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人说海北①事有感 聂夷中② 故乡归路隔高雷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人说海北①事有感

聂夷中②

故乡归路隔高雷③,见说④年来事可哀。

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

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⑤。

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

(注)①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②聂夷中,唐末诗人,河东人,生卒年不详。作者一作明代丘濬。③高雷,高山;雷,山名,在河东蒲坂县南。④见说,听说。⑤劫灰,本指劫后的余灰,后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言身在异乡,对故乡之事只是听闻;“哀”字点明题中之“感”,哀情笼罩全篇。

B.颔联给出一组特写镜头,意象绵密,动静结合,写尽灾乱后田园荒芜、萧条凄凉的悲惨景象。

C.颈联前句承上联感叹海北灾乱由来已久,“春色”既指美好的春光,也喻指百姓的安定生活。

D.本诗与其代表作《咏田家》(其一)写法完全一致,将叙事、写景、议论、直抒胸臆为一体。

2.本诗题为“闻人说海北事有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感”的层次与内容。

 

1.D 2.①首联为第一层,表达自己与故乡山水阻隔,总写家乡事“可哀”,引人共鸣,此一感也;②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叙写听人描述故乡历经劫难后,民不聊生之惨状的哀伤,骇人听闻,此二感也;③最后二句为第三层,直抒胸臆,对导致故乡“事可哀”严重后果的无比愤懑,对造成“荆棘满山”“行不得”的原因提出疑问,启人深思,此三感也。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应密切联系诗歌文本、标题、作者、注释,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准确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特色的基础上,细读每一个选项,关注每一个细节,作出正确的判断。本诗以叙事、写最为主,兼有议论成分,但并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咏田家》则不同,前四句叙述中兼有评说,后四句则直接抒情,这种写法在聂夷中的诗歌中其实是比较少见的。可见,D项的表述有误。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要求“本诗题为‘闻人说海北事有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感’的层次与内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首联点题,言身在异乡,表达自己与故乡山水阻隔,对故乡之事只是听闻;“哀”字点明题中之“感”。“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写尽灾乱后田园荒芜、萧条凄凉的悲惨景象;“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感叹海北灾乱由来已久。叙写听人描述故乡历经劫难后,民不聊生之惨状的哀伤,骇人听闻。“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用“谁”提出质疑,对造成“荆棘满山”“行不得”的原因提出疑问,直接抒发内心的无比愤懑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志。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寻召为吏部左侍郎。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志皋再辨,帝皆不问。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速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中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笔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评四起。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因求退益切。帝慰谕之。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

(节选自《明史·赵志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B.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C.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D.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B.夺情,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称为“夺情”。

C.礼部,古代官署,主管朝廷中的礼乐,祭祀、户籍、科举和接待外宾等事务。

D.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志皋仕途坎坷。张居正掌权时,他因和张位等人上奏相救吴中行,赵用贤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借机将赵志皋贬职。

B.赵志皋得到重用。他在王家屏被罢免而王锡爵还没有到京的情况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全部由他决定。

C.赵志皋犯颜敢谏。他反对皇帝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逮捕关押副使冯时泰,而对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台考察的做法。

D.赵志皋处事柔懦。他任首辅时首辅权力相对分散,不再像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一样强势,被朝廷人士轻视、辱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从,时泰竞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

(2)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橘红色瓦云漫天的傍晚

马金章

瓦当是个猎兔高手。那时还没有禁持猎枪,猎获的野兔供不应求,城里一家老字号“刘记五香兔肉”天天上门收购。一个橘红色瓦云漫天的傍晚,瓦当对刘记来收购野兔的人说:“明天起,恁甭来了。”

来人不【解析】
“咋,嫌咱出价低?”

他摇头:“想挂枪。”

“要改行?”

他又摇头:“挂了枪,就布网、下套,捉活的,暂不卖,想圈养。”

来人惊喜:“办养野兔场,这好啊。今后,咱合作的路子更宽敞啦。”

瓦当就挂了枪,就活捉野兔饲养。

他的野兔养殖场建在山脚下。场地足有十多亩大,里面长满了高高低低、青青黄黄、杂七杂八的野草。

这天,他发现一簇草枯萎了,蹲下一看,草下有一堆新鲜的松土。经验告诉他,这是老鼠打洞捣腾出来的。他拨开草丛,果然发现一个洞穴。便提桶往老鼠洞里灌水。老鼠经不住水淹,一会儿便出了洞,几只老鼠被他逮个正着。

野兔的天敌,这会儿自然成了瓦当面对的敌人,从此,他便和老鼠较上了劲。后来,他想尽办法制服了老鼠,野兔在牧场里整天乱窜撒欢,快乐成长。

谁知好景不长,野兔的另一个天敌老鹰光顾上了兔场。苍鹰展开翅膀,像停在空中的一片黑色的云,鹰瞄准野兔后,一个俯冲下来,叼起野兔后又唰一声飞上天空,野兔甭说挣扎,哀叫声都发不出来,就成了鹰的猎物。瓦当知道鹰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它叼你的野兔行,你猎杀它不行。

为防鹰,他花几千元买了尼龙网和木桩,将整个养兔场用网罩住。鹰太贪嘴,盯住野兔后仍像以往一样向下俯冲,尼龙网的网络细如发丝,鹰在高处看不到网,发现网时收翅已来不及,结果它们有的翅膀被网束缚住挣脱不了,就被生生吊死在网上。

瓦当本来张网是为了防范鹰,但小小的网眼儿却使一些鹰毙了命。他可怜这些鹰,撤了网,改用炮仗驱赶鹰。鹰或许是有太多从猎枪下逃命的经验,它们对枪声有种本能的胆怯。瓦当的手边儿,经常有个装炮仗的篮子,看到鹰俯冲下来,他赶紧点着炮仗一扔,咚的一声炸响,鹰被“枪声”吓得急忙在空中转向逃跑。

牧场中的野兔,也会随着炮仗的响声活跃起来,它们四下奔窜腾挪,野草摇动,一派生动的景象便在牧场里出现。

野兔繁殖很快,一月一窝崽,原来圈养的两百多只一年多就繁殖成三四千只。野兔将要出栏时,老字号“刘记”的人来了,一只野兔的价格高出以前两倍。要刨掉穷根摘富果啦,瓦当的心里比灌了蜜还甜。但来的人提了一个问题,说城里人喜野味儿,养的虽是野兔,可兔身上没铁砂弹子,食客就会怀疑不是野兔是家兔。家兔的价仅是野兔的五分之一呀。

瓦当将出栏的大兔和留栏的小兔分开,让他们猎杀。当三四杆猎枪对野兔举起来时,养兔场里立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枪还没响,整个牧场的野兔狂奔乱窜地逃避起猎枪来。野兔对猎枪、猎人有着与生俱来的防范能力,它们将被猎杀的信号迅速传递开来。但它们好多没能逃脱厄运,三四杆猎枪响了,出膛的铁砂成扇面射向野兔……

看到他养活的野兔一只只倒地毙命,瓦当揪心得掉起了眼泪。老字号刘记的人在牧场里兴冲冲地笑着,叫着,蹦跳着捡拾野兔,将它们扔在一台农用车的铁锈斑斑的车厢里。

农用车开走了。围墙里剩下的大兔和小兔看到瓦当,便疯了一样围着四边墙的内侧狂奔。它们想寻到逃脱的出口,但高高的围墙使它们失望了。它们就远距离助跑,向围墙上猛撞,撞得头破血流。一时,大墙内侧倒下一只只撞死的野兔。

看到大兔小兔集体自杀的惨景,瓦当震惊了。

这天,也是个橘红色瓦云漫天的傍晚,瓦当在牧场墙上打开几个洞,将野兔全部放生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一个橘红色瓦云漫天的傍晚”,既点明了时间,照应了标题,又暗示了瓦当内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B.小说以“瓦当饲养野兔及其内心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按照捉野兔-养野兔-卖野兔-放野兔的顺序行文,思路清晰。

C.“老字号‘刘记’的人在牧场里兴冲冲地笑着,叫着,蹦跳着捡拾野兔”,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瓦当内心情感的变化。

D.小说中的瓦当具有悲悯情怀:当时虽还没禁持猎枪,他却捕兔圈养;看到苍鹰吊死网上,主动撤网;见野兔撞墙,又将其放生。

2.小说的语言简洁传神,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试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高晓兵介绍,为了尽快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扩大养老服务投资,持续释放养老的消费潜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意见》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统筹不够、质量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质量等角度提出了三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意见》明确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国务院建立民政部牵头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的考核范围。

二是建立综合监管。制定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文件,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确保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质量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行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等级评定与认证制度;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标准要求。

(节选自《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解读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意见》《人民日报》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

(来源《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图二: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万亿元)增速(%)

(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医院和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网络,提供陪伴和做家务、个人护理、健康引导和专业护士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主旨是让老年人享受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在家中生活得更安全、更舒适、享有自尊和保持独立。包括生活自理型服务、生活协助型服务、特殊护理服务、持续护理服务等。而适合哪种服务,则根据老人的相关日常生活活动指标而定。

英国的社区照顾主要有“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种方式。“社区内照顾”是指由政府直接干预并有制度和法律体系的规范性养老照顾;“由社区照顾”是指通过血缘关系或道德维系的没有政府直接参与的非规范性养老照顾。社区照顾有较多的服务措施,主要是通过家居服务、家庭照顾、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服务项目实现。

(节选自《国外养老模式一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9日)

材料四:

从国际经验来看,强调“以社区为主的长期照护服务覆盖”的理念非常值得我国借鉴,也更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观念。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普亲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引发了众多专家关注。该模式有六个特点:一是采取“社区嵌入式”建设,主要以老龄化程度较高、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的社区为主体,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二是聚焦失能、失智人群,通过在城区进行网络化布局,实现在社区多点布置,互相联动,大众化的收费水平也较易为城市普通家庭所接受。三是打造专业的全人照护模式,比如配置包括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等在内的多学科专业照护团队,为长者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四是依托智能化科技养老,实现社区机构、居家老人、子女三方的实时互动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调配。五是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连锁化复制,形成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机构的快速复制和服务管理的统一。六是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养融合”,搭建三级医疗保障体系打通“绿色就医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医疗健康保障。

(节选自《“家门口的照护”将成养老新模式》,《中国青年报》2019年7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努力实施《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可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持续释放养老消费潜力。

B.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医院和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网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旨在让老年人享受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C.“普亲模式”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以老龄化程度较高、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的社区为主体,聚焦失能、失智人群。

D.无论中外,无论何种养老模式,都要充分考虑国情,都要考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家庭和子女的参与可有可无。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养老产业产业链一共包括三个环节,其中第一环节为原料供应商,第三环节为消费者。

B.中国养老产业产业链的上一环节均服务于下一环节,而养老支持产业仅服务于养老支柱产业。

C.2010-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其中,2017年市场规模较2010年翻了两番。

D.综观近十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国养老产业规模仍将不断扩大,但是增速趋于平稳。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发展养老事业应采取的策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世族作为地方精英的身份也在发生转变。在传统时代,他们主要被称为与科举功名相关联的“士绅”,主要活动是筹建善堂善会、义田义庄、会馆公所、书院义塾、编修方志等。到了清末新政以后,文化世族又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新式学堂教育等活动,科举的废除,实业救国的倡导,使得传统以科举功名确定的士绅身份,逐渐蜕变为以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评价标准的绅商,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清末废除科举,不仅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人才标准与教育方向,儒学首次遭遇全面危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成为时代的号角。在这一历史的转折过程中,文化世族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向,不少科举世家转变为新式教育制度下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世家,如苏州著名的大阜潘氏就是如此。此外,随着清末以来对家族制度的批判与改革,家庭内部平等与重视个体的观念也逐渐成为世人的追求,由此也带来传统家庭教育中“严父慈母”身份与形象的一些变化,这在川沙黄氏家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取代苏州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的多元性与国际化程度都是传统城市苏州所无法比拟的。一些头脑较为灵活的世族子弟也与时俱进,进入国际化的上海大都市。在这里,这些世家子弟不仅获得了谋生的机会,而且同时在上海调适自身,逐渐适应上海生活,从苏州吴湖帆在上海的生活与交游就可以看出苏州人对上海的倾慕。当然,苏州人始终没有抛弃故里的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他们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并在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以增强其在大都市的生存竞争能力。

传统时代的文化世族,除了应举考试而必须掌握儒家经学之外,大多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各有专长,许多家族如吴江叶氏的诗学、沈氏的戏剧等,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往往形成某种学术流派。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特别是清末新政以后,立足传统而融汇西学的“新学”,开始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有见识的学者所积极追求的方向,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这一求新求变思潮发展的升级版。

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求新的思潮中,文化世族在继承家学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吸纳新观念,从而开创出新的局面。这样,文化世族也在迅速转型蜕变,大多发展为新式的专业科技世家,也有少数人子承父业,世代书香,但就家族群体而言,传统的文化世族逐渐消逝。这种消逝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家族组织衰落和内在的家族精神衰退,即世族的社会担当意识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摘编自徐茂明《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末新政后,文化世族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等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B.儒学在废除科举后首次遭遇全面危机,科举世家都转变为院士、工程师等世家。

C.苏州文化世族十分看重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在江南各都市建立起同乡组织。

D.科举和儒家经学对传统文化世族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形成某种学术流派影响很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指出文化世族在社会转型中身份转变,再从清末新政的影响及文化世族的蜕变等角度分析。

B.文章在论述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的转型时,主要从“传统时代”与“近代以来”两方面进行分析。

C.文章用川沙黄氏世家的例子论证了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一观点。

D.文章在论述文化世族转型蜕变时提及“也有少数人子承父业,世代书香”,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绅”与“绅商”都属于文化世族,但是确定两者身份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B.清末废除科举,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对文化世家的转变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C.苏州因文化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而衰落后,上海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D.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跟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等有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②我们的最高领导人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董卿在《朗读者》里说: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