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价值体认,文化认同并非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就能形成的。当前,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这对增进文化认同提出了新挑战。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________。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对其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增进文化认同,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________,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应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食古不化 只争朝夕 放任自流 自惭形秽
B.一成不变 一朝一夕 放任自流 妄自菲薄
C.食古不化 一朝一夕 听之任之 妄自菲薄
D.一成不变 只争朝夕 听之任之 自惭形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要大力推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B.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C.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D.既要大力推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B.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C.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D.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列词语,书写和读音均无误的一项是
A.嫉(jí)恨 气馁(lěi) 豁(huò)然开朗 倍受压榨(zhà)
B.契(qì)合 繁芜(wú) 义愤填膺(yīng) 安之若素(sù)
C.肄(yí)业 商榷(què) 戊(wù )戌变法 暴虎冯(píng)河
D.訾(zǐ)詈 弭(mí)谤 道义相勖(xù ) 旁稽(jī)博彩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隐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直抒胸臆,表现伤怀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诗经·郑风》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冲, 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又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伯兮①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释)①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②朅(qiè):英武高大。③桀:同“杰”。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兮》与《采薇》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采薇》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
B.《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C.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2.《伯兮》的第二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惠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得知被张仪欺骗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人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底的书香
白荣敏
①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
②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
④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⑤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⑥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⑦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20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
⑧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
⑨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
⑩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凄、绝望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豁达情怀。
B.文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表明朱熹在遭遇政治迫害的黑暗的日子里,坚持信念,宣讲理学,为他人指明方向、增添信心,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人格的赞美。
C.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
D.朱嘉在古田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