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賜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贲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寞为继嗣者乎此患巨之但人不敢及耳光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C.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待他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便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生性聪慧颖悟,不喜华靡。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获罪后,他连续上书主动承担罪责,庞籍死后他又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职尽忠。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1.D 2.C 3.B 4.(1)修筑两个堡垒来抵御西夏人,招募百姓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进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解除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患了。 (2)我先前进言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诏令),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为什么急于做不吉祥的事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得非…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 “光曰”意为“司马光说”,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译文:皇帝深思了好久,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便特指兄弟情深”错,“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和谐美满。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设譬引喻”错,在谈论异兽和日食事件时司马光没有设譬引喻;且关于异兽事件,文中并没有提到“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制:抵御。籴:买米,买进粮食。纾:解除。 (2)向:以前,先前。春秋鼎盛:形容正当壮年。遽迅速急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安石,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共能久以天支为密而天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去,终英宗世,不起。

煕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谴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已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早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且之忧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忧,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是为“丁忧”。

C.召,有征召、召见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年幼时酷爱读书,过目不忘;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经术是用来处理世务的,世人都以为经术不能处理世务是因为后世很多所谓的读书人,都是庸俗之人。

C.王安石认为改变习俗、建立法度,是当时最为紧要的。这得到皇帝的认可。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虽然变法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2)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写作。

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信念,锐行变法。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王安石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定论。历史发展到近代,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人们开始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正面的评价,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

请结合你对王安石的了解,以“王安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六朝古都建康的变迁。要求:不超过50个字。

公元589年,隋灭了陈,统一全国。隋文帝下令将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城邑和宫殿全部毁掉,改为耕地,以免被人占领继续称帝。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又将建康、同夏、秣陵三县并入江宁,废临沂、丹阳、湖熟三县,属地也并入江宁,建康被降到了般州县的地位。此时的王谢显族早已败落,秦淮河也失去了往昔的流光溢彩。不久,隋为唐所灭,连年的战乱把六朝的古迹摧毁得所剩无几,原本繁华的都城满目疮痍,到处是断垣残瓦的景象。乌衣巷的高府华第遍地野草,焦土昏鸦,一片荒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日

B.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D.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奇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查看答案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安石以此信回答司马光,本文可谓是一篇观点鲜明、维护新法的驳论文。

B.本文是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言辞含蓄委婉,免得开篇就火药味十足,使对方不能往下看,从而不能表明自己的主张。

C.王安石从明“名实”人手,是因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司马光也不例外。

D.文章结尾处,作者既承认自己知罪,又说对对方观点不敢领教,实际上是用委婉的语言道出坚定的信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