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岀来的感情。

B.在颔联中,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的景象。

C.二、三联由观景引出,虽然二联只是写景,三联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但两联在内涵上却是一脉相通的。

D.“凭轩涕泗流”一句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二联只是写景,三联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说法错误,“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绝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条短裙

张春燕

晴进医院大门的时候,嘴角闪现出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是自得其乐、自品滋味的那种意思。她腿上的丝袜在夜光下闪着俏丽的色彩,短裙游鱼般摇摆着。此前,晴很少穿短裙,几条牛仔裤悠闲地打扮着她青春健美的双腿。还是7号病床的老伯,用病入膏肓却还跳跃着激情的目光盯着她说,晴护士,你的腿真美,应该穿裙子。

晴的脸红了。没有恋爱过的她,第一次对自己双腿直白赞美的人,竟是这位行将入土、目光渐渐枯萎的老人。自己平时太孤傲,那些平庸而稚嫩的同龄男孩的目光就不敢在傲视一切的美少女身上流连忘返。于是面对病床上喘息的老人,晴有了些许的感激。她动作轻柔地为老人做静脉穿刺,老人的皮肤像冻伤的茄子——又青又紫又厚又硬,针头难进,血管也枯萎了。

老人虚弱地咳嗽了几声,看到晴脸上红润的光泽,好像看到了某种鼓舞,喘息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说,当年我们在延安,条件那么艰苦,生存环境那么恶劣,可那些从南方来的有知识有文化的姑娘,太会展现女性美了,头发上扎块手帕,或绑段红丝带,那个美啊——老人又虚弱地咳嗽起来,但迸发着激情的目光却像黑暗中的火炬。

晴决定买一条长及膝盖的漂亮短裙,她想买了裙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给老人看。晴期望着再一次听到老人那些毫无修饰的赞美,她的脸就会再—次红起来。晴知道自己脸红的样子,像两朵桃花映在脸颊,烫烫的、爽爽的,升腾在心间的是云雾缭绕的感觉。晴知道自己这周是夜班,她不畏这个夜晚的秋意渐浓,她喜欢让凉风环绕自己的感觉。

穿着短裙,踩着落叶,穿行在黑暗中的女孩晴,像精灵一样飘向那火炬般的目光。

走进病房的晴被眼前的一幕击傻了。

医生们默默地摇头退出病房,接着就传出家属此起彼伏的哭喊声。护士长急急地催促晴穿好工作服来做善后处理。晴明白了,7号病床的老伯走了。称赞她双腿秀美的老伯,没能看上一眼她穿裙子的婀娜样儿,就闭上了他激情燃烧的眼睛。晴穿着丝袜的双腿忽然像被子弹击中一样疼痛得战栗起来,裙子也在寒噤中摇摆着发出窸窸索索的呓语声,这给晴带来了不寒而栗的恐惧感。晴没有勇气走进病房,更不敢面对躺在7号病床上已被称为遗体的老伯。可是护士长的催促声就在耳旁,晴在万分的惊恐中,委屈无助地哭泣起来。

晴陷入了自己泪雨飞溅的惶恐中。她背靠墙,旁若无人、彻心彻肺、泪雨滂沱地恸哭。她心无杂念,只是有些委屈,有些害怕,有些莫名的恐惧。面对没有呼吸和体温的遗体,面对那曾经有过激情的眼睛和赞美过她的嘴巴,她害怕自己在料理的过程中,他突然有体温,他突然苏醒。但此时的老伯五官毫无血色,寂静而落寞地成为遗体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回忆中最生动的那个部分。这种东西折磨着晴,使她在这个瞬间痛不欲生。晴感到自己穿着丝袜的双腿上爬满了冰冷且蠕动的蚯蚓。

忽然,她发现老伯微闭的眼睛似乎慢慢睁开了一些看着她,专注又有些焦急地看着她,目光中有激情,有赞美,有鼓励,有安慰,还有无尽的留恋和莫名的忧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在晴到医院的路上作者对她进行了丰富细腻的心理刻画,这与下文老伯去世后她的心情形成对比。

B.小说很擅长运用典型的场景烘托人物形象,如黑夜中的落叶烘托晴精灵般的形象,到了病房后家属的哭泣、众人的忙碌烘托出晴的无助与孤独。

C.晴不敢面对逝去的老伯的遗体,主要因为就在不久前这个还赞美自己的外表,鼓励自己的工作的老人,如今却天人永隔。

D.少女晴如此期待一个老人的赞美,看似不太正常,但作者恰恰以这样一种反常病态的心理揭示了现实中大多数人对美好的事物的漠视和不敢面对的畸形心态。

2.老伯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写晴的幻觉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绿窗帘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碌还是疏于女红,脚针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丁茜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至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她一直倚在窗口。等到夕阳在玻璃上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琴,瞧!这是什么?”

“啊!”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白杜鹃!白杜鹃!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速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的忍耐已到了极限。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先一步,“砰”地关了门:“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我不是你的奴隶。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竟答应了。出诊包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可竟也办不到。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那么柔美那么深情!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她变得心灰意冷。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部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哎呀,我怎么会忘啦。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女人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上帝呀!你钻进我的脑子里了吗?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哦,不。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五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丁茜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人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用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她恒恒地望着。直到那女的疲软地垂下了脸。这时,天安门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那个年轻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正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与后文“她极其无力”等描写相照应,表明女邻居病体沉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 “……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这些议论表现了“她”对丈夫只顾病人不顾家庭的不满。

C. 女邻居在爱人生日这一天为他准备了《鲁迅全集》作为礼物,由此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即有限视角来叙事,“她”的见闻感受贯穿全篇,这样便于作者灵活地掌控叙事的节奏。

2.小说以“绿窗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阳光正好”结尾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汉悄然而发并迅速席卷全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防火墙。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白衣天使们“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是“美丽逆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84岁的钟南山老人乘坐高铁餐车奔赴武汉,考察疫情,迅速作出“人传人”的准确判断,以耄耋之躯擂响了疫情阻击的战鼓;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和信心; 24岁的年轻女医生甘如意,面对公共交通全部停运的紧急情况,硬是靠手机导航,骑自行车、搭顺风车,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从老家赶回抗疫一线,展现了“95 后”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力量……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一个个普通的生命,撑起了华夏大地的脊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情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19年8月30日,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在京正式启动。该平台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科学辟谣平台专家库首期邀请到516位权威专家入驻,涉及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生物、农业技术、航空航天等 14 个领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 ①______ 。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 ②_________ ,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③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