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他们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根据下列材料,给“获得感”下定义,不超过60字。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实际上,“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它有别于简单的、浅层次的幸福感觉。“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同时,精神层面上,“获得感”体现为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
王先生想邈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请届时务必光临!
(1)修改;
(2)修改;
(3)修改;
(4)修改;
(5)修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面对两个大国之间全面且复杂的关系,我们不能幻想两国关系发展会一帆风顺,但也不能对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紧张气氛从贸易外溢对其他领域。有人认为,美国对华看法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如何管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对的共同挑战。美国进行任何调整都会需要一段时间,这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对抗,但双方应避免全面对抗情况的发生。
从2018年3月到现在,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规模而 。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转圜。美方暂停了原先的加税节奏,中方临时降低了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但是,考虑到过去9个多月美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反复无常,我们仍不能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有底气。我们有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积累的竖实基础,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搞好对美关系确实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依次填入文屮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熟视无睹 毋庸置疑 惊慌失措 掉以轻心
B.置若罔闻 毋庸罝疑 手足无措 漫不经心
C.熟视无睹 毋庸讳言 手足无措 掉以轻心
D.置若罔闻 毋庸讳言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何管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探寻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B.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C.如何管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寻找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D.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摸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也希望对话磋商,以最大的诚意来解决分歧
B.中国也想要解决分歧,于是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C.中国也确实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D.中国也确实在解决分歧,并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指多次,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但诗人心系天下,他的关注点在于“苍生”。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紧扣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动静结合,“空满耳”与崔颢《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都有“空间”之意。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