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在后面的横线上将语句补充完整。要求...

请根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在后面的横线上将语句补充完整。要求所填内容的关键信息取自提供的文字材料,填写后的语句前后照应,句式整齐。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

材料二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__,即便面对天下祸福,也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放歌;__,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__

 

①倘人格里没有对家国的爱 ②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功之本 ③即便面对中原风雨,也难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抒怀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句式一致,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本题每一空格的填写需要仿照上句或下句对应位置的句式,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围绕“爱国”的话题,进行填写。第一空,仿照下面句子相应位置的句式,“若……上没有对家国的……”,再根据下文“也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提示,结合上文“立德之源”,可以填写:倘人格里没有对家国的爱。第二空,仿照上面句子相应位置的句式,“爱国是一个人的……”,根据下文“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这里应填写: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功之本。第三空,仿照上面句子相应位置的句式,“即便面对……,也难有“……”的……”,根据上文“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这里应填写:即便面对中原风雨,也难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抒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科幻片诞生至今,美国好菜坞在这一领域可谓               ,其推出的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大片               ,如备受中国观众熟悉的《后天》《独立日》《201》等。而今年春节,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巨制科幻《流浪地球》,吸引了观众的无数眼球,同时也上了各媒体的“热搜”。从观众的讨论中可以归纳出三大原因:一是气势恢弘的场景和震撼人心的特效俘获了观众的心,效果背后是团队一遍又一遍的设计修改的付出。比如,为了设计创作行星发动机《流浪地球》团队设计了3000多个概念设计图,最后才定稿。(      )二是               演绎拯救地球的壮举。不少当地观众认为,历来都是美国人拯救地球,而该片是却基于中国文化和情感,讲述了中国人如何拯救地球的故事,这个视角非常新颖有趣,与众不同。三是               地展现了全人类的共有价值,即面对人类共同灾难时,中国人表现出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性闪光点,这是全人类推崇的一种价值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名列前茅    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痛快淋漓

B.名列前茅    擢发难数    另辟蹊径    淋漓尽致

C.独占鳌头    不胜枚举    另辟蹊径    淋漓尽致

D.独占鳌头    擢发难数    独辟蹊径    痛快淋漓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B.中国式拯救地球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C.无数观众对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充满吸引力。

D.无数观众的眼睛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所吸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此可见,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对导演要求非常高。

B.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

C.导演由此可见,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

D.由此可见,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世俗的人本来就投机取巧、违背规矩、任意改变、随波逐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段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的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③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诗人由眼前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而入梦,并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

B.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海棠花开,燕子飞回,天色初晴,天青云白,柳絮飘飞,正所谓“万物皆春”。

C.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但诗人却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对比,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

D.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诗人却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又天真地设想:吟诗,把春光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漆身为厉(làl),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通“癞”,癞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B.如厕。古代多指“到厕所去解手”的意思。文中即此意。

C.幸,本义是指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引申义是福气、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奇医·奇方

张舟平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仲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宋先生扫了一服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轡,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

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

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

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

C.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

D.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

3.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