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渗透着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

“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挪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当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干涸大地、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制造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是“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把自然看作生存伙伴”。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出场。

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的“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环境问题的批判、对消费欲望的克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成为当代美术叙事的主要创作方向。

B.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乡土美术”呈现出以视觉图像的方式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

C.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反思人与动物关系的思想基础。

D.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人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创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重要内容、精神指向、主旨几方面,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B.文章体现了“乡土美术”较强的生态观,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都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的主旨这一内容。

C.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了比较,说明尚扬的作品较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

D.文章开篇总述了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发生“生态转向”的概况,最后一段再次重申这一点并进行了补充阐释,形成首尾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这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B.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退出来,是一些艺术家为了遏制人们过度消费的欲望做出的一种积极尝试。

C.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决定了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会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

D.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推进,成为了中国当代主题性美学创作“乡土叙事”发展转变的重要助推力。

 

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成为当代美术叙事”错,根据原文,应该是“成为当代‘乡土美术’的‘乡村叙事””。 B项,“使得”二字强加因果,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D项,“由此人们开始思考”无中生有,原文是“从而引导人们思考”。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都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的主旨这一内容”错,“引证法”是为了说明“生态转向”的主旨这一内容,而“例证法”不是。 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决定了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会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绝对化论断。原文是“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教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不会,只好做数学。另一个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也不会,只好作画。俩位大师不谋而合,回答如出一辙。这难道只是偶然,只是出于谦虚?大师是如何造就的?

要求:选好角度,写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着急着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译文:“秦国遇到将军可以说太深刻了。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之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去进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以”“因”“焉”“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次进            其无礼于晋

B.击沛公于坐      不如善遇之

C.取之          子亦有不利

D.何辞            击破沛公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厌之有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安在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项王

②太子

③越国以

④共其乏困

芷阳间行

封之

⑦素留侯张良

⑧项伯杀人,臣

⑨常以身蔽沛公

⑩此其志不在

A.①⑤⑦|②③|④⑩|⑥⑨|⑧

B.①⑤|⑦|②③⑧|④⑩|⑥⑨

C.①⑤|⑦|②③|⑧|④⑩|⑥⑨

D.①⑤⑦|⑥|⑧⑨|⑩|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