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鉅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祗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鉅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爵位的最末等。秦以后,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为加官,唐以后为散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极具才华,通贯书术。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促召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但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的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敢于直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李建成的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依据实情处理问题,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祗取空名。

 

1.C 2.B 3.A 4.(1)近臣中有人诽谤魏征徇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查办此事结果不是这样,太宗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2)忠臣,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聩、凶暴,国破家亡,仅取得虚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卒”意为“最终”,一般位于句首,故应在“卒归唐者”前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振臂大呼”的主语是“魏公”,不是“叛徒”,故应在“振臂大呼”前断开,据此排除D项。 译文: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稽首”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跪拜礼之一,为正拜,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根据文意可知,应是说李密称赞书信写得好,得知是魏征所写,故催人征召他。 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注意重点字:(1)阿党:徇私偏袒。按讯:查办。让:责备。 (2)婴:缠绕。诛:被诛杀。陷:深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晩清。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是公正、有效之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从御史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宫,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权威性足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实现良好的政治法律秩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监察制度不可能超越整个政治法律体制。皇权对监察制度有着构建之功,也有侵蚀的危险。以汉朝为代表的台谏分置监察体系,以唐朝为代表的台谏相辅监察体系,都对君主起到约束、规谏的作用,但约束最高权力的监察制度能否发挥功能,却深受君主个人的影响。此外,在复杂的政治权力环境中,少数监察官或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诱惑,制度虽称良善却难达预期。

(摘编自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自西周始及至晚清,对国家吏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体现为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变化。

C.监察权本于天道,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天道是监察官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D.监察官按照法律行使职权,被监察的高官显贵甚至君主都不能凌驾于其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及沿革说起,重在论述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B.“贞观之治”的事例说明要想监察制度行之有效,君主应奉法而治,监察官应严明职守。

C.文章第二段提出监察权具有最高权力属性,为后文论证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了论据。

D.文章第四段从皇权和监察官本身两个方面论证了监察制度的功能有被消解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制度及其附属机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正的政治法律秩序。

B.无论是复合性体系,还是单一性体系,监察官监察都具有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C.监察官行使权力时代表君主,如御史虽官品低却可以绕过御史台长官直接独立行使职权。

D.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若监察官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惑,监察制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查看答案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请以“居安思危”为话题,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写一段话,至少有两处整句,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你以唐太宗的口吻,给魏征写一段话,表达读了《谏太宗十思疏》之后的感受。要求:①内容合理;②用语得体;③不需要写称呼、落款等。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围的高速公路、高铁城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共计787个项目,航班量达500班次,计划模拟旅客51984人次,模拟行李35270件次。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写三个句子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2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加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3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