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D 2.A 3.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是……主要原因”与原文不符,依据材料二第2段,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之一。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B项,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作用的评价错,原文主要从居民和政府两方的责任谈,并未涉及媒体。 C项,原文没有否认“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的说法,只是在材料二第3段中说,“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 D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的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没有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材料二第2段明确把垃圾分类的责任分为居民和政府,答题时应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联系后两段文字,勾画有关内容,分要点概括。 结合材料二“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以及“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概括出“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不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如,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一见解非常精辟。当然,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使之称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在叙述李广事迹时,突出这位名将的不遇,写他总是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在《留侯世家》一文中,又侧重于所谓的天意。黄石公授张良兵书是天意,张良称刘邦成功是天授,自己有机会为刘邦出谋划策也是天授。司马迁本人也深有感慨地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史记》中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商君列传》一文以任法为线索,司马迁认为这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因素,他的成功缘于变法,他的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文中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游说君主,在秦国掌权之后又主持变法,太子犯法他绳之以法,最终又因推行变法而被杀。面对于商鞅身亡家灭的结果,司马迁只作简单的交代,没有过多的铺叙。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如《陈涉世家》,把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千头万绪的事件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因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写长乐宫诸侯君臣始朝仪,则秩序井然,庄严肃穆。不同的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固然《史记》时而穿插生活琐事,但司马迁更善于写复杂事件和重大场面,这也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

(节选自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叙事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追根溯源,挖掘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表面现象则没有进行相关叙述。

B.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判究断,尽管对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

C.往往详写事情发展的起因,而对于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往往进行略写,如《商君列传》。

D.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不管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都写得条理清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叙事重点、叙事详略、材料处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史记》的叙事特点。

B.文章以对项羽、李广、商鞅的记载为例论证司马迁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

C.文章既肯定了司马迁对传主失败原因的分析,又指出其也会误入宿命论的歧途。

D.文章说明司马迁驾驭材料的能力时,先总写,后以《陈涉世家》等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司马迁会在叙事时反复强调,使之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

B.司马迁认为,任法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因素,商鞅的成功缘于变法用法,商鞅的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

C.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是《史记》中所描写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司马迁在文中叙述了这两个事件的原因及经过。

D.或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或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或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司马迁写出了不同场面所具有的不同气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好。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毕业典礼致辞

以上是两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致辞的片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则呢?请阐述你的态度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材料“跟帖”,写出你的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60个字。

有微信公号发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称:乡音无改鬓毛衰(shuai)”“一骑 (qí)红尘妃子笑(注:在诗中本读cuī在诗中本读……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____。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____。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____。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制作设计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       ,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       ,但(     )。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春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       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       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

B.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制作设计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

C.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

D.并不是一盘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点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共鸣  两面性  源源不断  吸取

B.共鸣  片面性  连绵不断  汲取

C.共振  片面性  源源不断  汲取

D.共振  两面性  连绵不断  吸取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也得以用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B.我们也大大加深了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得到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

C.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D.这些认识也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