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诗句的修辞的分析归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下列对诗句的修辞的分析归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一夜飞渡镜湖月。④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⑤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A.①比喻②夸张③夸张④对比⑤对比⑥顶针

B.①对偶②比喻③夸张④对偶⑤对比⑥顶针

C.①比喻②夸张③比喻④对比⑤对偶⑥夸张

D.①对偶②夸张③夸张④对偶⑤对偶⑥夸张

 

A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本题中,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①比喻②夸张,比拟 ③夸张④对比,对偶 ⑤对比,对偶 ⑥项针。 B项,②比喻错误; C项,③比喻,⑥夸张错误; D项,①对偶,⑥夸张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0年前,索尼公司开发的随身听产品让磁带能随人走,在“眼球经济”之外,开辟出了“耳蜗经济”。今天,这个市场还在继续扩大。这对媒体融合发展也是一种启示。尽管从趋势上看,从文本到广播到电视到视频再到VR、AR,媒介形态_________,不断立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声音就一定比影像接受度低、传播力弱。无论媒体如何发展,只要耳朵依然是人的感官,声音产品永远占有____________。

当然,这样一个日渐繁荣的声音市场,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12岁至35岁人群中的近半数,即11亿人因经常戴耳机收听音乐正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所以,今天不仅我们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防止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除此之外,许多高品质耳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世界,(    ),避免因为沉浸在耳蜗的世界,而放弃了与外界沟通。说到底,声音也是人与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有声世界中的音乐___________,但不能过度沉浸。沉迷于音乐__________,但是,除了声音,还有更动人的大千世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重视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

B.今天不仅我们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还要防止手机普及引发的听力损伤。

C.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防止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

D.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更需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就会让人们忽视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所以我们也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

B.我们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就会忽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

C.我们还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避免真实世界的好声音,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而被忽视

D.我们也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避免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而忽视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时俱进  一隅之地  扣人心弦  无可厚非

B.推陈出新  一席之地  扣人心弦  无可非议

C.与时俱进  一席之地  荡气回肠  无可厚非

D.推陈出新  一隅之地  荡气回肠  无可非议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表现其奢侈之风。

(3)“明月”“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这两个意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睛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日薄”照应标题,交代时间;“旷”表明天气晴朗,视野开阔。

B.第二句写诗人出门归来后躺倒在房前屋檐下,自然引出颔联描写的景象。

C.颔联以撕碎了的棉絮喻云朵,以磨亮了的镰刀喻新月,描写准确而生动。

D.这首诗前两联写人事和景物,后两联转为抒情,景中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B.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C.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 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 ,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4.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元抗币

卢  群

鬼天气,让不让人活了?望着漫天飘舞的雪花,秀梅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进入腊月后,大成的哮喘越发严重了,喉咙里呼噜呼噜地像拉风箱,每呼吸一次,胸口就重重地起伏一次。

秀梅咬了咬牙,再一次牵起了小锁。

“你,你干嘛去?”大成支起身子紧张地问。

“还是送人吧,胡先生心善,家境又好,孩子到了那里,会有好日子过的。”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咱一家人,活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大成一着急,又剧烈地喘起来。

“可你的病……”

“死不了,你把草药再熬一下,喝了药出身汗就好了,咳,咳,咳…”话未说完,大成就又咳又喘地蜷成一团。

“你别急,我听你的,这就熬药去。”

转过身子,秀梅的泪哗哗地流。

去年秋收时,大成还像头壮牛似的,两百来斤的担子搁肩上健步如飞,三百多斤的碾子能举过头顶。谁料想,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不仅冲毁了自家的草房,还冲垮了大成的身体。为了保住何老财三进三出的四合院子,大成在冰冷的洪水中奋战了两天两夜。结果何老财的院子保住了,大成却患上了重疾,咳嗽声惊天动地,高烧不止。后经郎中救治,烧虽然退了,哮喘却日益加重,好端端的壮汉子,转眼成了病秧子。何老财见大成再无油水可榨,就以看草荡的两间破棚子为工钱,将大成打发了事。如今一家老少五张嘴,还有大成的看病费用,全靠秀梅替人缝缝补补挣的那点小钱。可这点钱别说看病,肚子都填不饱。没办法,秀梅只好挖些甘草、洋金花、麻黄根等药草回来,给大成煎服下去。郎中说,中药压不住了,得看西医,用抗生素。

那天,秀梅正在医院门前徘徊,开私塾的胡先生将她拉到一边轻声说:“锁他娘,大成的病不能再拖了,你看这样可好?你把小锁过继给我,我出钱给大成看病。你放心,我没有孩子,会把小锁当亲生儿子待的。”

秀梅一听魂飞魄散,然而静下来心想想,胡先生的话没有错,大成不能再耽搁了啊。可是当她把想法一说,大成就恼了,怎么劝说都没用。眼见着丈夫一天天衰弱下来,秀梅急得满嘴起泡。

“老乡,能借你家的锅烧饭吗?”

正痛苦着,耳边传来轻轻的询问。秀梅抬头一看,是新四军战士,为首的是位女同志,20多岁,穿着军装,打着绑腿,剪着齐耳短发。

“快,快请进,”秀梅连忙站起身。在这之前,秀梅就已知道,新四军是来打鬼子的,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大成,新四军来了!”一进门,秀梅就兴奋地嚷起来。

“是吗?快,快请同志们坐坐!”大成精神一振,病痛立时减轻许多。

战士们一放下行李,就忙着担水,扫地,抹桌子,亲热得跟一家人似的。

秀梅将锅子又细细洗了一遍,才添上水烧起来。为首的那位女同志解开背包,从小布包里倒出大半碗玉米面。三个孩子立刻围过来,小眼睛铜铃似的瞪着,喉咙里咕噜咕噜地直咽口水,女同志见状又倒出一些面粉来。不ー会儿,粥煮好了,女同志先给三个孩子各盛了一碗粥,第四碗粥则给了床上的大成。大成再三推托,女同志说:“咱们都是穷苦人,天下穷人是一家,一家人还客气啥?”大成问:“大姐,你腰里有盒子枪,一定是个官吧?”女同志笑道:“在革命的队伍里,大家都是同志,我姓张,你就喊我张同志吧。”

言语间,屋外雪花稠密起来。秀梅连忙走出门,把张同志的马牵到屋檐背风的地方。刚拴好缰绳,张同志也跟了出来。张同志问:“大姐,大哥得的什么病?”

“他,他……”秀梅一下子哭出声来,眼泪哗哗地流。

听着秀梅的哭诉,张同志也落下了泪。

第二天大清早,秀梅想给马喂点草料,却发现张同志他们已出发了,破烂的桌子上留着一只口袋,打开一看,是玉米面。袋子旁还有面值六元的抗币,显然是给大成治病的。

雪已悄然停止,一行脚印,朝着朝霞升起的东方蜿蜒而去。望着坚实的足印,秀梅流下了眼泪。

后来,秀梅和大成也参加了革命,并打听到救了大成性命的张同志叫张茜,是陈毅军长的夫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六元抗币》为题,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点明了小说的革命题材,引导读者探究小说内涵。“抗币”,这陌生的名词容易引发读者关注。

B.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秀梅家里,活动时间是一个下雪天以及第二天早晨,场景集中,情节紧凑,故事具有戏剧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C.“一行脚印,朝着朝霞升起的东方蜿蜒而去”描写雪后初霁的美丽景象,交代了新四军的离去,赞美新四军扶危济困的义举,象征未来一片光明。

D.小说最后一段既点明大成已经康复,交代故事的结局,又点明张同志的身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写出张同志的榜样作用,突出小说主题。

2.小说写秀梅与大成的争执有什么作用?

3.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三组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