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②我们的最高领导人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董卿在《朗读者》里说: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医院患者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良,有几幅拙作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登门拜访,当面赐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与此同时,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 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 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 ,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抄,毕竟现代教育目的与传统教育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或过度开发。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B.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C.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D.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C.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
D.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立竿见影 建设 遮掩 扬汤止沸
B.立竿见影 建构 遮掩 扬汤止沸
C.行之有效 建设 遮蔽 刻舟求剑
D.行之有效 建构 遮蔽 刻舟求剑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几个人在一起,看见德行高的人,就学习他的长处;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高远胸襟而被后人传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