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由于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关系,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有人认为:西方人属于...

作文

由于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关系,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有人认为:西方人属于直线思维,注重理性、逻辑和实证。中国人属于曲线思维,习惯迂回,崇尚感悟。在现代社会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引来不少争辩。

根据上述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感悟人生 流星的光辉来自星体摩擦,珍珠的璀璨来自贝壳的眼泪。人生是一种经历。痛苦、欢乐、失落、自信,平凡、辉煌……只有经历了才有感悟,才活得更丰富,更充实。 —题记 (一)感悟痛苦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万变的世界中,总会被这样那样的压力困扰着,无论学习,工作,生活……付出与得到的天平上总会发生不尽如人意的失误。我们的人生中,坎坷和泥泞在周而复始的缠绕,倘若我们每天忧心忡忡,度日如年,即使美好的生命只会黯然无色;但倘若我们放宽心态,用对生命的无比挚爱去蔑视那些坎坷与坑洼,让美好的心境陪伴我们度过每一天。相信,我们的生命是美丽的,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二)感悟自信 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假设你只是一棵无名的小草儿,虽然没有花儿的艳丽,树的伟岸,但你仍以你顽强的自信为大地编织着绚丽多彩的衣裳;假设你只是条孤苦伶仃的小溪,虽然没有大海的浩瀚无比,大江的奔腾喧嚣,但你仍有勇往直前的胆量与斗志迈过一颗颗绊脚石,汇成浩荡的江河。庸人总以为“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于是便在稍纵即逝的机遇旁边唉声叹气,悲观失望;睿智者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定与执着,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中体味到应有的珍重! 摔倒了怕什么?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向前走。失败了怕什么?关键要知道此时不搏何时搏?朋友们,感悟自信,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凭着你的拼搏与执着为人生开拓出一段精彩的旅程。 (三)感悟辉煌 人的一生在平凡中度过,也许正是这些平凡光阴的累积为我们塑造辉煌。当我们飞黄腾达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辉煌背后的努力。我们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才搏得了那辉煌的一瞬。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座金矿永远都不会是满的。所以,当我们有一时成就时,也不要放弃奋斗。否则,我们的人生只会是一个毫无果实的躯壳,黯然失色。 人生短暂,生命如朝露,莫忘惜之。朋友们,让我们感悟人生,感悟那走过与未走过的足迹,让奋斗之芽在我们的人生中萌发,让我们的人生拥有希望。所以切记: 人生不止,奋斗不息! 【解析】 试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给了两个对象,一是西方的直线思维,一是中国的曲线思维。两则材料的关键是:西方人注重理性、逻辑和实证;中国人则注重迂回、感悟。既然有争辩,那么两者皆可立意,也可以综合两者。如从感悟入手,自我世界里的精彩内容,都可以成为“感悟”的对象。不能简单地写自己如何喜欢某事物,要表达出深切的感悟与体会。既可以写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名人的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释: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成文    徐:缓缓。 B.高而望之    乘:凭借。

C.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D.白天竺讲事    谢:辞去。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

C.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趵突泉记

(清)怀应聘

①趵突泉者,在山东济南郊外,为天下奇观。其游而见之者,无不咄咄称异。余心向往久矣,而未得亲观其胜。

②甲子岁,余适齐鲁间,大中丞徐暾庵招余饮,即偕游趵突泉。泉有三穴,中间相去不数十步,其水自三穴中涌出,各高二三尺。怒起跃突,如三柱鼎立,并势争高,不肯相下。喷珠飞沫,又如冰雪错杂,自相斗击。呜呼!水之劲挺一至此哉!

③夫水,柔物也。方之则方,圆之则圆;挹之则盈掬,挥之则散落;环之则为池沼,决之则为川流。狎弄挠拢,无不如意。即深如长江,险如黄河,为人患害者,莫有加焉。然不过因风鼓浪,触石生涛,挟鱼龙诸怪物以自雄耳。假使无风石之险,无鱼龙诸怪物以助其势,其为平流直泻者,与众水无异也。曾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如趵突泉者哉?呜呼!世有戴天履地,目视日月,耳辨声音,手持足行,生而命为人者,无不有心、有性、有情、有识,其为浩然之气,更当何如?而一遇君国大故,濡忍不决,生死一迫,随即披靡,逐波顺流,往而不返,曾不若兹泉之介然自立,足以厉廉耻而砥节行也,岂不哀哉!呜呼!同一水耳,谁实使之然邪?岂润下之名水不乐居,故以至柔之质而发为至刚之概,以自见其奇邪?抑水亦有不平于中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势不可遏,如荆卿悲歌,渐离击筑,壮士发冲冠时邪?泉之上有吕祖阁,亭中题咏属对,后先唱和者不一人。余今与暾庵相对,不能无感于兹泉矣,故记之。

1.全文围绕着一对矛盾展开,它们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2.趵突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的力量来自:(用自己的话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的“岂不哀哉?”“哀”指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以山水抒怀抱”是我国古代游记的一大传统。请结合上文对此进行简述。

5.这篇文章论述具有雄辩性,读来气势恢宏。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加以鉴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

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1.小序中的长短句即为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中了了醉中醒似反常理,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B.“只渊明,是前生指作者解甲归田,与陶渊明产生了共鸣。

C.下阕几句写景句,景中寓情,照应了当年陶渊明的《斜川诗》。

D.结句吾老矣,寄馀龄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概。

3.(小题3)联系苏轼的生平和个性,请对文本划线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默写名句。

人不堪其忧,              。 (《论语》)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 晏殊《蝶恋花》)

                   ,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

回看射雕处,              。 (王维《观猎》)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日中则移,                 。(《战国策·秦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什么用

叶倾城

①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有路灯,把夜色稍微推开一段,是掳上去的袖管。

②我一路问小年课上了些什么,并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又说,“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话怎么办。”

③我老怀大慰,又加一句:“围棋也要好好学哦。”我们学围棋也快一年了。她扭头问我:“为什么?”这应对出乎我意料,我一愣:“当然了,学就要学妤嘛。”她居然认真起来:“我又不想当围棋老师,去美国要下围棋吗?为什么要学好围棋,围棋有什用?”

④上一次被问类似的问题,是在新东方附近的茶餐厅,熙来攘往,隔邻多有洋人,外文单词单句混在中文的洪流里,像甜点上嵌的杏仁。与我同桌的是个十五岁的女孩子,托福刚考了113。我问:“听得懂?”她眉睫一拍是微风下的檐雨,笑容里全是自负。

⑤我一时多事,说了句:“其实你英文已经很好了,有时间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诗词什么的。”女孩诧异地看我,满脸都是那种“这人老糊涂了”的不【解析】
“为什么呀?英语、数理化、游泳,都是工具,将来用得着,古文……”她撇撇嘴,“有什么用”四个字不曾出口,用身体语言体现。

⑥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这是粗俗的挑衅,但女孩一脸的认真,我于是想了又想,说:“说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诗人吧,纳兰容若有一句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你也许会在无意中听到,因为它的浅显,随意记下来,然后很快地忘掉。你现在初三,马上面临分离,这么要好的、视为姐妹、以为是一辈子的好同学好朋友,会渐渐淡掉,总有一天,你会惊骇地发现他们都变了。而他们说:不,是你变了。也许你心里会五味杂陈,感觉孤单,仿佛一刹那被朋友和时间同时抛弃。你有那么多感受,却不知从何说起,向谁,怎么说。你疑心只有你一个人,经历过这一切。这时,你想起这句‘却道故人心易变’。于是,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说出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我们脱离人猿已经数百万年,我们所需的,不止是工具。”

⑦女孩应该是听懂了,但,她听进去了吗?

⑧如果技能与谋生无关,如果知识不用来生存,如果它不是通往美丽新世界的桥梁,那么,它有什么用?我尽量用小年能听懂的语言说:“围棋可以锻炼头脑,让你有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所有学问和智慧的基础。”——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答案,因为她可以追问:学问和智慧,有什么用?

⑨连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这样抱怨:光电效应有什么用?三角函数有什么用?立定跳远好干嘛?为什么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有时他们是焦灼的父母,在质疑教育制度,而我,只觉啼笑皆非。

⑩天文有什么用?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一生像微尘一样轻;美有什么用?刺绣或者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与惊喜,是擦过皮肤的战栗……甚至,眼泪有什么用?除了滋润眼部、让眼睛不会太干涩之外,它还可以洗净我们的灵魂。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⑪就像这一个美好的春夜,也许它真正的、唯一的用途,就是让万籁俱寂,它是宁静的布幕板,让小年有机会问出她的“大哉问”:有什么用。

⑫她会用一生,慢慢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第①段中强调“春夜正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作者举纳兰容若诗句为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有什么用”为题不仅统摄全文内容,而且更能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B.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一脸认真地表达对围棋、古文等价值的怀疑态度更让作者感到担心。

C.作者认为,有些孩子的父母因不满教学质量而质疑教育制度的行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对“有什么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的。

4.根据你对本文的阅读理解,说说古文有什么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