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刘裕北伐时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气势。
(2)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正面描写了热烈而隆重的送别场景。
(3)韩愈《师说》中用一句“__________”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士大夫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__________”的糊涂做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②。
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解!
牛砺解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茂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觳觫:指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蕴含深刻的哲理,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B.诗人对咏写物像的外形特征作细致的描摹,用词精当。如“峥嵘”写出了怪石的嶙峋特立, “幽”写出了竹子的气韵。
C.诗中三四句反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趣,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牧童逍遥徜徉的意态,亦恍然如见。
D.诗人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中的牛砺角和牛斗,一切托之于“戏咏”构思曲致,蕴含深意。
2.诗歌最后四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候赢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伸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B.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C.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D.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都由皇帝直接向社会征聘任命。
C.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后汉书》,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 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B.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枢护丧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
D.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处境感到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
(2)乃相责让曰:“孔伸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者的悲哀
王鱼洋
李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
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
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
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明智的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
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
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李云对老师报以灿烂的微笑,虽然老师夸他的话听得很是别扭。
而后李云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但他此后几乎很少画画了。
大学毕业后李云开始投入了如火如荼的IT创业。李云的事业很成功,甚至进了中国财富排行榜的前十名。
李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是做蛋糕时自己用了很高级的面粉揉糕点,然后又用了很贵的烤箱将蛋糕烤熟,最后又用了精致的盘子将蛋糕盛在里面,但是却忘了在蛋糕中放糖,而糖才是蛋糕的灵魂。李云开始寻找自己灵魂中的糖,可惜很长时间没找到。
直到有一天李云参加了一个画展,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画,他的心灵似乎一下被什么击中似的——重新升腾出一种巨大的愿望:我想画画。
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李云的秘书走进办公室看到李云的画,他试着揣摩李云的心意,想乘机讨好李云,自作主张地把李云的画放到拍卖市场拍卖。
当李云听说秘书把自己不成型的画拿去拍卖时有些生气,也有些惶恐,他想他的劣作拿到拍卖市场上一定会被嘲笑,第二天新闻会出现“李云不自量力拍卖难看画作”的头条新闻。但过了一下午,秘书欢天喜地地向他报告喜讯: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李云闻听,不禁大跌眼镜,因为连他都清楚那幅画作无论是线条还是布色都糟糕得一塌糊涂。可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二百万买这幅画呢?算了,不去管他,反正能得一笔意外之财总是好事,何况说不定是自己妄自菲薄了呢!
第二天写“IT精英画作拍卖二百万元”大字的新闻盖满网络及报纸版面,他开始受到各界朋友的恭维,李云变得飘飘然,也暗自得意起来。虽然李云在网上也看到有关他画作的一些负面评论,李云看了评论微微一笑:那些文盲,不懂艺术。
有一天李云在街上闲逛,看到在街角的大厅外挂着某画家画展的牌子,但是画家的名号他从未听说,也没有几个人走进大厅。李云觉得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进去看画。
大厅里人很少,寥寥无几,李云在大厅走动,随意观看画作,那些画作气势磅礴,用色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李云越看越感到惭愧,李云站在一幅画作前朦胧中看到一个景象,又像一段不太真实的记忆——很久以前他也是个画者,那时他只是个画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放弃画画,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李云病倒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画画对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
B.在现实生活中,李云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
C.李云成绩提升后,老师对他画画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这一情节使得“画者的悲哀”更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意义,使得小说耐人寻味。
D.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的结尾那样出人意料,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吸引读者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变化。
2.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儿?
3.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处理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论述了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材料二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科学家缺乏人格魅力。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三则材料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期待。
D.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关于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材料一归因于社会,材料二把科学家归因于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人作辩解。
C.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D.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E.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3.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要看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基因,重视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养时代新人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极为迫切。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要构建科学实用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培养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培养大国工匠,也培养创造发明的科学大师,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从简单体力劳动引向创新创造复杂劳动,加快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建设。
(摘编自曾天山《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精神财富,人类持续发展要靠劳动教育完成。
B.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不属于劳动教育范畴。
C.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贯通,其它四育能在劳育中实现,这体现了劳育的独特价值。
D.劳动教育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整个社会都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劳动和劳动教育概念内涵的目的是为后文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张本。
B.在论证劳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前,文章论证了劳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C.在讨论劳动教育的特殊价值时,文章从五育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说理明白。
D.文章讨论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落实机制,同时指出劳动教育在目前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劳动的对象有自然、社会两方面。
B.劳动和教育结合能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C.劳动教育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原因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
D.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含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