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对电子竞技认识不清晰,这其中,混淆了两个逻辑:
其一,将电子竞技与沉迷网络游戏直接画等号。电子竞技,标准解释为“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当然,这个概念必须加上一个前提——设计科学、运行规范。然而,很多人对“游戏”这一概念只有一个笼统的认识,认为只要是游戏,就容易让人沉迷其中、玩物丧志,和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背道而驰。
其二,将人的错误归责于机器,归罪于电子竞技运动。参与、从事电子竞技(包括网络游戏)与沉迷其中的关键区别在哪里?在于身处其中的人。这里的“人”包括玩游戏的青少年、家长、专家、开发商、运营商和政府主体这个大写的“人”。
在电子竞技兴起之初,大部分地方主管机构对其了解不深,如今则大办各类电竞比赛,似乎一切网络游戏都可以被纳入。除了不了解,一些地方还有经济转型的现实考量。但是,对于那些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对一些充斥暴力、色情和金钱的网络游戏,他们本身难以鉴别和进行自我控制,家长往往又难以监管,市场则囿于利益因素,不会自断筋脉,学校、社会则并没有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和条件,最终,剩下的只是越做越大的行业泡沫和沉迷其中的孩子。
(摘编自《对待电子竞技需厘清两大逻辑》)
材料二
图表一
图表二
注:年份后面的E表示预测数据
材料三
根据《2018电子竞技产业报告(赛事篇)》,2018年国内电竞产业规模将突破880亿元。巨大用户流量与巨大商业体量以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竞市场生成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饱满与粘连性极强的产业链。
串联出纵向产业的同时,电竞还能强力拉动周边产业。首先是商业广告赞助,以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为例,今年的赞助总额已超过1亿元。其次是电竞教育与培训,包括战技实训、考核认证、就业推荐等多层面的电竞教育资源服务,而且中国目前电竞岗位专业人才短缺26万之多,电竞教育有可能成为电竞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走线上竞技娱乐与线下商业的结合之路是电竞拓展产业投资链的一个显著趋势。据悉,目前不仅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宣布了在国内建造电竞馆的计划,而且像英雄互娱等专业游戏公司还与香港K11等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布局电竞场馆。除了通过主办赛事以及赛事直播和门票收入获取收益外,电竞场馆还能通过赛事吸引人流,再通过餐饮、桌游、上网服务的途径实现盈利,同时可以举办音乐会、见面会、发布会等活动获取收成。更重要的是,电竞场馆还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产业层次。
(摘编自《电子竞技: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材料四
过去,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包括国情、社会舆论及国民经济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已有十余年发展史,但缺乏政策支持和行业监管的电子竞技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包括每每由行业媒体所披露的所谓中国电竞产业规模数据,事实上绝大部分只是电竞类游戏本身的营收,而非真正电竞产业的产值。而如今,电子竞技的产业化在中国已逐渐走向正规化和集约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也开始介入电子竞技产业,希望在这个正处在产业化发展关键期的朝阳行业里找到新的掘金点。
总之,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不无曲折,甚至可以说是曾经布满荆棘,但有了一批又一批电竞人的前赴后继,有了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游戏业领军企业的相继投入与支持,又恰逢视频直播行业在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中国电竞已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产业化道路。这一发展历程,或可作为今后更多新兴领域产业化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摘编自《电子竞技闯出独特产业化之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对“游戏”的认识过于笼统,将电子竞技与沉迷网络游戏等同起来,认为它只能让人玩物丧志。
B.许多地方主管机构对待电子竞技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有认知和经济方面的原因。
C.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销售在2013年出现快速增长,而国内销售从2015年至2017年也在稳步增长。
D.电子竞技产业在多个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带动教育培训、餐饮服务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竞技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功,是否会让人玩物丧志的关键点并不在电子竞技本身。
B.中国电子竞技的国内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电子竞技市场饱满与粘连性极强的产业链也已经初步形成。
C.中国电子竞技拥有多元的发展方向,社会舆论及国民经济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会影响其产业发展。
D.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在曲折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并将带动更多新兴领域实现产业化发展。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在认识上和行动上解决哪些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等待摩西
莫言
柳彼得是我们东北乡资格最老的基督教徒,他孙子柳卫东是我小学同学。我们俩不但同班,而且同桌,虽然也打过几次架,但总体上关系还不错。柳卫东原名柳摩西,“文革”初起时改成了现名。当时,他不但自己改了名,还建议他爷爷改名为柳爱东。他的建议,换来了他爷爷两个大耳刮子。
1975年,我当兵离开家乡,临行之前,见过柳卫东一面。他很羡慕我,因为对当时的农村青年来说,当兵是一条光明的出路。他也报过名,但最终还是因为他爷爷柳彼得的基督教徒身份受了牵连。
我到部队不久,柳卫东就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跟马德宝的闺女马秀美结婚,希望我能送他一顶军帽,结婚时戴上神气一下。我回信告诉他,新兵只有一顶军帽,确实不能送他。他没回信,从此我们就没联系了。
得到他将与马秀美结婚的消息时,我感到很意外。因为马秀美比柳卫东大五岁,马秀美的爷爷的妹妹是柳卫东的父亲的爷爷的弟弟的妻子,论辈分柳卫东该叫她姑姑。这背后的故事令我浮想联翩。
我当兵第二年,得到了一次出差顺路回家探亲的机会。不用专门打听,柳卫东和马秀美的恋爱故事扑面而来。事实就是,本来已经连去东北与那林业工人结婚的车票都买好了的马秀美,突然翻悔了,任那保媒的于大嘴威胁利诱,任她的父母寻死觅活,她是铁了心不回头。那林业工人见煮熟的鸭子竟然飞了,恼怒至极,便开列了详细的账单,向马家索赔。马秀美的三个哥,都是出了名的混账角色,他们把柳卫东弄到村东老墓田里,拳打脚踢,逼他与妹妹断绝关系。柳卫东宁死不屈,表现得很像汉子。柳卫东被打得头破血流瘫倒在地,马秀美大哭着跑来,将奄奄一息的柳卫东抱在怀里。许多眼窝浅的人,都流下了同情抑或是感动的泪水。
我本来是想去柳卫东家看看的,但父亲劝我不要去。父亲说柳卫东结婚后就被他父母撵了出来,两口子在村头搭了个棚子暂住,日子过得很凄惨。我回部队那天,在村后公路边等公共汽车的时候,遇到了他们夫妇。两年没见,柳卫东头上竟然有了很多白发。他的左腿瘸了,背也驼了,嘴里还缺了两颗门牙。他穿一件掉光纽扣的破褂子,腰上捆着一根红色的胶皮电线。马秀美原本是我们村里最漂亮的姑娘,现在已经不像样子。她已经怀了孕,看样子快生了。她穿着一件油脂麻花的男式夹克衫,肚子挺着,脸上有一道道的灰和一片片蝴蝶斑,眼角夹着眵,目光悲凉,头发蓬乱,身上散发着烂菜叶子的气味。看样子,为了这场恋爱,两个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等我再次回家探亲时,已是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善。这时候,柳卫东已经成了我们东北乡的首富,成了一位据说经常与县里领导在一起喝酒的头面人物。王超是村里开小卖部的,消息灵通人士,他神秘地对我说:听说柳总要跟他老婆离婚呢!我说:“这不可能吧,他们可是真正的自由恋爱,真正的患难夫妻啊!”他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柳总现在身份变了,马秀美带不出门嘛!”
我去乡政府东边那条街上的理发铺里理发时,遇到了柳卫东。我进去时,理发的姑娘正在给他吹头。我看到镜子里柳卫东容光焕发的脸。他的头发乌黑茂盛。他邀我过两天去他家坐坐。
两天后,我跟随着他的女儿柳眉,翻过河堤,到了柳卫东家的新居。
这是五间新盖的大瓦房,东西两厢,圈了一个很大的院子,黑漆大铁门上用红漆写着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进门是一道用瓷砖镶了边的影壁,影壁正中是一个斗大的红“福”。院子里拴着一只狼狗,对着我凶猛地叫唤。
马秀美迎出来,手上沾着面粉,喜笑颜开地说:“快来快来,贵客登门,卫东这几天老念叨你呢!”
我看着她挺出来的肚子,问:“什么时候生?”
她忧心忡忡地说:“主保佑,这一次但愿是个带把儿的。”
我看着他们家墙壁上挂着的耶稣基督像,知道她已经成了他的信徒。
“快来!你这家伙!”柳卫东叼着烟卷,从里屋出来,说,“咱俩先喝几杯,待会儿公社孙书记也来。”
我们坐在沙发上,欣赏着他的十四英寸彩色电视机,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这是当时乡村富豪家的标配。他按了一下录音机按钮,喇叭里放出了他粗哑的歌声。他说:“听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柳卫东!”
马秀美进来给我倒茶,撇着嘴说:“还好意思放给别人听?驴叫似的。”
“你懂什么?”他说,“这叫美声唱法,从肚子里发音!”
“从肚子里发出的音是屁!”马秀美说。
“你这臭娘们儿怎么这么烦人呢?”柳卫东挥着手说,“滚滚滚,别破坏我们的雅兴。”
“柳总,”我说,“能不能换盘磁带?”
“想听谁的?”他说,“邓丽君的,费翔的,我这里都有。”
“不听靡靡之音”我说,“有茂腔吗?”
“有啊,”他说,“《罗衫记》行吗?”
“行。”
1983年春天,我回乡探亲,听很多人跟我讲柳卫东失踪的事。正月里,我带着孩子去供销社买东西,在集市上遇到了马秀美,她挽着一个竹篮,里边盛着十几个鸡蛋。从她灰白的头发和破烂的衣服上,我知道她的日子又过得很艰难了。
她眼里噙着泪花问我:“兄弟,你说,这个王八羔子怎么这么狠呢?难道就因为我第二胎又生了个女儿,他就撇下我们不管了吗?”
我说:“大嫂,卫东不是那样的人。”
“那你说他能跑到哪里去了呢?是死是活总要给我们个信儿吧?”
“也许,他在外边做上了大买卖……也许,他很快就会回来……”
现在是2012年,柳卫东失踪,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如果他还活着,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三十年来,他的老婆一直等待着他。刚开始那几年,村里人多数认为柳卫东在外边又找了女人成了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认为这个人早已不在人世。有人认为,他其实就是在县城里被人害死的。早已进城开超市的王超,偶然与我在县城洗浴中心相遇时,对我神秘地说:“三哥,你那个老同学,三十年前就被县城的四大公子合伙谋害了.……”但马秀美一直坚信他还活着。据说柳卫东失踪之前,已经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柳失踪后,讨债的人把他家值钱的东西都给拿走了,只给这娘儿三个留下了一口烧饭的锅。马秀美靠捡破烂收废品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大女儿柳眉初中毕业后到帆布厂做工,在那里与一个黄岛来的青工谈恋爱,后来结婚,随丈夫去了黄岛,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柳叶,学习很好,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这两个女儿都要将母亲接去养老,但她坚决不去。她守着那个曾经很气派,现在已经破败不堪的房子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在她家前边,十年前就建了一座加油站,来往的汽车都在这儿加油。马秀美每天都会夹上一摞寻人启事,提上一小桶糨糊,往那些大货车上贴寻人启事。说是寻人启事,其实是她请人写给丈夫的一封信:卫东,孩子他爹,你在哪里?见到这封信,你就回来吧,一转眼你走了快三十年了,咱的外孙盼盼都上小学三年级了,可他连姥爷的面还没见过呢。卫东,回来吧,即便你真的在外边又成了家我也不恨你,这个家永远是你的……我把家里的电话和女儿的手机都写在这里,你不愿理我,就跟女儿联系吧……
很多司机都听说过这个女人的故事,所以,他们都不制止她往自己的车上贴寻人启事。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让人感叹。年轻时卫东为了秀美被打,秀美为了卫东反抗家人,他们爱得义无反顾,勇敢而坚定。
B. 文章通过对柳卫东前后不同境遇的描述,在鲜明的对比中凸显了人物形象,又通过写旁人的言语从侧面丰富了他的形象。
C. 文章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柳卫东从穷困到富裕,再到消失的曲折的人生历程,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行文,娓娓道来,朴素自然。
D. “我看着他们家墙壁上挂着的耶稣基督像,知道她已经成了他的信徒”一句暗示支撑秀美坚持等待的不仅有爱情,还有信仰。
2.小说中马秀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中,“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素在其《中国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耐人寻味: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它是某个文化阶段全世界共有的现象。奇怪的是,中国文化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这个旧习惯依然保存。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意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家族关系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却不是这样。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与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密切相关,而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正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命观。那么,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是什么呢?
从总体上来讲,人类社会有三种生命观比较具有代表性。
一种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两希”文明生命观,他们认为生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灵魂,而灵魂是不死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听从上帝的旨意,生命的个体性很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另一种是以婆罗门教为代表的生命观——印度文化生命观,是轮回的生命观。婆罗门教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而且生命是轮回的,一个生命阶段结束后会再有一段生命,这也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观。他们的生命意义更看重于我下一世如何,这一辈子的自己为下一辈子做准备。
第三种有代表性的生命观是中国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它认为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任何神创造的,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这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自然现象。这种生命观认为,生命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是相互关联、前后相续的,个体生命只是整个生命链中的一段,个体生命有生就必有死,而人类的整体生命则会通过下一代接续下去。《礼记·祭义》中引曾子的话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意思是,子女的身体是父母身体的继续,也就是其父母生命的延续。《周易》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俗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如何为下一代、为后人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是这种生命观的重要责任。这是从纵向来看。从横向来看,在儒家的生命观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乃至五服之内的亲属之间,都有血脉亲情,彼此之间都是有责任、义务的,这是天伦。
血浓于水,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观照下的平常道理。这种观念对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是有直接影响的。有学者已经注意到,在中国腾飞的众多因素中,有一种力量异常强大,这就是华人华侨,他们归国投资,引进技术和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的起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印度的侨民不比中国的少,但是他们的故土意识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背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就是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就是各自的生命观。这是文化软实力影响硬实力的一个典型例证。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楼宇烈《家是中华文化的立足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素认为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而是全世界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B. 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别国家族关系逐渐淡漠,而中国的孝道文化却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C. 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D. 中国依然保存着孝道这个旧习惯,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正好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关于“孝道”的观点,引出下文对人类生命观的探讨。
B. 通过对人类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生命观的比较分析,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文章引《礼记》、《周易》的话来论证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任何神创造的观点。
D. 文章论述逐层推进,分析了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的内涵,指出了这种生命观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希”文明生命观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听从上帝的旨意。
B. 印度文化生命观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生命是轮回的,生命的意义是为下一代人积德。
C. 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人类的整体生命会通过下一代接续下去。
D. 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观照下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对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直接影响的。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向前来应试的高中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考官提示道:你难道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机械师、厨师、演员、运动员、教师、军人……?
很多学生回答:那是小时候想的事了,都记不得了。
上面这段考官与学生关于“未来做什么”的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以“透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以上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
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③张耒在《示秬秸》中说“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请用这两句做开头,给下面三部文学名著中的某一个人物写一段赠言,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敬佩(鼓励或劝诫)之意。
三部文学名著:《呐喊》《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或特点,不要泛泛而谈;不超过18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草书的表情
①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
②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划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③无声的书法是有表情的。“厚德载物”也罢,“天道酬勤”也罢,“宁静致远”也罢,“清风遣怀”也罢,相同的辞句可以写出迥不相同的书法表情。草书甩开了一笔不苟的横竖撇捺,颐使气指,是篆、隶、楷诸体之中表情最为丰富的一种。
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把推开了正襟危坐的楷书,纵笔驰骋,不拘浓淡,率意涂抹,一腔的悲愤跃然纸上。王羲之当年与众多贤人聚会兰亭,流觞曲水,惠风和畅之间生死无常的哲学感叹没有切肤之痛。据说他的《兰亭集序》是微醺之际的书写,字形俊朗,风神飘逸。然而,日后的《哀祸帖》终于丧失了那一份优游自得,刚硬硌人,不暇修饰,第一行的几个字形同仰天哀号。怀素的《自叙帖》呼风唤雨,飞沙走石,阖上的字帖仿佛仍然有长长的呼啸回旋。因此,日后读到了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不禁大为吃惊。这是他六十三岁的作品。相对于《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安详恬淡,漫不经心。书法史对这一件作品赞不绝口。所谓苍劲静穆,所谓法度精严,甚至称之为“千金帖”——一字千金之谓也。然而,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随和淡然的老者。岁月终于抚平了心中的激昂,年迈体衰,心意骤冷,神志与躯体似乎都有些萎缩,当然,书法史更乐意将这种格调形容为“人书俱老”。
⑤我与书法相遇,大约是四十多年前,偶然得到一本隶书字帖。临摹了一段时间,又借到一本残缺不全的草字汇。我设法弄到了一叠透明纸,细心地将整本字帖描了下来。这就是草书的启蒙了。一管毛笔开始在旧报纸上快速移动的时候,那个少年显然认为,草书比隶书有趣。
⑥我的生活再度拥有一张书桌时候,书法已经成为过时的传统手艺。窗外的日子充满了工业的节奏,书桌的统治者无疑是电脑。我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五笔字形,毛笔如同一个古老的传说湮没在斑驳的往事中。很长的时间里,我与书法的唯一往来就是读一读字帖。书店里遇到一些名帖,总是忍不住要买下来。读帖是无言的对话,缓重的一点一划是隐忍,汹涌的笔势是慷慨陈词,古拙的横平竖直是心如古井,长长的枯墨是一缕不绝的歌谣盘山而过……当然,悠然心会,神交而已。发现了意外的精妙情不自禁,也不过伸出手指在空气中将某个字临写一遍。
⑦再度握住毛笔,仿佛是突如其来的一念之间。腾出一张桌子,展纸研墨,熟悉的感觉穿过了四十多年的尘埃骤然弥漫开来。草书,墨迹淋漓,运笔如风,意想不到的快乐。年龄渐长,腰酸背痛再也不能率性地走南闯北的时候,草书是另一种驰骋。吸一口气,提一管狼毫毛笔满纸飞奔,这里有天马行空的任意。“纸上江湖,笔墨风月”,这张条幅是为自己写的。从车水马龙之中脱身而出,一间空旷的屋子,一张大桌,一刀宣纸,一副笔墨,这就是自得其乐的时刻。
⑧几幅字镶入镜框悬挂在墙上,不加裱褙。纸张微皱犹如乱头粗服,自有自然天真之态。有朝一日觉得了寡趣生厌,可以另行再写一幅换上。享受草书如同享受时装,心中快乐不减。不时挑选两帧发布在微信上,若干文友捧场点赞。偶尔有方家路过,指指点点。褒贬由人,心中快乐不减。忽然想为自己的客厅书写一幅,然而屡屡不能得手。除了满地的纸团,整个下午一事无成。受挫之感潮水般地涌过,心中仍然快乐不减。
⑨我没有写诗的才能,无法将一腔的心事托付于铿锵的句子。诗是少年的狂放,中年的故事多半是欲说还休。现在好了,草书不期而至。孙过庭的《书谱》曰:“偶然欲书。”心血来潮的那一刻握住一管笔,点若飞石,横若枯木,盘旋若龙蛇,奔放若快马入阵,草书就是一个存放心情的空间。胸中有不尽之意,那么,铺一张大纸,挥毫泼墨,一片纵横起伏犹如无声的呐喊与长啸。
⑩闲暇时写几笔草书,似乎很难接受白话文。遇到“汽车”、“电脑”、“主义”这些词,草书写不下去,甚至不断出现的“的”也是一个障碍。写唐诗宋词的句子,笔墨立即就流畅起来。“月”、“雨”、“雪”、“云”、“水”、“茶”都是常常写到的字,古人的日子充满了水意,不枯燥。还常常写到“花”字。风高竹有声,夜深花不寐,这时我明白过来了,草书就是在纸面上回忆古老的诗意生活。“闭门煮茶,秉烛读花”,写下这一幅对子,写的是一种久违的期盼。
(取材于南帆同名散文)
1.根据作品内容,下列作为作者客厅的对联,恰当的一项是
A. 喜有和风驻 欣无俗客来
B. 墨研清净日 书成春风庭
C. 云山起翰墨 星斗焕文章
D. 无事此静坐 有福方读书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以反问起笔,强调欣赏草书重在关注墨迹的浓淡枯腴、运笔的顿挫缓急。
B. 作者列举颜真卿等书法家的作品,表明草书书写字如其人,性格决定草书书写形态。
C. 作者写草书时很难接受白话文,是因为他热爱诗意生活,完全不能适应充满工业节奏的生活。
D. 作者叙写了自己对草书的独特感受,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3.作者常写蕴含古人诗意生活的“雪”、“月”、“花”、“茶”等字。下列《红楼梦》中与此相关的诗意生活,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贾母带领众姐妹在大观园中赏雪,四面粉妆银砌,众人在琉璃世界中享受美好时光,此时盛景显现了贾府的鼎盛繁华。
B. 中秋月朗,黛玉和湘云联诗吟月,“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表现了两人的诗情才情,也暗示了两人的悲凄命运。
C. 春日葬花,结诗社咏花,与众人赏花……黛玉惜花爱花,花亦如其人,芙蓉、菊花、牡丹、海棠都能映射黛玉的性情。
D. 妙玉在栊翠庵中请宝黛钗三人饮茶,使用的茶具精美,烹茶讲究,品茶独到,这是贾府富贵雅致生活的一个缩影。
4.作者再次遇到草书,从草书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请概括作答。
5.请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读帖是无言的对话,缓重的一点一划是隐忍,汹涌的笔势是慷慨陈词,古拙的横平竖直是心如古井,长长的枯墨是一缕不绝的歌谣盘山而过……
6.文章以“草书的表情”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