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站在他身边和他极其相好的伙友九尾蛇,便望他说。
“我在想……”陈老三回答。他的眼睛又很奸滑地看着九尾蛇,像嘲笑似的。“想什么?我不知道呀!”
“我是想——”陈老三接着说,低声地。“想起扁头王——就是那个扁脑壳,鸭子的脑壳,——却料不到还希奇哩,今天那个白云山游方的老道士,不是说那个脑壳里面有一颗活珠子么?假使得了这颗活珠子,不是说,在人间会富贵,想什么就是什么,并且愿意修道,成神仙也行么?……我的心里就是盘算着这个。”
九尾蛇是一个富有而且惯于歪邪思想的人。“不要想,干脆你把它拿来就是了。”他坦然说,神色一点也不介意。
然而陈老三却惊诧起来,怀疑地瞧着他,迟了半响才断断续续地说:“你要知道,那颗活珠子是在扁脑壳里面呀!”
他的极相好的这个伙友,于是就更亲切地偏过脸,向他笑,又把刷灰刀向墙上划了一个×。这两个人就挨着头,怕人知道,唧唧哝哝地小语了好久。
“喂,怎么不理人?”陈老三举手在扁头王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王大保侧过脸,便回答:
“没有瞧见。你怎么走到这条路,不回家去么?”
“我想喝一点高粱……咱们到三盛酒店喝两杯去,怎么样?”
“我不——”
“得啦!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弟兄,也没有老婆,什么累赘的人都没有,干干脆脆的,留下许多钱,干什么用呀!难道两只手能抓些东西进棺材去不成?”陈老三现着嘲笑的意思。
“哪有钱!每餐的饭都很难!倘不是这一次得到长工做,怕早已饿死了吧。不过我不去喝酒却不是为了这意思……”
“好,我也不去喝了,同到你家里去坐坐吧。”
“这很好。”
于是两个人在仄小的路上,说些不相关的零碎的闲话,不久便望见了王大保的家。
那是一间非常古旧的近于半倾斜的矮小的木屋。屋的四周是广阔的平野,其中有稻田,菜园,池塘……所以远看去,这个屋,也像是猪之类的牲畜爬伏着一般,腐朽、倾斜和倒塌。但在王大保,他对于这屋子却有一种很深的情感,因为他的父亲是在这个屋里生下的,祖父也是,并且这屋子在他的曾祖父入世之前,就建筑得结结实实的了。他常常观察着全屋的每一部分,然而结果是使他忧愁,苦恼,恨到自己的无用,接着便自语一般的叹息了。
“一辈子做泥水匠,一辈子也莫想修好这屋子!”
“我倒有一个办法。”
于是很忧愁的王大保便兴奋起来。陈老三便进行他的计划。他装作非常亲切低声说,“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
“说吧。”
“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陈老三便接下说,“把你,扁头中的活珠子让我取下来,你这个老屋不就可以变成端正,变成……了么?”眼睛像捕攫小麻雀的鹰一般,有力的瞪到王大保的脸。
“什么?你说的什么?”这个活珠子的主人却糊涂了。
接着,陈老三把以上的话又重说一遍,并且说到“变成端正”那几个字眼时,声音便提高去,特别的清楚和特别的响亮。
他颤颤地说,“破开脑壳,我不是就得死么?”
“那自然,”他的伙友却坦然的回答。
“不过要活的珠子,据老道士说,不这样就不成了。”
王大保现出难色。到最后,他究竟是这样的对他的伙友说:
“破开脑壳,不就是要我的命么?那不成!不成!”
奸滑和阴险的陈老三,看情形,已知道再诱惑也是无用的,便嘻嘻的笑了起来,又装作非常亲切的模样。
“不用生气,我是说着玩的,谁会这样傻,想去破脑壳……”他说着,一面就走出老屋去。
第二天,早上的阳光很温和地照在竹篱笆矮矮的小门上面,在这时,那一伙继续着他们工作的泥水匠,又照样是一个两个的,陆续走到那家未竣工的新盖的屋子去。在他们走拢来,集聚到成为体息场的那天井里的时候,才从彼此的谈笑中,大家知道了扁头王大保在昨夜里给人破开脑壳了,血渍狼藉地死在那长满着霉苔的黑的土地上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九尾蛇为取悦陈老三得到“活珠子”说“干脆你把活珠子拿来就是了”,他坦然的神色让奸猾的陈老三也感到震惊和恐惧。
B.小说写九尾蛇在墙上面“×”,暗示陈老三将扁头王大保杀死取“活珠子”,为结局王大保被人开脑壳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王大保住着祖上留下的腐朽、倾斜、倒塌的木屋却不甘心,一心想着修缮,让它“变成端正”,表现了他的自不量力。
D.“活珠子”是陈老三和王大保之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王大保因“活珠子”丢命,陈老三因“活珠子”谋财害命,作者给予了二人深刻的同情。
2.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王大保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刘倩
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到“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
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
(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至上观”就是鲁迅的转变国人的精神世界,振兴旧中国的理想,我们又称为“精神至上主义”。
B.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主义,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C.作为鲁迅思想模式之一的“精神至上观”,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
D.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鲁迅从小接触的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在本质上,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
B.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这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的原因。
C.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原因是鲁迅的“个人”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
D.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表现为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B.鲁迅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他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C.鲁迅走上文艺道路的原因是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D.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延续着,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地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也是正常的。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我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注重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承担教化功能,往往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古代,一个人从童蒙时代开始,便要经历束发礼、冠礼、婚礼、相见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严肃而又庄重的仪式的熏陶与培养。在当代,隆重的仪式,也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每逢开学季、毕业季,学校会召开隆重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近年来,有些学校会带领师生到文庙举行开笔礼;每到高三时,同学们基本都迈入十八岁的门槛,有些学校会举行盛大的成人礼。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
②孔子诞辰日,在文庙开笔礼上的演讲稿。
③在成人礼上给父母的一封信。
④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请统一以“复兴中学李华”的身份写作;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2019年12月8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在印度班加罗尔开幕。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据介绍,中国代表团将参加此次大会所有议题讨论,重点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建设运行、应用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最新进展作大会主旨报告,针对中轨卫星搜救、空间碎片处置、精密单点定位、拓展应用领域等问题,提出中方倡议和解决方案,积极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各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①_________。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就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的人,是因为 ②_________,或是因为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变化,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书,像是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③________。我们如痴如醉地阅读他们,久而久之,前者成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5G商用正式启动让相关 驶入发展快车道,曲面屏的出现促使业界探索下一代移动设备,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可以说,科技创新既是理解中国经济澎湃动能的重要维度,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从世界 来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
,中国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识变、不求变、不应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这启示我们,唯有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 ,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我们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供应链 视角 毋庸置疑 机会
B.产业链 视野 无庸讳言 契机
C.产业链 视野 毋庸置疑 机会
D.供应链 视角 无庸讳言 契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谁要是抢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那他一定是找到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B.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无论被谁先找到,他就能够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
C.谁能找到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谁就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
D.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那就要看他能不能先找到科技创新突破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旦我们不应变、不求变、不识变,就可能错失发展机遇,陷入战略被动
B.我们一旦不识变、不求变、不应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
C.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不识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
D.我们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错失发展机遇,陷入战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