑儒冠自来多误”中“笑”字为嘲笑之意,表明词人对自己身为读书人的遗憾。

C.结尾一“叹”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而今的失落苦闷,与上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首词上片念旧回忆,以慷慨之情起。下片写现实当今,以沉痛之情结,层次分明。

2.本词的上下片描写了两个具体的场景,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数年,徒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乡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及门下掾自到,人救不殊,因喑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椽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日:“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日:“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入守左冯翊,岁余,不肯出行县。丞椽数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延寿日:“县皆有贤令长,督邮分明善恶于外,行县恐无所益,重为烦忧。”丞椽皆以为方春月,可一出劝耕桑。延寿不得已,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延寿大伤之,日:“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些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开阁延见厉勉以意告乡都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延寿乃起听事,劳谢令丞以下。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延寿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复以辞讼自言者。

(节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注]①不殊:指自杀术死。②复:免除赋税徭役。③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祖/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开阁延见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

B.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祖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开阁延见/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

C.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祖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开阁延见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

D.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开阁延见/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射,是古代射箭饮酒的礼仪。文中指地方长官春秋两季在学校以礼会民习射。

B.左冯翊,与京兆尹、右扶风是汉代拱卫京城的“三辅”,文中是指行政区长官。

C.督邮,是汉代各郡属吏督邮书掾或曹掾的简称,代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等。

D.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客食宿之地,文中指当时供官员或行人食宿的处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为官一方,治政有法。任东郡太守,重在教化,引导百姓亲爱和睦,主张礼让宽容,征用劳役、征收租税时开诚布公,并加强治安管理,因而吏民归服。

B.韩延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下属,施以恩德,讲究诚信,尤其是当自己被下属欺凌压迫时,他并非采用训诫惩罚之法,而是深刻责己,最终感化了他们。

C.韩延寿礼贤下士,善纳谏言。所到任职之地,以礼待用贤士。虽贵为太守,也能够听取下属合理的意见,即便地位卑微的门卒进言,他也坦承已过,采纳谏言。

D.韩延寿无为而治,化解纠纷。视察高陵时遇昆弟讼田案,他认为是其才德难以教化民众,便移病不理政务。官吏自系,讼者宗族责让,使昆弟自相化解了矛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2)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