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的五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5个...

将下面的五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5个字。

①华语影坛7位著名导演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联袂打造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②部电影回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令人难忘的7个重大历史瞬间。

③黄渤、张译、吴京、刘昊然等50余位著名影视演员都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

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将于2019年9月30日准时在全国上映。

⑤这部电影的拍摄是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示例:由7位导演、50余位著名演员参与,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7个重大历史瞬间的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将于2019年9月30日上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变长句首先是找一个短句作为长单句的主干句;其次将其它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并按照一定的语序组合在主干句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 本题,首先确定主干句是第④个句子,然后其他句子变成修饰性词语,修饰《我和我的祖国》,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主干句中。第①句提取“7位导演”,第②句中提取“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令人难忘的7个重大历史瞬间”,第③句提取“50余位著名影视演员参与”,第⑤句提取了“70周年献礼片”。注意组合后的长句一定是单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歆耕的难能可贵在于,他看到了问题,还想为绿化文学生态环境出谋划策。他提出,伟大批评家要有三个条件:“(甲)敢于言说与批评的勇气;成熟稳定的评判价值尺度;良好的艺木感觉及能够用明快的语言将深奥的理论观点表达出来的能力……(乙)或者,更直白地说无非是‘胆识’二字”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学真批评,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茉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融进了他的随笔。我除了向他这些努力致敬外,却只能叹息。

(丙)现在文坛甜蜜成风气,你要用苦瓜,败坏他人的胃口,这几乎是倒行逆施,站到”敌人”位置上了。所以陈歆耕的随笔有股书生气。现在文坛文人多如牛毛,书生却难觅。陈歆耕的随笔爱憎分明,对文坛丑陋的现象,坚持零容忍的扫荡的态度。所以,他的随笔成了孤独的告白。

随笔是一个牛皮筋文体,伸缩余地大。(    )他熟悉报告文学创作的套路,因此他的随笔报告味浓。正因为当新闻来写,所以特别信奉真实。(丁)在《快语集》的首页,他赫然刊登了索尔仁尼琴的”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语录,作为他写作的座右铭。不过,我想要说,随笔应该说真话,但是还必须把艺木作为一种追求,艺木的真话或许更能使整个世界感动。

(《中华读书报》2019.2.28,有改动)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

A. B. C. D.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的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B.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树立了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C.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树立的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D.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可以当诗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

B.它可以当新闻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也可以当诗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

C.它可以当诗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

D.它可以当新闻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也可以当诗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诗中“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寄托了诗人浓烈真挚的情感和幽怨的情思。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了下文的欢乐场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暮春时节诗人与钱少阳对饮的图景,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既暗扣友人“征君”身份,又表现出两人深厚情谊。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近暮年;“各”字突出了钱两鬓斑白的特点。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饮酒的感吓。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遇略感愧惜。

2.清代赵翼评此诗时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除屡陶长、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绍逆公孙痔于界桥,钜鹿大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痔兵强,皆欲属痔。绍闻之,使昭领钜鹿。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会魏郡大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大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打檄三至。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时大祖领兖川,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于是通大祖上事,表荐大祖。建安元年,大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大祖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闺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冀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川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大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三年,昭迁河南尹。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杨长史薛洪、河内大守缪尚坡守待绍救。大祖令昭单身入坡,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成年男子在本名之外另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别人的字,一般表示尊敬。

B.檄是古代官方文书,如在其上捅鸟羽,则表示十分紧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

C.皇帝改元就是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

D.河东是中国古代区域名称,黄河以北为河内,而黄河以东则称河东。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昭伪造檄文,制服钜鹿豪族。他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称贼人将攻打钜鹿,孙伉等人给敌人做内应,以此斩杀了孙伉等人。

B.董昭巧施妙计,评定魏郡贼乱。他兼任魏郡太守时,郡中贼人四起,他先是厚待他们,然后趁机离间策反他们,最终击败了贼人。

C.董昭富有远见,直言劝说主将。在曹操尚势弱时,他就看出曹操是一位英雄,劝说张杨帮助曹操联系朝廷并让他举荐曹操。

D.董昭智勇双全,只身劝降缪尚。张杨被杀后,薛洪、缪尚守城等待救援,董昭奉曹操之命独身入城,最终成功劝说他们率城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

(2)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庐乐忆

宗璞

清华园乙所曾是我的家,它位于园内一片树林中。小时候觉得林子深远茂密,绿得无边无涯,走在里面,像是穿过一个梦境。这年夏天,有人在林中播放音乐,这大概是所谓的音乐茶座吧。凭窗而立,音乐像是从绿色中涌出来,把乙所包围了,也把我包围了。常听到的乐曲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贝多芬的《田园》、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等。特当音乐响起时,小树林似乎扩大了,绿色显得分外滋润,我又有了儿时往一个梦境深处飘去的感觉。

清华音乐室很活跃,学生里音乐爱好者很多。学余乐手颇不乏人,还出了些音乐专业人才。我是不入流的,只是个不大忠实的听众而已。因为自己有的唱片很有限,所以常和同学一起到美国教授温德先生住处听音乐。温先生教我们莎士比亚,又深谙古典音乐。他没有家,以文学和音乐为伴。在他那里听了许多经典名曲,用的大多都是78转唱片。每次换唱片时,他都用一个圆形的软刷子把唱片轻刷一遍,同时讲解几句。他不是上课,不想灌输什么。现在大家都不记得他讲了些什么,却记得他最不喜欢柴可夫斯基,认为柴可夫斯基大感伤。有一次听肖邦,我坐在屋外台阶上,月光透过掩映的花木照下来,我忽然觉得肖邦很有些中国味道。后来从《傅雷家书》中得知中国人适合弹肖邦,有很长一段时同,我最偏爱肖邦。

以后在风庐居住的约四十年中,听音乐的机会随情况的变化而忽多忽少。只是再没有固定的音乐活动了,也没有人义务为大家换唱片了。最后一次见到温德先生是在北大校医院楼梯口,他当时快一百岁了,独自坐在轮椅上,盖着一条毡子。我忙趋前问候。他说:“他们不让我出去!告诉他们,我要出去,到外面去!”我找到护士说情。一位说,下雨呢,他不能出去。又一位说,就是不下雨,也不能去。我只好回来婉转解释,他看住我,眼神十分悲哀。我不忍看,慌忙告别下楼去,一路濛濛细雨中,我仿佛偏偏听到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中那段最哀伤的曲调。

这几年较稳定,便成为愈来愈忠实的听者,海淀这边有音乐会,常偕外子前往。好几次见满场中只有我两人发染银霜,也不觉得夹在后生群里有什么不妥。有一次中央乐团先演奏一个现代派的名作,休息后演奏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在饱受奇怪喧嚣音响的磨难之后,觉得第七交响曲真好听!它是这样平和而熨帖,用一句话形容,让人全身五万六千个毛孔都通开了。在海淀听过几次肖斯塔科维奇,发现他是那样深刻,和我们心的深处很是贴近。还有一年严冬,在病榻上躺了差不多一年的我,不顾家人反对,远征到北京音乐厅听莫扎特的安魂曲。刚见莫扎特这几个字,便觉得安慰。

严肃音乐不景气,音乐会少多了;即使有,也往往听者寥寥。有人说,要听音乐,当然还是该自己拥有高档的设备。我毫无这方面的志趣。我憧憬的是家徒四壁,想看书到图书馆,想听音乐一按收音机。许多国家有专播古典音乐的电台,我希望我们在这一点能赶上,不必二十四小时,八小时就够了。

现代音乐理论家黎青主曾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并引马丁路德的诗句:“谁从事音乐就是有了一份上界的职业。”他自己解释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是灵界的一种世界语言。音乐在诸门艺术中确实是最直接诉诸灵魂的,最没有国界的。对“上界的语言”这话,我还想到两层意思:一是可以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另一层意思我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能听一点古典音乐的人有福了。

(选自《铁箫人语》,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说走在树林中“像是穿过一个梦境”,一是因为林子绿得尤边而神秘,二是因为音乐仿佛从绿色中涌出,让“我”有一种梦幻感。

B.作者详写在清华园听音乐的经历,既是为了凸显这是自己接触古典音乐的开始,也是为了跟下文写在风庐听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C.作者写自己常偕妻子前往海淀听音乐会,旨在表明自己对于古典音乐的喜爱,从而传达一种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特有人生感慨

D.文章以“音乐”为主脉来连缀多个事件,形散神聚;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既隽永雅致,又灵动活泼、极具生活气息。

2.第二自然段说温德先生“最不喜欢柴可夫斯基”,可第三自然段告别温德后,作者却说“我仿佛偏偏听到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中那段最哀伤的曲调”,为什么?

3.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尾段“我”对“上界的语言”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