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战友。(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能,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400字。

 

例文: 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在全国大面积复工复产的当下,依旧可以看到如此“硬核”的标语遍及一些城市小区,毋庸置疑,不同类型的宣传横幅在防疫初期确实起到警示作用。 在大众对新冠肺炎还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乡村大喇叭,街头社区的横幅,成了有效的宣传工具,这些犀利的横幅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大众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以及自我防护的基本知识。 前阵子日本在捐助中国的时候,写了诸多的中国古诗,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一时间打动了无数中国人。当然,在打动大家的同时,很多人惊讶和感叹日本人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如此了解。还有一些人,把“武汉加油”跟这些诗拿出来比较,来自嘲我们对祖宗文化的丢失等。 如果我换一种说法来出一道考题,请问“武汉加油”用古诗如何表达?那大家也会很容易找到类似“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的诗句。但大家再想想,如果对着镜头或拿起电话要让你说一句鼓励武汉的话,你说的不是“武汉加油”,而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或“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那我觉得你不是文化水平高,而是精神有问题。 所以,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效,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本次作文材料是疫情期间的标语,这些标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二是日本友人的富于文学气息的标语。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 ①乡间的这些“土味”标语,甚至有些“雷人”,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让我们一起提高防范意识戴好口罩减少外出,共同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②乡间的这些“土味”标语,简单粗暴,有悖精神文明; ③特殊时期,疫情重于泰山,不该过于纠结语言的表达。 【立意】 语言的“得体”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的谦和温良,而是在于“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 防疫时期,我们需要借助人民群众的智慧,不仅是语言方面,更有其他方面; “语言得体”并不等于文雅; 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素材】 读诗歌是对情感的美学领域的追求和探索, 古人对壮志未酬的哀叹,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对背井离乡的忧伤,对戍边将士的激昂,对回归田园的恬淡闲适,这些情感因为境遇的变迁而风格各异,但却同样千古流传,隔着时空共鸣。 古典的诗集文集,都是一把把情感的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内心世界的大门,门后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天堂。如果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去衡量诗词价值,那么,就是怀着可食之肉的心态,去叩打诗词竹林的柴门,那门自然要紧闭。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饱读诗书者,气质自然高雅。墨香飘艺苑,丹青绘人生。诗词是上古先贤精华之荟萃,博览诗词,你可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春日清丽,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灿烂,体验到秋风中的,人比黄花瘦的寂寥,冬天雪地中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 每一首诗词歌赋里,都有一种精神的流贯,都有一份情感的跳荡,都有一个个意象的飞舞,一个个意境的绚烂,幽幽墨香,不朽情怀,传承下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诗词应该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信仰,是中国人的优雅的风貌,是我们泱泱大国,诗词国度的精致的名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当地工作人员挂上了防疫宣传标语横幅,以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看了这些标语横幅,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了。 【结构】 本文开篇引用材料中的标语,强调在“防疫”的特殊时期,这些“土味”标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接着分析标语的现实意义;然后和日本友人富于诗意的标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查看答案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 

(4)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查看答案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