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除吏部侍郎左选。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朝士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替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称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成绩第一名称状元。
B.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C.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两汉时由宫内修撰,魏晋以后设官专修。
D.舍人是官名,如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文中指显贵子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
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与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后因擅借官曲酿酒、派人做买卖及违规接受财物遭弹劾,被贬为和州知州。
C.吕溱仕途波折,多有建树。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也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替十余年,人无言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访“画儿韩”
邓友梅
望着陶然亭的湖水,甘子千着实犯愁——上哪儿去找“画儿韩”呢?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自己不在有生之年把他找回来,闭不上眼呀。
甘子千跟画儿韩有过节儿,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那日画儿韩作寿,请甘子千赴宴。酒过三巡,画儿韩吆喝两学徒捧来一幅画,作了个揖对众人说:“今天惊动各位,可不单为兄弟的寿日,兄弟我六百大洋收了幅假画。”甘子千一看画,心中大惊,那竟是自己一时兴起,用一张宋纸、半块古墨仿张择端的画而作的《寒食图》。
众人齐说:“造假能这样乱真,也算开眼了。”画儿韩说:“大家别叫它吓住,还是先挑毛病,好从这里学点道眼。”他一眼扫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不凡,你先挑挑破绽,让大家开开窍! ”
甘子千脸早已红了,幸亏有酒盖着。他走到画前,看看左下角,找到一个淡淡的拇指指纹印,确认是自己的作品,但承认笔力终究不如真品,就说:“还是腕子软些;纸是宋纸,墨是宋墨,难怪连韩先生也蒙过去了!”画儿韩爽朗地笑了两声说:“今天我要劝诸位的就是人万不可忘了谨慎二字。这画看来维妙维肖,其实只要细心审视,破绽还是挺明显的。《寒食图》画的自然是清明时节,中州的清明该穿夹袄了,画中这小孩居然还戴捂耳风帽!再细看,这小孩在张择端的《瑞雪图》见过。《瑞雪图》画年关景象,自然要戴风帽。所以单看小孩,单看背景,都是张择端的;可放一块,就不是张择端画的了。”
大家一片惊叹,甘子千心中也暗自佩服。言毕,画儿韩往画上泼了杯酒,划了根火,当场点着,笑道:“把它烧了罢,省得留在世上害人! ”
甘子千越想越不安。那日没有阻止那个不长进的那五把自己仿的画儿拿去作旧、又拿去画儿韩处当了,才落下今日这场无声的奚落。他决定明天一早去访画儿韩,把事儿说破。
第二天甘子千到了画儿韩处。画儿韩才把他让到屋里,却见账房先生满脸慌张地跑进来说:“出事了!有人赎画儿来了!要赎昨天烧的那幅《寒食图》! ”
甘子千顾不上规矩礼节,跟着画儿韩到了前柜。只听见那五细声细气地说:“有画儿拿画儿,没画儿呢,咱们找个地方说说……”
甘子千正想找句合适的话劝那五罢手,画儿韩往前一挤说道:“您急呀,我比您还急呢!我算计着一开门你就该来的,怎么到这钟点才来呀,不是赎画吗?拿走! ”
那五两手哆哆嗦嗦去接包,“画儿昨天不是烧了吗? ”
画儿韩说:“昨天不烧你今天能来赎吗?你想要,今晚上我再给你作一幅! ”
甘子千不敢相信眼前的奇迹。他把视线投在画的左下角,那个拇指印端端印在那里,跟昨天烧的那画一模一样。
甘子千从此处处躲着画儿韩。
北平解放后,甘子千因出身清白贫苦,学习积极,思想进步,当上了书画业领导小组成员。文物书画业要整顿领导班子,有人提出调画儿韩,向甘子千征询意见:“听说他挺有本事,你看咱们用不用他好? ”甘子千思忖:当初自己本没有坑骗他之意,却弄得无法解释;他如果来了,要是说出来……于是他说:“画儿韩做假画出身,还是领导上决定,我没把握。”画儿韩终于没被调用。
一晃三十多年,甘子千也快七十了。当他当选为人民代表时,他给自己算了算账,算算这一辈子对人民对国家做过哪些亏心事,算来算去,算到了画儿韩头上。如今国际市场文物涨价,但文物业的老手死的死、病的病,人手荒成了要害症。而若论识别古画,画儿韩可谓身怀绝技,怎么能不让他发挥才干呢?当初只要自己说“这个人有用”,画儿韩就留下了,可是自己没说。
他决心把画儿韩找回来,把欠债还上。
这一动手找,才发现北京城之大,人口之多,寻人之难!先听说画儿韩在天桥的茶馆烧过锅炉,到那儿一看,茶馆早黄了。又听说画儿韩在金鱼池附近养金鱼,去那儿一问,房子全拆了。找了半个月,走了八处地方,终于听说画儿韩确实健在,有时还到陶然亭附近去。
一清早,甘子千就拄着棍来到了陶然亭。雾蒙蒙的湖园里有跑步的,喊嗓的,遛弯的。他见人就打听,终于找到了画儿韩的好友并被告知,画儿韩脑血栓前天进医院了。
“唉……”甘子千连连叹气。
“他呀,累的,去年检查出脑血管硬化,医生叫他多休息,他反而忙起来了,说祖传识别古画很有点诀窍,想赶紧把它写下来,免得失传。他说,这两年党中央政策好,目前搞‘四化’,他这点本事对国家是有用处的。”那人说,“你是他什么人?能帮帮他吗?”
“能!”
甘子千振作起来。他想应当派人去帮他整理材料;应当在人代会上提一个抢救老人们身上保存的绝技的提案;他还想把自己的存款移到画儿韩的名下,给他治病。他觉着生活总算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向这个世界告别时,可以于心无愧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设置“上哪儿去找‘画儿韩’”的悬念,后文却不急于叙述找寻的过程,而是插叙两人的“过节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构思精妙。
B.仿作的《寒食图》上“淡淡的拇指指纹印”是一处精巧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甘子千的心理状态,将“烧画”“赎画”两个情节贯穿起来。
C.小说中“开眼”“喊嗓”“遛弯”等方言俚语的使用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语言清新自然、质朴亲切又不失含蓄,使小说具有了明显的地域色彩。
D.小说叙述故事的手法高超,例如明写甘子千四处寻访韩画儿,打听到他曾烧过锅炉、养过金鱼,实则将画儿韩一段穷困潦倒的经历补写完整。
2.小说中以仿作的《寒食图》连接情节和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甘子千对画儿韩的态度经历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对表现小说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串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具有由多方共同维护、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特点。
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非前后演进式,而是同时并行式的。其中数字货币应用最先起步,但远未成熟,而金融领域的各类合约型应用和社会治理、物联网方面的泛区块链应用也在逐步展开。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应当坚持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构”,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应当走向“负责任的创新”。
数字货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合力催生的产物,通过算法控制货币供给具有非常大的革新性:但当前的数字货币作为一种非政府货币,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以及对现有货币系统的影响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短时间内,对数字货币而言,其最为理想的情况更有可能是成为信用货币的补充,与之相互配合发挥作用,以使货币系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流动性的需要,从而进入货币形态发展的新阶段。
因社会的极度复杂性和广泛存在的不确定性,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也较为有限,它也只是丰富了传统契约制度而非其替代品。因此,完善智能合约的规则和机制设计,积极推动智能合约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演变,以促使现行法律制度对其接纳和认可,是智能合约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区块链所表征的新兴技术或产业其实都是顺应和实现某种未来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区块链应结合当下现实作为--种技术手段而非政治理论来应用,警惕陷入技术决定论的陷阱。
(摘编自张成岗《区块链技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周刊》)
材料二:
美东时间2018年2月14日上午10时,英国众议院召开第二次区块链听证会,主题为“超越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新兴应用”。相比数天前(2月6日)的首场听证会,内容已经由虚拟货币、证券领域,扩大到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
全球媒体对于首场听证会的关注,过于放在其对比特币市场的影响和可能的对ICO的监管举措上,其实,那场听证会传递出的“不封杀”,亦即谨慎监管甚至乐观其成的基本态度才是要义。而第二次听证会“超越比特币”的主题,更将区块链上升到“变革性技术”,探讨的应用场景涵盖了金融、商业和政府效率提升。听证会并不代表美国政府的意志,但监管机构官员、官方智囊和商业领袖们之间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关于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美国共识”正在形成。这些共识是超越区块链技术层面的“共识机制”之上的国家共识,其内涵包括“拥抱技术、保持开放、做好准备应用于商业和政府业务、致力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教育”等。
(摘编自仇江鸿《区块链“美国共识”已经形成》,亚太第一卫视新闻)
材料三:
区块链如何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赋能”?
范围广:区块链技术能够广泛服务于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几乎所有行业都涉及交易,都需要诚信可靠的交易环境作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支撑。区块链通过数学原理而非第三方中介来创造信任,可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
跨主体:与流行的观点认为区块链将冲击现有的商业逻辑和环境不同,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更适合落地于价值链长、沟通环节复杂、节点间存在博弈行为的场景,是对传统信息技术的升级、对现有商业环境的优化而非颠覆。传统信息技术提升了企业内部的协作效率,区块链技术则将协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跨主体,通过保持各主体间账本的安全、透明与一致,从而切实降低各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
提效率、降成本:我们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分析(跨境支付、全球贸易物流、供应链金融、征信),发现区块链能够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简化验证、对账、审批、清算等交易流程,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部分场景中,区块链也能帮助实现数据确权、促进信息共享。
从全球区块链相关公司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来看,目前超95%以上融资事件处于种子轮、天使轮及A轮阶段,B轮及以后只占3%,这说明产业依旧处于早期阶段。2014年后VC融资轮投数量逐步减少,平均轮投规模逐渐增加,投资者更多地将目光从数字货币转移到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说明投资者更加理性、产业逐渐进入早期阶段的尾声。
行业方面,预计未来3-5年将以金融行业为主,逐渐向其他实体行业辐射,更切合实际的场景加速落地,行业从“1到N”发展到包括娱乐、商品溯源、征信等。
(摘编自任泽平《区块链报告》)
1.下列属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的一项是
A.央行将适时推出数字货币,其名称为DCEP,意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十分类似,主要用于零售支付。
B.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等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成为普遍信任的东西,可以轻松进行各种身份、产权与亲属关系的证明。
C.王师傅得了当地医生无法治愈的眼疾,他去了北京的医院,输入密码后,医院可以查到他的就医记录,他的医保账户也自动支付每次医疗费用。
D.某旅游城市环保局对城市内河进行全天候水质监控,将各项数据实时发布,并存储到全国环境监测部门的服务器内,实现公众随时查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区块链1.0和2.0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块链3.0技术,将为各国政府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B.2018年2月的两次众议院听证会,标志着美国政府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坚定决心,美国将把区块链应用于商业和各项政府业务。
C.区块链产业由目前的金融行业为主发展到更加广泛的行业,更切合实际的场景加速落地,从融资轮次分布看处于早期阶段尾声。
D.区块链之所以能提效率、降成本,主要得益于它能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简化验证、清算等交易流程。
3.如何实现各类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即获取信息、提出题目、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目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在规律和制度方面,数学讲“规矩准绳”,天文讲“天行有常”,冶铸讲“合剂模范”,建筑讲“营造法式”。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从汉唐到宋元,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阿拉伯地区,同西方有频繁的科技交流。据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研究,在中世纪1000年间,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有26项技术发明传到西方,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
(摘编自王渝生《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隋书·律历志》记载了祖冲之的圆周率π值,启发了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
B.古代儒学教育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的“六艺”教育,是为了培养“博学通才之士”。
C.《大学》中的前四目注重探究知识和实践的关系,后四目把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更为重要。
D.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领先于世,影响了世界并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吴文俊研究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例子,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了《中庸》的话来论证古人的学习过程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C.文章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对“当仁不让于师”更为显性的阐述,赞赏了这种可贵科学精神。
D.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其现实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既有对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的继承,又是在这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B.中国古代诞生了许多传统科学的专著,说明作为“六艺”教育教材的古代经典中遍布着古代科学的因子。
C.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基因,努力发掘,为我所用,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D.我国古代与西方的科技交流,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也大力推动和更新自我科技水平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是在太阳和月亮交界的静音中,走进了树的年轮,在年轮里找到了月亮的脚印,轻轻、轻轻的,轻得只有时间才能听到脚步声……一陈狂喜,我从梦中惊醒,摸摸头发,头发湿漉漉的;摸摸衣服,衣服上停着水汽。
②原来,我坐在后龙山一块飞来石上瞌睡了。夜色下的山林盛满了银灰色的月色——无声、淡薄,是一种神秘的静。我站起来,伸伸膊胳,仰望月亮,月亮孤独、无言,是一种沉默的静,就像严肃的高考试场,当考生接到考卷,低头看考题的一刹那,考场里一种沉默的静音,这种静音是各种心态交织在一起在沉思,在沉思中孕育着前途和理想,每个考生的心都会随着某一试题飞向远方。月色饱满、宽厚的静,沿着地平线一直伸向远方,没有一点声音,静静地在孕育着生命。大地沉睡了,山林沉睡了,野兔、山猫进入了梦乡……走进月色,仿佛听到了小鸟的开门声,知了的梦呓声,毛毛虫在树叶背面的产卵声……
③直立在月色中的千年古樟,树冠被无声的月亮勾画出银亮的绒边,这银亮的绒边就像跳跃着文弱的火焰,整棵古樟几乎被月亮照得通明。古樟下一株栀子花静静地开放着,我刚来时,它躲在黑夜里,瘦瘦的,青里带黄的叶片里藏着十几个花蕾。你选择了我坐在飞来石上做梦时,悄悄地在无声的月色中完全绽放了自己,我梦的时间有多长,长到能使一个花蕾绽放成鲜花吗?
④我弯下腰,扶起倒伏的栀子花,把脸贴着带露水的花瓣,没有声音,闻到一股香中带苦的味道。我把摸过头发,摸过衣服的手指放在鼻下闻了闻,也有一种香中带苦的味道,这是月亮上那个仙女的味道。苦难的栀子花像一个无人过问的哑女,静静生长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山林中,风吹雨打,野兔山猫糟蹋你,你沉默无言。你在月色的抚慰下,静静地吐着芳香,悠然的草木香,这香气含着几份苦味,比芳香多了些深厚,有点像农家小妹一样素洁婉丽,也像农家悠长而流汗的日子。
⑤院子中的山茶花,沉默、哑音。深绿色的叶子和树干,一年四季落满了灰尘,像一个失音的女孩,没有听到它向上伸展的声音,只见它年年长高,开花。
⑥院子中的石榴树,没有听到它枯萎的声音,只见它年年有枯死的树枝在风雨中落下,没有声音。静静的,静静地在三年内枯死。
⑦静音见证了一切生命的成长和灭亡。
⑧静音在黎明的曙光中慢慢放大。
⑨山林一点一点地亮起来,是一种麻麻的亮。乡村上空飘浮着一层薄薄的,影影绰绰的,像雾,不像,像风,不像——是被黑夜过滤过,经月亮星星筛选过,洁净无污染的寻梦声——静音。它随着黎明的曙光,抚摸天下万物,便有了四季花草,使花更艳,草更绿,水更清。
我呼吸着新鲜无声的空气,沐浴在曙光的静音中,林旁立着一株野百合,郁郁的,散发出一阵阵醉人的浓香,洁白鲜嫩的花瓣上落满了露水,像刚刚沐浴后的少女,在黎明的静音中熠熠生辉。
⑩紧接着,永思堂开始开门,这是两扇厚重的木头门,门柱和柱础已经磨合得十分圆融,只是厚重,开门时发出沉长的磨动声。拔闩声,开门声,接着村民走动的脚步声,汽车喇叭声,各种生活的噪声撕碎了黎明的静音。
如此纯洁的静音,被生活的噪音揉碎,就像被时间揉碎了一个精美的梦境。
静音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生存环境,也是大自然的一种内涵。人都想在一种没有噪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代人用分贝衡量生活中的噪音,都想有一个理想的静音环境。我看电视,把电视打到静音键,怕声音影响儿子学习,儿子玩电脑,把电脑打到静音键,怕被我发现。人们追求理想中的静音,但事实上真正的静音是没有的,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磁场中,地球在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是会有声音的,所以你在地球上找不到一个真正的静音环境。
业余时间我喜欢画画,用的是本地一种特制的白裱纸,染制之后,色泽映现出古雅苍老,如同见到过去的日子。我摊开白裱纸,先画一轮圆月,圆月下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月牙河,月牙河是一幅长幅画卷,它记录了乡村的凡人细事,记录了四季花草,记录了随风飘荡的白云,记录了户部侍郎江一麟,衣锦还乡,牵着枣红马来河边饮水。记录了近代著名实业家,南通垦牧公司总经理江智源携巨款回故里重建永思堂……我欣赏自作的作品,静静的月色下,月牙河酣睡在月色中,一动也不动,没有声音,河水仿佛停止了流动,美术作品都是用静止的画面把人的思维带入故乡的昨天,今天、明天。
我放下手中的美术作品,家人已睡,夜已深,山峦、田野、乡村、河流都静得出奇,仿佛走入一个巨大的梦境。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7年6期,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划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同时又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小鸟的开门声,知了的梦呓声,毛毛虫的产卵声”反衬了月夜的静寂。
B.第③段划横线句子中“无声的月亮”匠心独运,月光本就无声,作者刻意突出这一点是为了表现月夜的宁静;“勾画”一词生动,富有想象力。
C.第⑩段中“撕碎”一词用得很形象,它将噪声对黎明静音的破坏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似乎看见静音支离破碎的样子。
D.本文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静音,表达了对静音的向往,但同时作者又明白在地球上真正的静音是不存在的。
2.作者为何说“静音见证了一切生命的成长和灭亡”?
3.作者在结尾处叙述自己描绘了一幅圆月月牙河图,有人认为此处是赘笔,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
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C.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