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宋代以来,对于上古金石碑铭的审美,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将这种借助器具追怀历史的审美趣味称为古雅。可以认为,(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器物,将遥远的历史拉入人生现场,为空间性的当下生活, 了历史和时间。或者说,我们通过古雅,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古器物的存在,使抽象的往昔历史变得坚实,变得可感,变得 ,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因此前所未有地富有 。
中国金石学____于证经补史,这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审视古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认知先于审美。没有认知基础的审美,是盲目的审美,是假装在审美。就此而论,如何在追求古雅生活趣味的同时激活历史,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雅是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辅以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
B.古雅是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C.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就是古雅
D.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是古雅,它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植入 金碧辉煌 立体感 发祥
B.移入 金碧辉煌 立体感 发端
C.移入 琳琅满目 纵深感 发祥
D.植入 琳琅满目 纵深感 发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通过古雅,不仅仅我们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B.通过古雅,我们不只是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C.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D.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字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达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杪江亭有作①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山,此去未知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B.诗题的意思是:时值秋末,诗人在江亭看景观物,有感面作。诗的内容紧扣诗题。
C.颔联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舒缓闲适的湘水引发联想,对不平的世情感慨万分。
D.尾联中作者由“扁舟”联想到自己被贬放逐的现状,“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
2.诗歌颈联写“孤雁”和“千万山”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朱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奉遂之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生,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
B.乘與者:指皇帝。“乘與”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泛指皇帝所用的器物。
C.一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三十里”的意思。
D.浮图:初为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后又指佛教建筑,逐渐也指称一般的高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公辅很有才华。姜公辅在回答望帝的策问时表现十分突出,每次向皇帝汇报事情都详细透彻,很得皇帝的器重。
B.姜公辅很有主见。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卢记等大臣认为传闻不实,姜公辅不人云亦云,建议皇帝做好部署,防患未然。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逃,想到风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
(2)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来的家
侯发山
老高并不老,只有三十出头,他不修边幅,冷不丁一看,像是四五十岁的人,因此人们都叫他老高。老高是从农村来的。他是个孤儿,三十多才娶了带着一个十岁的女儿的媳妇。老高老实,除了种庄稼,不会挣钱,家中生活拮据,结婚不到两年,老婆就带上女儿远走高飞了。老高一气之下来到城里,在郊区那儿租了一间房子,背起蛇皮袋,捡起了破烂。后来有了积蓄,便鸟枪换炮,弄了辆人力车收购废品。
老高实在,不会缺斤少两,价格也公平,这样一来,特别是那些老头老太太,都会把家里的破烂留给老高。有了固定的客户,老高每年也能赚个三两万。
这样捣鼓了几年,老高在郊区买了一套二手房,顶层,老房子,屋里有现成的家具,他简单打扫一下就住了进去。
有一天,老高捡到一个三个月大的弃婴,男孩 。当时围观了不少人,议论纷纷的。老高从人们的言谈中得知,这个婴儿是兔唇。亲生父母都不要,谁还要?听着婴儿嘶哑的哭声,老高二话没说,就把这个婴儿抱走了。
这下子,够老高忙活了,一会儿给儿子换尿片,一会儿给儿子喂奶粉……过了半个月吧,老高就在人力车上用旧棉被弄了个窝,藏上儿子,挨街穿巷地收购废品。
张大嫂是和平小区的保洁工,丈夫出车祸走了,儿子在外上学,现在也是孤身一人。也许是同病相怜,她关心老高多一些,说是关心,无非是把丈夫之前的衣服送给了老高,有时拉呱几句闲话而已。就这样,老高已经感激不尽了。她问老高,说你不知道这孩子有缺陷?老高说,好歹是一条命啊。张大嫂叹口气,说你这是图啥哩?老高吭哧半天,才蹦出一句,说,家里边有了哭闹声,有了屎尿味,才像个家的样子。
和平小区门口有个垃圾箱,老高赶到的时候,总能在垃圾箱外边捡到一些小孩子衣服、玩具,还有学步车。刚开始,老高以为是小区的居民丢弃的。时间长了,老高才明白是张大嫂故意给他的,有的衣服还没拆封,新崭崭的,看样子是张大嫂买的。老高要给钱,张大嫂不要,说这是破烂,又不是我的东西,你给啥子钱?老高想不起反驳的话,只是嘿嘿呵呵地傻笑。看到老高这个样子,张大嫂转过身,抿着嘴乐了。
别看老高没文化,却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很有文化的名字——高兴。
高兴两三岁时,老高就把他丢在家里,让他自己玩去。高兴知道爸爸是个捡破烂的,家里的好多东西是爸爸捡来的,电视机,冰箱,玩具手枪,身上穿的衣服,好多啦。有一次,儿子问老高:“爸爸,垃圾箱里什么东西都有啊?”老高点了点头:“可不是哩,你也是我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这天傍晚,天气阴阴的,往日的星星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老高打开屋门,不像往常那样,儿子一边叫着一边扑到自己身上,他挨个屋子看了看,才发现儿子没在家。
被人绑架的可能性不大,肯定是儿子自己跑出去了。往常,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儿子都是在楼门口玩耍,不会走远的。
老高急冲冲跑到楼下,在门口转了几个来回,没有见到儿子。一时间,老高急出了满头的汗。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了张大嫂的电话,说高兴在她那儿。
老高松了口气。随后,他破天荒打的赶到了和平小区。
张大嫂说,她准备下班时,在垃圾箱那儿见到了高兴。
老高气呼呼地瞪着儿子,你来这里干啥?
高兴看着爸爸的样子,咧了一下嘴,哭出声来。
你看你!张大嫂不满地翻了老高一眼,然后给高兴擦拭眼泪:“孩子,别哭,别哭。”
高兴忍住哭声,但嘴还是一撇一撇的,挺委屈的样子。
张大嫂揽过高兴,别过脸:“你知道吗,高兴他、他想捡个妈妈。”
老高一下子愣住了,心里满满的,眼里差点落下泪来:“真是个傻孩子。”
高兴说:“爸,姨姨说,只要您愿意,她就到咱家来。”
老高心里通通直跳,有点不知所措了。他偷偷看了一眼张大嫂,忽然间发现,路灯下,张大嫂的脸蛋是那样的红润,那样的美丽。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捡”是老高与高兴和张大嫂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展示主人公老高的一段特殊生活经历,在普普通通的生活画面中,塑造了老高的形象。
B.张大嫂看到老高这个样子,“转过身,抿着嘴乐了”,是因为看到老高不会反驳自己、只会嘿嘿呵呵傻笑的憨态、想到自己选定可以托身的人。
C.“这天傍晚,天气阴阴的,往日的星星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这段环境描写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又为发现高兴走失营造了低沉的气氛。
D.小说运用朴实的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情节虽然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却彰显着人生的美好,读后,给人以悠远的思考和深刻的启迪。
2.小说以“捡来的家”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从主人公身上传达出哪些人生启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年间,广州的外商聚集区蕃坊十分繁荣。主要为外商服务的翻译也逐渐增多,但据史料记载,在京城礼宾院(宋代专为接待各国使节设立的机构)服务的译员,身份地位很低,逢年过节接受朝廷赏赐的时候,不过与奶酪匠同列。
但由于翻译与外商甚至外国使节打交道,时有突然发达的机会。据史料记载,当年有个名叫王元懋的人,因家境贫困,到庙里打杂谋生。遇见了一个通晓“南蕃诸国”文字的老僧。老僧看王元懋勤快乖巧,将自己通晓的外语渐渐传授于他。后来王元懋逮了个机会随船出海,来到占城国(位于今越南南部)。当时占城古国正急着跟大宋朝廷“攀亲成”,以获得保护,通晓两国语言的王元懋很快成了国王的座上宾,充任翻译之职,后来又娶了公主,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变身“驸马爷”。
像王元懋那样靠外语技能改变人生的平民并不罕见。据不少历史学家的研究,早在宋代,广府地区已有很多有胆识的商人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诸多古国“闻世界”去了。他们脑子好使,在国外待久了,逐渐熟悉当地语言,就可以凭借“双语”优势,充当贸易中介,甚至为向朝廷进贡的使团做做翻译,地位比在国内高很多。
广州是外贺大港,市舶司雇有专业译员,位于西城的蕃坊及中外居民杂处的扶胥港还有不少民间翻译。这些翻译不可能个个正派,欺负外商语言不通,虚报价格,买卖双方两头吃的劣迹并不少见。一旦外商之间出现诉讼,地方官不得不依赖翻译提供的证词断案,翻译甚至接受利害关系人的请托,提供伪证。为此,《宋刑统》还有惩罚翻译伪证行为的特别条款,宋代学者陈郁所著的《藏一话腴》一书记载了一个案例,广府有两个外商因债务纠纷闹上公堂,翻译收了欠债人的好处,胆大包天,居然跟地方官说,听原告的意思,不是因债务纠纷才上公堂,而是因天气久旱,愿自焚献祭,向老天祈雨。地方官难辫真相,居然命令皂吏把告状的外商推出去烧了,以完其心愿。
不过,愿意啃硬骨头的官员也还是有的。南宋名臣向子諲在广州任职期间,就曾自学外语,以便公正断案。他命人找来朝廷培养皇家翻译使用的蕃书《千文》以及其他几种外语教材,自己一一看完。此后,他向蕃商发布的命令告示以外文书写,外商因纠纷闹上公堂,翻译一看判官老爷懂外语,不敢再随便糊弄,诸外商欢欣鼓舞,向子諲“清明之声,播于海外”。
据史料记载,当时还有一些地方官,虽然自己没有学外语,但清正廉明,对译者的证词往往一再核查,绝不轻信。这样的做法也使无良翻译收敛不少。但细看史料,我们就得承认,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人以学外语为耻的观念,才是其真正的病根,这不得不让人在饮佩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地方官的同时,难免又发出遗憾的叹息了。
(摘编自《宋代广州就有翻译了,然而这个行业说起来很心酸》2019年2月22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翻译身份地位虽然都很低微,但他们时常有突然发达的机会。
B.有胆识的翻译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诸国,他们的地位就会比在国内高很多。
C.广州有一些不正派的民间翻译常常有虚报价格、买卖双方两头吃的劣迹。
D.清正廉明的地方官为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深受外商的好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交代宋代翻译增多的背景,再摆出事实,从而说明当时翻译地位不高。
B.本文的例证比较丰富,如王元懋、陈郁、向子諲、清正廉明的地方官等。
C.本文例举通过外语改变人生的平民并不罕见,可翻译行业却没受读书人推崇。
D.本文论证使用的语言既准确明了又充满现代感,既严谨科学又生动活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宋代,既有官府的译员也有民间的翻译,两者并不都是为外商和外国使团服务的。
B.《宋刑统》中惩罚翻译伪证行为的特别条款,说明宋朝是比较注重保护外商权益的。
C.当时宋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朝廷和民间的对外贸易往来也很频繁。
D.在宋代,翻译的地位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书取士和农工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