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如今的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如今的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有人因为有太多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__。在互联网的56k时代甚至更早,那时的网络红人的共同特点是以文字__________。当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的图文时代,这时的网络红人__________,网络女性占尽优势。此后因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追捧的络红人,他们大都没有接受所谓的“正规”训练,多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个人网站或者某些较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上,(      ),从而拥有某个固定的粉丝群。

借网络推手而成名的网络红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会__________去策划,一般选择在某个大众关注度很高的场合通过某些举动刻意彰显该网络红人,给大众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然后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动,在全国的各个人气论坛发帖讨论,造成一种热闹的假象,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关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鱼得水  立身处世  绚丽多彩  苦思冥想

B.左右逢源  安身立命  五彩缤纷  苦思冥想

C.如鱼得水  安身立命  绚丽多彩  费尽心思

D.左右逢源  立身处世  五彩缤纷  费尽心思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领域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

B.这些领域中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

C.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D.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在艺术上的独特品味不同于主流,所以积累的人气也不错

B.由于在艺术上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所以能逐渐积累不错的人气

C.由于逐渐积累了不错的人气,所以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品味

D.由于积累的人气也不错,所以在艺术上具有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 本语境强调的是“多元的时代使然”,侧重环境,故用“如鱼得水”。 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立身处世:指在社会中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本语境侧重生活与精神方面,故用“安身立命”。 绚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本语境中侧重写网络红人多姿多彩,故用“绚丽多彩”更贴切。 “苦思冥想”比喻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现在也指关起门来,不作调查和研究,单凭主观去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 费尽心思: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本语境中,“苦思冥想”与语境“去策划”不能搭配,故用“费尽心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这些领域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结构混乱,应该为“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B项,“这些领域中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结构混乱,“折射”和“记忆”搭配不当。 C项,“折射”和“记忆”搭配不当。 故选D。 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 本题中根据前文“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明确先陈述“独特品味”,后陈述“人气”,排除C、D,B项“逐渐”强调人气积累的渐进过程,符合语境。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望岳》中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三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莱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輿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B.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C.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D.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授予官职,除此之外,《陈情表》中的“察”“举”“拜”都有这层含义。

B.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物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表,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一种,用于劝喻或讽谏。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大臣以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志大。他“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却不愿“以文义为业”,家中遇强盗,十四岁的他挺身而出,打跑强盗。

B.宗悫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愿请战,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取得赫赫战功。

C.宗悫廉洁朴素。攻占林邑后,面对珍奇异宝,他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取,皇帝非常赞赏他。

D.宗悫正直豁达。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邑遺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造偏军拒之,为贼所败。

(2)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五 九

老 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读书是不可能的。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

“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地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而且,这样的东西,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石头是不会用言语冲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白打一个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这么想。”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他。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画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是得意扬扬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从人们的兽性方面看。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

“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就是真还了手,把我打伤,我,不全像那小子那样傻,会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区,耽误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说他一定受什么别的惩罚),叫他也晓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区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请注意,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个“敢”字!)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噢!”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 1931 年 10 月《齐大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名、物名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显得较为陌生化,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引导读者思考小说的主题。

B.小说开篇描写张丙的外貌,并重点突出对眼睛的刻画,“深而很黑”,暗示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黑眼睛开始发光”,表明他内心的激荡、不平。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我”与张丙虽然十分熟悉,但交谈时主要是倾听,并没有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

D.小说将视角放置于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呈现他们的生存状况,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且笔触有所延伸,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2.从全文看,小说借张丙那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3.小说主体部分由人物对话构成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西汾阳贾家庄首届吕梁文学季,聚焦“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主题,力求通过“返乡”和“书写”的互动,为现实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与启示。随着乡村变革日益走向城乡交融发展阶段,乡村世界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和活力。与当前的火热现实生活相比,一些“返乡体”作品显得单薄和狭窄,仅仅沦为无力的“一声叹息”,或流于“空山”“留守”模式的套路化、标签式描摹,缺乏处理新经验、呼应新时代的能力。如果不能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考量乡土经验,作家很容易就在转型期失去最佳的观察和创作视角。

(摘编自文汇网)

材料二:

(数据来源:光明网)

被称为“返乡体”的知识分子返乡主题文章在各大媒体获得居高不下的关注度。这一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与其用“真实”形容这些文章内容,不妨说“返乡体”涉及的话题让公众的参与感更强——农村人和农村出身的学生都是农村问题的利益相关人,农村也是很多定居城市的人的乡愁。农村社会通常被当作中国的缩影,所以对农村、农民的讨论常作为对中国问题讨论的替代。学者孔德继认为部分文章存在闭门创作、立场先行、将乡村问题化和缺乏历史感等问题。他将“返乡体”置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从知识分子处境转变的角度探讨“返乡体”文章的生成逻輯。作者认为,近年来的社会阶层国化加速,通过知识和学历改变命运越来越难,恰是返乡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和重要的社会背景,既塑造着乡村,也催生了被边缘化的返乡知识精英们的写作实践。

(摘编自孔德继《“知识精英”的处境与“返乡体”的生成》)

材料三:

“返乡体”的创作主体是青年学者、媒体从业者、大学生,他们回到阔别许久的家乡,生发近乡情怯的乡愁,再自然不过。调查和访谈当然有技巧,但首先还是一个融入的姿态问题。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共同生活经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土著”,也未必能够得到乡里乡亲“掏心窝子”的对待。调查重要,但是调查的时候也要动脑子,不能听风就是雨。找到一个对村里各人和事都了如指掌的“明白人”,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明白人”。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很值得参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必须反复求证、多方印证,完成一张拼图、一盘大棋。

如果我们只是把“返乡体”当作一种文以载道、抒发乡愁的文休,那么任由情绪的宣泄和流淌,大可见怪不怪。如果我们要把它认真地当作反映乡村社会现实的文体,那么它除了情怀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支撑、更科学的调查设计和更广泛的代表性。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田野村落中,脚踩乡间泥土,读懂真实中国。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光明智库:“返乡体”文章里,对农村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多有反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相关文件精神应该怎么落实?

贺雪峰:农村出现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与乡土道德规范弱化有关。这些不良风俗让农民深受其苦。要落实文件精神除了政府倡导之外,关键还要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引导农民成立村庄理事会一类的社会组织,由农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通过社会輿论制约不良风气,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

陈文胜:伦理道德是引导社会风气、凝聚社会人心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治理的灵魂。对许多农民来说,婚丧节庆是头等大事,关乎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荣誉和面子。因此,乡风文明建设重在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移风易俗要发挥乡村社会组织,如红白喜事理事会等机构的自治劝导作用,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西汾阳贾家庄首届吕梁文学季,聚焦“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主题,通过互动,或许可以为一些存在缺点的”返乡体”作品提供思想资源与启示

B.大学生青年学者媒体从业者从外地回到家乡,因久别家乡而引发乡愁,他们是“返乡体”的创作主体,但他们普遍缺乏乡土经验

C.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与乡土道德规范弱化有关的诸如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让农民备感痛苦的不良社会风气,在“返乡体”文章中多有反映

D.网上对”返乡体”的看法并不一致,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肯定其对乡村的关注,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则认为其对乡村面貌的反映并不完全真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返乡体”让公众有较强的参与感,所以农村人和农村出身的学生都是农村问题的利益相关人,农村也是很多定居城市的人的乡愁。

B.孔德继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返乡体”认为这类文章中的一部分存在着闭门创作,立场先行、将乡村问题化和缺乏历史感等问题。

C.“返乡体”的创作者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共同生活经历,很难得到乡亲的真心话,也不能完全依靠乡村的明白人”。

D.乡风文明建设不能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而要发挥乡村社会组织的自治劝导作用,从而引导人们制约社会不良风气凝聚社会人心,自觉有序推进。

3.“返乡体”文章要有价值,应有哪些特点?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