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 选。

维纳斯因断臂让人奇想,蒙娜丽莎的微笑令人神往。假如给维纳斯接上那断臂,它将失去风采;加入给蒙娜丽莎注明笑的缘由,它将失去韵味。世间的美往往是生命体中真的体现,是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自然。

 

例文: 缺憾也是一种美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此话自是写得极美,然而让我为之心折的单是那“落英缤纷”四字。请想象一下吧:当你渐次深入桃花林,落红纷纷起舞,化作缤纷桃花雨,落你一身,拂了还有,拭了犹在……那无疑是让人心痛的极致之美。 这也是我读到过的对缺憾美的最好诠释。而缺憾本身,乃是生命的常态,也自然是一种大美。 凡赏过夕阳晚照的人,定会被它的瑰奇绚丽所折服。日暮时分,一轮红日逐渐隐没于西山之后,顿化作西天铺陈得恣肆汹涌的云霞;云霞的背后光芒四射,渐晕染云蒸霞蔚、无比壮观的半片天空。此情此景,引多少文人骚客挥毫泼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白居易笔下,好一派绮丽和谐而恢宏壮阔的景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纵是再美,也只能是光明对这世间温柔而又短暂的最后一瞥。这是诗人李商隐发出的叹惋和告白。或许你也会说,这真是件人生恨事,若能长时间维持不坠岂不更好!然而,也正因为这样,这撼人心魄的美才更弥足珍贵,且难以随记忆一起湮灭。 米罗的维纳斯可谓是中外闻名,老少咸知,但她在出土时却是断臂的。曾有诸多专业雕塑人士企望“还原”维纳斯之“真身”,为她“设计”双臂,然而,无一例外的,这些“设计”都是徒然的,皆以失败黯然收场。因为,“被完整”后的维纳斯,那份优雅与自然便大打折扣,那份浑融无间的美感已然不复存在。维纳斯是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珍宝,她残缺,但绝对“完美绝艳”,无与伦比。 人们常赞美酒窝独特的美,但鲜少有人知道,酒窝其实是一种因面颊肌肉缺陷而导致的残缺美。酒窝常给人以亲切、可爱之感,“笑靥如花”也被频频用来夸赞笑颜的明艳可人。酒窝虽生于缺陷,但又有谁说不美?甚至可以这么说,它已然成为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了。 人生亦是如此,可以说,我们人人都有“失落的一角”之痛。这一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尖利,有的钝化。然而,这才是我们的真实人生,这才是我们不可复制的活生生现实之一种。那失落的一角,或许是缺陷悔憾,或许是悲欢离合,或许是伤痛苦难……我们去追寻那失落的一角,人生就在千百次追寻中悄然滑过,随风而逝,但最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有缺憾的时光最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选取角度,自拟题目,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 审题: 本题是寓言故事与观点相融合的材料作文,对于此类作文,可以寓言故事为辅,观点为主“世间的美往往是生命体中真的体现,是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自然。” 把握其中的关键词“真(实)”“自然”,换而言之材料认为“真实自然最美”。尽量保留题干中的关键词“真实”“自然”“美”,故标题选为“真实最美”“自然也是一种美”最佳。 立意: 1. 真实最美; 2. 自然也是一种美; 3. 缺憾也是一种美; 4. 美无需添加。 素材: 1. 一位伟人说过:“人在躯体上装饰的美短暂易逝,然而,人在精神_上的美却万古长存。”可是,世人却告诉我:“女”性之美啊!那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装饰。 2. 诚然,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美颜软件的存在,有其积极的意义。拍好的照片先美化再上传,仿佛已经成了大众共同的习惯。美丽的照片给观赏者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赞赏也给拍照片的人带来了信心。可是过分美化的照片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惑。看见好看的照片,他们不免会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有的人因为体验到了美图软件的神奇功能而沉迷其中;有的人因为认为自己看到的真人和网上看到的照片相差太大而直呼"上当受骗”;还有的人拿网上的照片与实际中的自己做对比,因为觉得自己不够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最后造成自卑。 3. 众所周知,美国《时代》杂志上刊登的人物面部照向来注重真实,不允许后期过度美化,即使是歌星,演员甚至显赫的政治人物都不能例外。章子怡素颜时的脸上的雀斑,范冰冰眼角的皱纹,在高清摄像头下清晰可见。难道这样就不美了吗?不,粉丝们依然大呼“美极了”“女神”。因为真实的样子更贴近生活,没有人可以历经岁月而不留下痕迹。真实的样子,别有一番韵味,真实有着独特的魅力,真实散发着自信之美。 4. 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并无大碍,但脱离了真实,美图软件里美化生活的意义也随之远离。“反美颜”软件的问世,让我看到了注重真实,认识真实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欣赏真实的生活,欣赏真实的自己。罗曼罗兰曾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吧。 结构: 本文选用议论文体,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本文采用并列结构行文,首先通过首段提出自己的观点:缺憾本身,乃是生命的常态,也自然是一种大美;然后通过白居易、李商隐等人对于夕阳西下景色的诗句来阐释撼人心魄的美才更弥足珍贵,且难以随记忆一起湮灭;然后又并列举了断臂的维纳斯以及残缺的酒窝的例子来论证缺憾美,最后总结“有缺憾的人生最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 5G 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 技术跟传统的 3G、4G 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 3G、4G 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 式,而 5G 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 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 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 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 这场革命加速。2019 年将是 5G 元年,也将是 5G 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 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 根也提醒,5G 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 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从 IG 到 5G,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摘编自《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我国 1G-5G 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 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 5G 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 向 5G 过渡的关键时刻。5G 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 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 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 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 5G 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 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 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 5G 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 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 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摘编自《破除人为藩篱携手拥抱 5G》)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 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 IG 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从 IG 时代到 5G 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 4G 技术可以传送视频、智能型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 3G 时代的两倍还多。

D.5G 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以实现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中国式全球最早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在 5G 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中国 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2019 年是 5G 元年,拉开了5G 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5G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的隐 私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诟病。

3.5G 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一个“熬”字益人生

王晓河

①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②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后浪催前浪,人生进进退退,熬住才能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心灵励志作家黄桐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告诉年轻人:“当好事降临,不用得意忘形;当坏事来袭,不必惊慌失措。”人生中的“幸”或“不幸”,其实没有定数。没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③粥多熬黏稠,汤多熬有味。有准备地熬,是看透时势地熬,犹如磨石磨刀,越磨越锋利。“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熬得住,才有真功夫;“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熬得起,方有大境界。作家池莉有一本书叫《熬至滴水成珠》,全书可谓是池莉人生经验的提炼和感悟,她说:“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熬出来的,苏醒是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熬出来的。”评书名家单田芳,总结人生就一个字:熬。身处逆境,苦熬能挺住;陷入危机,苦熬撑得起;适逢险阻,苦熬能过关。人生不怕熬,就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

④冯仑在《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说:“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有心志地熬,不少是自找的。旁人看似熬,自觉是遨游、畅游其中,自得其乐。你喜在熙熙攘攘中穿行,他好在冷冷清清中持正;你求“花月正春风”,他好“冷落车马稀”,枯燥生滋味,苦涩有甘甜。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屈居于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熬出了成就。经受了生活的风风雨雨,走过了道路的曲曲折折,摆脱了人事的恩恩怨怨,超越了思想的高高低低,熬创造着价值,涵养了性情,升华了境界和人格。

⑤天地悠悠,世事茫茫,眼前事,孰能料?身后事,孰看透?熬着走,有亲历,有明白。天公不遂人意,无可奈何地熬,挺住,切莫灰心丧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忍气吞声地熬,忍住,切莫一怒碰得头破血流,一衰败得随波逐流;欲壑难填,利欲熏心地熬,守住,切莫眼里看得过,肚里忍不过。熬过疾风暴雨,懂得什么是坚强;熬过痛苦,懂得收获的珍贵;熬过失败,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时机。熬的经历丰富,人生绚丽多彩。人生经得几番熬,不枉世间走一遭。

⑥熬,是一种坚持,一种历练,一种毅力。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饱经风霜,饱览沧桑,饱通世事,阅历中有品味,挣扎中有感悟。所以,倪萍著书《姥姥语录》,有一句话说:“人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不泯希望,熬中的酸甜苦辣有滋有味;不坠志气,熬中的跌宕曲折有情有致。冠军是熬出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有拼搏的硬功夫;名角是熬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日积月累地重复,才有德艺双馨的风采。

⑦毛泽东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人生难测,世事难料,熬,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心如死灰,骨子里是坚持。熬中有思索,有窥望,有碰撞,有突破,便是充满活力的努力,充满希冀的奋斗,便是有益的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好似马拉松,熬住才能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就能柳暗花明。

B.作家池莉认为懂事需要经历,而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就是“熬”,这个“熬”就是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

C.“熬”可以创造价值,涵养性情,升华境界和人格,所以说有心志地“熬”,都是自找的。

D.“熬”并非逆来顺受、心如死灰,熬的骨子里是坚持。人们需要在“熬”中思索、奋斗、突破,方能有益人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自然,从两位作家谈论割麦写起,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中心论点“一个‘熬’字益人生”。

B.文章第③段先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越熬越有利于人生,然后用引用论证更有说服力地证明熬得住才能成功,接着引用池莉和单田芳的人生箴言证明熬的作用。

C.文章第④段列举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熬的经历越丰富,人生就越绚丽多彩。

D.文章运用比喻、引用和举例等多种论证方式,尤以引用论证为最,这体现出作者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3.阅读这篇文章,你从中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文本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出警

戈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要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 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 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奎的事。老奎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 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奎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这回,老奎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

走的时候,老奎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奎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 来跟我说,老奎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奎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 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老奎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 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 叙述中,某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 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老奎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 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奎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3.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奎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7)__________,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8)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_________。(《宋史·王安石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和昌父

宋·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②古来称三贤者甚多,此处指辛弃疾、赵昌父、陶渊明。③陶渊明曾作《止酒》《停云》诗。

1.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