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③散丝:雨丝。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别时细雨笼罩的凄清 沉重。

B.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C.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别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D.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1.C 2.①动静结合。帆来鸟去为动。但“迟”、“重”二学化动为静,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表现出离别之时心情沉重,依依不舍之情。②寓情于景。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渲染出昏暗沉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③“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尾联……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说法错误,尾联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如“情无限”“沾襟”是直接表达了离愁别绪,并不含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有时还要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本题题干要求“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诗句“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该联诗人在描摹江上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使从景物状态来看,景物有动,也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让整个画面都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都染上离愁别绪。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人选取对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写照,这是寓情于景。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从“迟”、“重”二字用意,“漠漠”、“冥冥”两叠词运用以及寓情于景的手法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本诗与《书愤》同写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下此诗。②京华:京城之美称。③草:指草书。④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⑤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化用此句。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愤》全诗以“愤”贯穿始终,前两联写早年的抗敌抱负,后两联感叹暮年壮志难酬,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悲愤。

B.《书愤》最后两句以诸葛亮自况,立志北伐,死而后已,表现出诗人历经艰难却矢志不渝,心存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热情。

C.《临》开篇两句以比喻和问句,流露出对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感叹,隐约体现了诗人长期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郁悒情怀。

D.《临》中间四句笔锋一转,通过描写春雨过后叫卖杏花的情景及写字、品茶的雅趣,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恬淡自适的心境。

2.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駃騠:骏马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误

②获楚、魏之师,地千里        举:攻占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

④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       服:服饰,饰品

⑤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⑥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拒绝

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    赍:给予,送给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者多    宝:珍视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     内自虚外树怨于诸侯

B.孝公用商鞅法       使天下士退而不敢西向

C.此四君者,皆客之功       今逐客资敌国

D.江南金锡不用      非秦者去,客者逐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

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

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6.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聘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鸣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会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B.朱家、郭【解析】
二人都是西汉时的著名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C.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D.谪:降职。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1080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辙并称“三苏”。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C.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                    幸:宠幸

时不利兮骓不                        逝:离去

B.田父曰“左”                        绐:欺骗

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部属

C.项王自不得脱                        度:估计

七十余战                            身:亲自

D.山东为三处                        期:及,至

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虞兮虞兮奈                        入前为寿(《鸿门宴》)

B.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今其智反不能及(《师说》)

C.项王谓骑曰                        则或咎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D.项王瞋自叱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围垓下之时,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表现了项羽的儿女情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侧面表现了战斗惨烈,才使得项羽终于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衬托了项羽末路英雄的威势,仍具有威风凛凛、不可侵犯的英雄本色。

D.项羽本有机会逃生,却在乌江畔拒渡,赠马亭长,献首吕马童,一个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2月13日,记者从广西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月底全区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将全部取消。据了解,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搬站工作启动以来,我区各级各有关单位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大部分工作已顺利完成。目前,全区16个省界收费站正线设施建设改造、862套ETC门架、1511条ETC车道、328套高速公路入口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进入全国联调联试阶段。据悉,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区预计需分流安置收费人员2206人,按照转岗不下岗的总原则,目前我区正在有序开展人员安置工作,截至12月11日已安置770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