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屡屡创下收视率纪录的综艺节目,到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再到回头率颇髙的“汉服控”,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10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悄然勃兴又猛然袭来的这股“国潮”,不仅让许多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心理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也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惊讶透着欣喜。
放眼望去,几乎年轻人感兴趣的每一个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衣服、潮牌球鞋等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是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只有摸淸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具体影响,我们才能对这股潮流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融入、引导这种潮流。
在这两大要素中,更重要也更基本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潮流能在任何一个地兴起、流行,其原始动力必然是其迎合了当地社会在当时的某种迫切需求。工装裤的流行,迎合了二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大众对生产便利的追求;社交网络的流行,迎合了当代人在网络时代对更丰富的人际联结的渴望……正如这些例子一样,原本给人以高深、保守、小众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流行的殿堂,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同样与中国社会在今天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
社会需求为流行趋势提供的原动力固然至关重要,但却并不足以让一股潮流如此迅速地席卷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产业资本的流动,起着不容忽视的催化与加速作用。传统文化“再流行”的风潮,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转移的热潮。
对许多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播者而言,产业资本的涌入“资助”了他们的个人爱好,甚至可以以此维生。对于时尚与互联网领域的那些大型企业而言,资本则给了其强劲的力量生产相关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流行。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本,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正面作用,同时防范其负面影响,更是传统文化潮流的传播者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已经在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下成了事实,因此似乎已经处于“完成时”。但与此同时,这股潮流将会走向何方,又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不是象征残暴,而是表示他面色发黄,对照印堂勾出一个红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知是一位起义英雄。这都是前輩艺术家在色彩表现性格方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摘编自魏鑫《京剧脸谱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演员的面部化妆是京剧脸谱中的一种程式,脸谱具有突出剧中人物性格特征,使观众能通过目视人物外表来窥其心胸的艺术功能。
B.脸谱艺术发展与中国戏曲发展关系密切,脸谱的产生早于京剧。如南北朝和隋唐乐舞“假面歌舞”中的“假面”就是脸谱鼻祖。
C.脸谱的产生有其原因,那就是戴艺术面具越来越不利于演员的面部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等在脸上勾画,以示丰富多彩。
D.脸谱中不同的色彩反映限定的人物性格,如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比;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黄色象征人物的残暴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京剧脸谱一般应用的范围、对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或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等。
B.文章论述了脸谱有使观众能从人物外表看其心胸的功用,指出脸谱是角色心灵的画面。
C.文章引《旧唐书·音乐志》中的内容,论证净角脸谱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就已出现。
D.文章举《三国演义》《法门寺》《水浒》有关用色的例子,旨在论证京剧脸谱的丰富多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脸谱是戏曲艺术家们经过长期艺术实践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艺术手法,脸谱的演变发展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对角色的分析、评价等。
B.脸谱艺术生命力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省兴义地区布依族的古老地方戏,仍戴艺术面具演出,这可以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
C.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京剧脸谱吸收了各地剧种脸谱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前辈艺术家在京剧脸谱色彩表现性格方面总结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他们认为色彩愈是丰富多彩,各种人物性格的区分也就越加鲜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思辨色彩突出,书写认真,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162天。本次北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960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仿照下面的诗句,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
墨 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___。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____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___。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平智慧精髓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2)马援在《诫兄子严敦书》中提到自己最厌恶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