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将下面的五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5个字。
①华语影坛7位著名导演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联袂打造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②部电影回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令人难忘的7个重大历史瞬间。
③黄渤、张译、吴京、刘昊然等50余位著名影视演员都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
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将于2019年9月30日准时在全国上映。
⑤这部电影的拍摄是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歆耕的难能可贵在于,他看到了问题,还想为绿化文学生态环境出谋划策。他提出,伟大批评家要有三个条件:“(甲)敢于言说与批评的勇气;成熟稳定的评判价值尺度;良好的艺木感觉及能够用明快的语言将深奥的理论观点表达出来的能力……(乙)或者,更直白地说无非是‘胆识’二字”。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学真批评,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茉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融进了他的随笔。我除了向他这些努力致敬外,却只能叹息。
(丙)现在文坛甜蜜成风气,你要用苦瓜,败坏他人的胃口,这几乎是倒行逆施,站到”敌人”位置上了。所以陈歆耕的随笔有股书生气。现在文坛文人多如牛毛,书生却难觅。陈歆耕的随笔爱憎分明,对文坛丑陋的现象,坚持零容忍的扫荡的态度。所以,他的随笔成了孤独的告白。
随笔是一个牛皮筋文体,伸缩余地大。( )他熟悉报告文学创作的套路,因此他的随笔报告味浓。正因为当新闻来写,所以特别信奉真实。(丁)在《快语集》的首页,他赫然刊登了索尔仁尼琴的”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语录,作为他写作的座右铭。不过,我想要说,随笔应该说真话,但是还必须把艺木作为一种追求,艺木的真话或许更能使整个世界感动。
(《中华读书报》2019.2.28,有改动)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的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B.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树立了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C.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树立的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D.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可以当诗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
B.它可以当新闻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也可以当诗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
C.它可以当诗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
D.它可以当新闻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也可以当诗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诗中“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寄托了诗人浓烈真挚的情感和幽怨的情思。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了下文的欢乐场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暮春时节诗人与钱少阳对饮的图景,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既暗扣友人“征君”身份,又表现出两人深厚情谊。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近暮年;“各”字突出了钱两鬓斑白的特点。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饮酒的感吓。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遇略感愧惜。
2.清代赵翼评此诗时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