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复兴中学高一年级推荐学生阅读《乡土中国》《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复兴中学高一年级推荐学生阅读《乡土中国》《谈美书简》《史记》《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集》等书籍,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有的同学说:这么难,读不懂,不想读。有的同学说:我也可以挑战一下深度阅读。有的同学说:我希望老师指导我一些读书的方法。有的同学说:读整本书很耽误时间啊。还有同学说:反正又不考,不读老师也不知道。又有同学说:我妈妈不准我看课外书。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请据此在下面的任务中任意选择一个,结合你的生活,合理使用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书写工整规范,卷面美观。

备选写作任务:

(1)请你作为复兴中学高一学生,写一篇在“读书节”主题晨会上面向全校师生的演讲稿。

(2)请你作为复兴中学文学社高一社员,就以上现象给华夏中学文学社的笔友写一封信。

 

例文: 学会从容读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现在是我们复兴中学以“读书节”为主题的晨会时刻,我在这里给大家进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从容读书》。 如果把读书视为心灵的旅程的话,那么从容实在是最为紧要的了。你无论读什么,都需要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静谧的氛围——写作是个人行为,读书又何以不是个人体验?读书一旦进入了从容的境界,则定然像元人吴徽所说“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读书人已在精神上与古人相沟通、相交流,从而陶冶、净化、提升了自己的心灵世界。  从容读书的真谛若此,然而,却并非人人都能把握。最近,从报上看到这样两则故事,觉得颇能说明问题。南北朝有一名学者叫陆澄,他从小好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读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是读书,亦喜背诵,文学巨匠茅盾却从容得可以。他照样能熟练地背出120回的《红楼梦》,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不就归源于其从容读书,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精神的养料?  一个人真要做到从容读书,没有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大抵是不行的。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是啊,只有冲破名缰利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方能从容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该是无条件的,它完全取决于自我的选择。就拿法国密特朗总统来说,他从政数十年,无论政务活动多么繁忙,每天不读两小时书总是夜不安寝的。一个国家的总统其繁忙程度当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够从容读书,那么我们呢?  著名作家茹志娟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  如果把好的书籍视为朋友,那么一个不会“煮书”的人,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除了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和一种折磨而外,又能是什么呢?有位读书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说得多精彩呵!欲要成“神”,则不妨从“煮书”始,不妨学会从容读书!  同学们,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亦无法接近从容的境界,然而,崇尚从容品质的过程,毫无疑问已经开始从容了。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材料的内容是有关阅读的讨论,材料的关键是同学们对待阅读的不同态度。考生可以围绕其中的一个进行写作,如选“可以挑战一下深度阅读”,可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另外,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一定要完成所给的任务,注意演讲稿和书信体作文的格式。 立意: 1.挑战深度阅读; 2.阅读不能知难而退; 3.阅读并不是浪费时间; 4.阅读可以让人生精彩。 素材: 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李嘉诚三岁就能咏读《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4岁的李嘉诚因生活所迫,来到茶楼打工,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回到家后,他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李嘉诚在香港生活,要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要解决广州话和英语这两个语言关的问题。他父亲李云经要求儿子“学做香港人”,一来可以立足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倘若将来有出人头地之日,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的上流社会。在李嘉诚日后几十年的商海搏击中,广州话和英语都使他在生意上得心应手而受益匪浅。在香港,华人中流行广州话,不懂广州话可以说寸步难行。英语更是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胶厂创业之初,李嘉诚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直接与外商接洽,从而赢得了至关重要的致使塑胶厂起飞的订单。他曾这样形容过自己“人家求学,我是在抢学问。”他认为,善于“抢学问”,就是在抢财富,抢未来。李嘉诚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都是李嘉诚积几十年从商历程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从清贫困苦的学徒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从商界的超人到知识经济的巨擘,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都能占得先机,发出时代的新声,争得巨大的财富。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靠知识引导前行,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屡有丰厚的斩获。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4.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停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人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老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5.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6.美国18世纪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 结构层次: 《学会从容读书》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章以演讲稿的形式,向同学们表达了从容读书的观点。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南北朝陆澄和文学巨匠茅盾进行对比,论证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从容读书的真谛。文章以朱熹、程颐的名言告诉大家怎样才能做到从容读书,并以法国密特朗总统、著名作家茹志娟的事例告诉大家,从容读书的重要性和从容读书的方法。纵观全文,作者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逻辑流畅,结构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品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示意图,请把这个示意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价值体认,文化认同并非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就能形成的。当前,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这对增进文化认同提出了新挑战。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________。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对其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增进文化认同,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________,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应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食古不化  只争朝夕  放任自流  自惭形秽

B.一成不变  一朝一夕  放任自流  妄自菲薄

C.食古不化  一朝一夕  听之任之  妄自菲薄

D.一成不变  只争朝夕  听之任之  自惭形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要大力推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B.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C.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D.既要大力推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B.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C.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D.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和读音均无误的一项是

A.嫉()恨   气馁(lěi      豁(huò)然开朗   倍受压榨(zhà

B.契()合   繁芜(     义愤填膺(yīng   安之若素(

C.肄()业   商榷(què    戊()戌变法   暴虎冯(píng)河

D.訾()詈   弭()谤     道义相勖(     旁稽()博彩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隐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直抒胸臆,表现伤怀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诗经·郑风》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冲, 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又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伯兮①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释)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朅(qiè):英武高大。桀:同殳(shū):古兵器。杲(gǎo):明亮的样子。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痗(mèi):忧思成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兮》与《采薇》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采薇》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

B.《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C.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2.《伯兮》的第二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