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迟行 蒋勋 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迟行

蒋勋

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⑵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⑶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⑷“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⑸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⑹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历史文化感)

⑺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⑻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

⑼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

⑽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⑾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1.文章第段说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的原因是      

2.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是:     

3.对第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上古老的城市都是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

B.欧洲适合步行的老城市易产生哲学家和音乐家。

C.步行利于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深化思想。

D.步行利于人类反思历史,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

4.除句式外,第段划线句有什么特征?请加以赏析。

5.文章第段划曲线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其作用是:    

6.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因为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 2.供人停留,观赏美好风景;“亭”与“停”谐音,意为人生要懂得放慢脚步,关注过程。 3.C 4.观点:虚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皆可;概括内容(如:印度僧侣的修行,古希腊哲人的不行,灞桥离别或折柳送别等,写出人物或事件皆可);效果:穿越时空,古今贯通;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5.逐层深入,富有节奏感,强化迟行的意义;一组排比,对全文有总结作用。 6.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要求分析和概括“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的原因。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如下:首先回归文本,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在文章第一段,主要找到能解释“像被节庆祝福”的句子,联系其前面的句子“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来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依据这一提示可以找到第三节,“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第四节“‘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A项,“……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有误,文中原句是“……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是说这些城市“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B项,文中原句是“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是“步行”有了“哲学、宗教”,而并非是这些老城市。 D项,说法有误,文中原句是“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 故选C。 4.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三处划线的句子,然后看其共同特点。第九节说“我的脑海里”,第十节说“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第十一节说“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由这三句话可以概括出三处的共同手法都是想象或虚写。此类手法的答题模式:虚实相生,虚写……,拓展时空,贯通古今,丰富文章的内涵。 5.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这道题要求回答出排比的妙处。排比本身的作用如下:(1)若用于语言的表达,可收到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气贯长虹、意蕴深厚的效果,使行文更加丰满、有力;(2)若用于文章的构思,可造成结构形式的匀称美,增添文章的气势美,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分析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效果。本题从语言的表达,划线句子有增强节奏感、加强语势的作用。从构思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强化迟行的意义。同时,还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本题据此答题即可。 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方式的能力。结构方式是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设题,所以首先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以……为线索等。然后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的变化,逐层理出文章层次,思考并概述说明。答题模式: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分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并扣住结构特点解说。简单来说,就是: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关键词:1.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文章先写……,然后……,接着……,最后……。3.表现了、突出了、增强了……。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线索,以体现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文的线索是“迟行”,围绕线索,本文的思路概括为: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语句连贯)

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公认的人民教育家和社会改革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至今仍影响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查看答案

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①看菜吃饭,_________(量体裁衣/量入为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看情形办事。

②通常是有月光的夜晚,十点钟他只要在家,萨克斯就响起来了,那调子_________(缠绵悱恻/黯然销魂,)由远及近,由低及高,如泣如诉,如幻如梦,是那种温馨和伤感相互纠结的况味,抒情极了。

③从初一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早已经_________(数见不鲜/司空见惯)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对这两门外语都很_________,而且都是自学的。

②在光彩夺目的背后其实_________着更多的焦虑,而这些焦虑来自多个方面。

③一男子在公交车上将司机的头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_________的流氓行为,必须依照法律严惩不贷。

④要以开放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对中国新诗进行_________。

A.熟悉  压抑  不可思议  估计 B.熟悉  压制  不可理喻  估量

C.熟习  压制  不可思议  估计 D.熟习  压抑  不可理喻  估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