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可回避的就是官僚政治。官僚制化的国家管理肇始于君主专制时代,在资本主义时代分工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强大。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来看,现代理性官僚制的建立,初衷是建立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和高度理性的行政管理体系。1922年,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想型官僚体制”,强调专业分工、层级体制、依法行政、非人性化、量才用人、职业永久化等特征,认为在资本主义政党竞争政治的条件下,保证行政管理的无矛盾性的效率要求和平等、公正、不看人办事的自由市场规则,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是危害最小的。抛弃传统政治中的权力习俗化、人格化、神圣化要素,代之以法理权力下技术官僚的标准化流程,将政治行政化、合理化、形式化。官僚制作为一种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也在中外各国被广泛采用。
现代理性官僚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法治和理性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不能简单等同于官僚主义。但这种组织形式下,官僚主义的某些倾向确实得到了加强。一是官僚阶层固化加剧。官僚集团越来越成为独立的食禄阶层,官僚机构成为和实在的国家并列的虚假的国家,结果是经济和政治的决策权掌握在一小群精英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官僚界内部,唯灵论变成了粗劣的唯物主义,变成了例行公事、成规、成见和传统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二是政治的权端抽象化。从管理学角度、科层制泛指以授权—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从等为特征的当代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带来行为与结果的分离、政治与行政的分离、选举与施政的分离。政治不是人对人的负责,而是对某种抽象原则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走向抽象和空洞,形式大于内容、抽象高于具体、原则胜于实际,以更加理性化、合法化、精致化的方式脱离现实和民众生活.三是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理性官僚制多注重获取公共权力的“输入”维度,即决策是否符合程序和法治,而相对忽视政治体系的“输出”维度,也就是如何提高政府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公共服务,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离,政务官越来越务虚,而事务官越来越冷漠。这就带来政府从本应承担的责任中退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朝野倾轧,缺乏共识,办事效率低下,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消极后果。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要素寄生在科层化的制度体系中,制度体系则成为文化的载体。
1976年,法国政治家佩雷菲特在《官僚主义的弊害》一书中列举了充斥政治系统的官僚主义症状,将其命名为“法兰西病”。比如:以等级制度磨灭人的责任感:越是滥用职权,越避免用个人名义,连办事窗口都不敢张贴工作人员名字,仿佛滥的是权力而不是个人;用记录、报告、研究、报表、鉴定总结造成全面掌握情况的假象,只统计教字而放弃活生的现实;不该做的事尽量做,该做的事偏不做;分配补助变成例行公事,既无益又浪费,等等。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理性官僚制的隐患和弊端。
(摘编自林水《从文化心理结构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君主专制时代人们就开始采用官僚制管理国家,但那时的官僚制分工不细,功能也不够强大。
B.马克斯·韦伯倡导“理想型官僚体制”,他认为该体制对行政管理的公平原则和效率要求损害最小。
C.官僚阶层固化,导致国家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很容易假借国家的名义达到个人目的。
D.科层制这种组织形式体现着科学、法治和理性精神,有其进步性,但也会让政治走向抽象与空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探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缘由为目的,介绍了现代理性官僚制的历史及特点。
B.文章辩析了官僚主义与现代理性官僚制之间的区别,但论证的重心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
C.文章着眼于现代理性官僚制造成的后果,详细论证了它对官僚主义三个方面的强化作用。
D.文章通过引用的方式列举了官僚主义的一些典型症状,指出了理性官僚制的隐患和弊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理性官僚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广泛采用它作为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
B.在马克思看来,官僚主义者信奉的不过是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与唯灵论比较起来显得非常粗劣,应该抛弃。
C.过分注重决策是否符合程序和法治,忽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是形式主义、官僚主文造成的消极后果。
D.工作人员只有将记录、报告、研究,报表、鉴定总结等材料和鲜活具体的现实相结合,才能全面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百周年,其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因此,如何从文明史、斗争史、奋斗史的角度把握五四运动关键词是一个重大课题。对民主和科学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谈谈在新的时代怎样理解爱国和进步。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98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柴门小院
王本道
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葆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那一幢幢质朴无华的柴门小院,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续写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交加的夜晚,出门在外的游子归心似箭,远远看见柴门内微弱的灯光,听到门前的犬吠,那是何等温暖与亲切。“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诗圣杜甫在饱受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与家人久别重逢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柴门虽然简陋,然而它淡泊宁静,里里外外的人和事都清晰可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年那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护,若不是透过柴门的缝隙,一睹那位面若桃花的姑娘的风采,如何能最终成就一段佳话?
在中国,由于“门第”观念,“门”有着诸多讲究,历来颇受重视。旧时男女谈婚论嫁,首先想到的是“门当户对”,女孩子出嫁被称作“出门子”,迎娶新媳妇称为“过门”。而“门”的种类更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所有的门中,柴门当属造型与材质最为简陋、价值最为低廉的,却也是数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用得最多的门。近30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华夏大地随处可见“向阳门第春长在”。然而有一段时间,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门”的内涵有过误解。他们过分注重装点“门面”,门楼越砌越高,金碧辉煌,且户户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用以察看外面的动静。一幢幢封闭的宅院如同一座座戒备森严的堡垒,让人望而生忧,望而生畏,寄托着游子乡愁的那一个个小院已无从可寻。
一个秋日,在从红海滩归来的途中,我顺路去了盘锦市大洼区石庙子村。距村口不远处,就看到几户乌瓦白墙的民居,透过柴门和院墙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五彩斑斓的鲜花,以及几株硕果盈枝的苹果树、梨树、枣树。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插队的村庄,见到了那一个个修缮一新的柴门小院。在那里,我与知青同学们交谈、嬉戏,周遭树上是熟透的苹果、红枣、香梨,秋意正浓。朦胧之中,辽南山区的那些柴门小院,与如今我生活的辽东湾的乡村小院连成了一片,与祖国江南塞北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柴门小院连成了一片——华夏大地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柴门小院,蜿蜒曲折,一直通向遥远的地平线,如同古老的大河、大江,绵延不绝。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引用杜甫、崔护等人写到柴门的四篇,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从艺术作品塑造形象的角度展现了柴门小院另一番风采。
B.作者当年作为知青来到聊南山区插队,每天住在柴门小院之中,生活虽艰辛苦闷但也不乏乐趣,故能将记忆中普通的小院写得生动形象,别有趣味。
C.受“门第”观念影响,中国人对“门”很重视,由此衍生出“门当户对”“出门子”等熟语。与其他种类的门相比,中国农村的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就是柴门。
D.“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与“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表面上说两种不同形式的门,背后却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
E.文章善用虚实描写,记忆中柴门小院为虚,现实中朱门大户为实,诗词中的柴门为虚,辽东湾的乡村校园为实,虚实交替融合,使柴门小院富有神秘色彩。
2.文章开头不惜笔墨重点描绘了记忆中柴门校园,作者笔下的柴门小院有何特点?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减压概括。
3.柴门小院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文中的柴门小院具有那些内涵。
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滕王阁的景致推向高潮,历来被后人视为千古绝唱。
(2)《归去来兮辞》中告诫人们“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及时修正过去的错误,才能赢得未来的相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国棋王逢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③。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人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2.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