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题目① 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题目①

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叙述,可议论,不少于750字。

题目②

“堵”是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它可以形容交通不畅,心情不悦,言路不通,也可以指及时补救的措施,还可以指勇敢决绝的行动……

请以“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50字。

 

例文: 粉彩浓淡总相宜 曙红、藤黄、花青,钛白……颜料盒上,这一个个古朴而灵动的名字让我心动不已。是了,就是这些粉彩,不起眼的胶块遇水却成就难以复制的华美,似要化在风中的矿质粉末却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力压千钧的一笔,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传统粉彩的诠释。 我有幸学习过工笔花鸟,不大的画室中充盈着墨香。老先生铺开一张宣纸,提一口气又按下头去,在花瓣边缘涂一层墨色,形成明灭有致的阴影.再刷一层白浆,点一滴曙红,随花脉晕开。动作小心翼翼,似怕气息吹乱了花的神韵.我看着单独成块的粉彩,经他调制,在不大的宣纸上染出无限春光,竟一时有些失语。冰心笔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西府海棠,静静地开在宣纸上。粉彩的修饰,让这树海棠从北宋一直开到眼前。 几代人画的,真都是那一树海棠吗?纸已不是那泛黄薄脆的纸,人也不是那徘徊树下咀嚼海棠深浅变化的少年。然而那儿块朴素得与石片无异的粉彩,却带着一缕取材自自然的原香,让海棠的那一缕风中浅笑,活到了今天。是以今人画海棠,仍能被工笔重彩的华贵,震到如痴如醉。粉彩的朴素中承载的,是美之华贵。 于是隐约懂了《清明上河图》为何历朝必抢,《富春山居图》又为何险些被主人焚烧以带下黄泉。那几抹山间的青色,桥边烟柳,酒旗的远黛,都是画家对历史风貌的理解和还原。粉彩之美又何止于书画呢?从瓷瓶上纷飞的蜂蝶,到引人垂涎的寿桃,从敦煌石窟中飘扬的衣袂,到生旦净丑脸上的油彩……哪一个不曾施以传统粉彩的涂抹,又有哪一个不是浓重得凝聚着无数人对于传统美学的仰望呢? 粉彩是那么轻,似乎遇水即溶,见风而散,但他又是那样重,重得似有千钧之力,叫人移不开眼球。粉彩重在对文化的记录和诠释,重在引人感悟的缤纷色彩。 思乡心切的余光中曾叹道:“给我一掌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是乡愁的痛。”这正是粉彩给人深及心脾的感悟。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唯粉彩而已。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题目二选一。题目①是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题目②是命题作文,文体要求是记叙文。解答此类问题,审题是关键。首先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考虑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争使语言活起来。 题目①: 审题:材料从宣纸写起,宣纸是一种文化符号,宣纸的特点是“轻中有重,朴中见华”。“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由宣纸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和它一样的事物,比如汉字虽然只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媒介,却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再比如人生虽然短暂但有些人的人生“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的长度无法延伸,但生命的宽度可以无限拓展。人生又何尝不是“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呢?因此,行文可以从虚实两方面立意,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即可。考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物、人、事 物象:茶、筷子、信笺、草木、照片… 人物:由一人外在的“轻”“朴”了悟其人内心的“重”“华”…… 事情:由表面浅层的“轻”“朴”识见内在深层的“重”“华”…… 题目②: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堵”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例如“堵车”“困难堵路”“心情难受”等。欲写好此题,我们不仅要明白“堵”的字面意义,还要思考其延伸意义,只有明确了“堵”的内涵,才能写出既切合题意又有新意的文章。材料中的“它可以形容交通不畅,心情不悦,言路不通,也可以指及时补救的措施,还可以指勇敢决绝的行动”几句,可以明确其不同的形式: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如写前者可就“坚守成就人生辉煌”着笔;如写后者可就“做一只生命的候鸟”立意。写作时我们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从广阔的写作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写作点,筛选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方面来行文,可以记叙有关“堵”的故事,也可以抓住有关“堵”的某一点抒发情思,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文体意识。 参考立意: 1.朴实中见华美; 2.注重内涵美 参考素材: 1、宣纸虽轻薄朴素,但却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人亦如此,一个人想要书写自己的价值,不能仅限于外表的修饰,而是要懂得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看待一个人,也不能仅从外表去看,因为其内心的品志往往不能轻易显露。 2、轻中有重之人,不拘小节,仅轻描淡写地画出外观,但在心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朴中见华之人,平日里不出风头,不显露,但在关键时刻彰显自己的人格。与之相反,那些仅在日常出风头的普通人,是无法承受关键而重大的责任的。因此,一个内心深重之人,常在最大气,最关键的场合彰显价值。 3、轻中有重之人,抒发高尚的节操,令后世所钦佩。东晋诗人陶渊明,厌倦官场世俗,归隐于田园。他不擅长农事,时常不处在一个富足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人看起来并不伟大。但是陶渊明的真正的品志在心中,他以诗歌的形式诉说着对于田园的热爱,以超凡脱俗的品质彰显人性的光辉。他看似平淡的志趣,恰恰是千万百姓对于清明盛世的希望的真实写照。也许你可以说陶渊明并不是一个成功之人,但是那仅对于外表,他的内心深处,好似隐藏在牡蛎中的珍珠,虽不可轻易显现,但若深刻剖析,便会发现他的人生价值远超物质层面的富足。因此,轻中有重之人,往往拥有崇高的道德品志,令人仰慕。 4、朴中见华之人,会在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散发人性光芒。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的亚伯拉罕。林肯,在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失败之人。他经商能力拙劣,为人老实常被欺骗。由于形象上的不足和朴实的作风,多次竞选议员失败;而他当选总统,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失败之人,却在国家分裂之时挺身而出,以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废除了奴隶制的同时,击败了南联邦,将国家恢复统一。可以说,从出生到遇刺的六十年,仅有5年是他真正显现价值的时段。但正是这短短的五年,他名扬世界,被人冠以“永垂不朽”之名。其貌不扬的林肯,在最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书写了一段光辉岁月,令后世铭记。因此,朴中见华之人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显露自己崇高的人性。 5、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既是美好的宣纸的特性,也是一个高尚之人的品格。如今的我们,与其在封面上修饰,不如翻开人格之书,在里面写下丰富的内容。必要之时,翻开书,发现其中的内容远胜封面,这才是君子所具备的特质。固然,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封面的装点很重要;但是,内容才是这本书是否精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今往后,做一个轻中有重之人,做一个朴中见华之人,做一个如同宣纸一样深厚的有德有才之人。 结构示例:《粉彩浓淡总相宜》,叙议结合的散文。文章以“粉彩”为描绘的对象,开篇总领全文,从粉彩的颜色写起,点明粉彩“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的内涵。正文部分在描绘叙事中完成自己对“轻中之重”“朴中之华”的理解,粉彩虽轻却代表了传统美学的华贵。结尾扣题收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写作

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观点,意思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请从下列文学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要分析其主要性格特点与命运的关系。200字左右。

林黛玉、贾宝玉、晴雯(《红楼梦》)           翠翠(《边城》)

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江姐、甫志高(《红岩》)

阿Q,陈士诚(《呐喊》)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纸上思量

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平整起来。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心存郑重。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染了润泽的墨汁,提了起来,踌蹰再三,还是把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墨气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上(chénɡ)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养的zhuō)劣书手。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结局是可望而知的。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纸,只是以蹂躏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上的倚重。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性,可以避免受人牵pàn),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圆融无痕。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抚琴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它们甚至(相辅相成)。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汩汩而出,冲和疏淡。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琴声随风而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却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⑤少年时我曾想改学绘画,色泽斑的画面,那么富贵、冶艳,整个世界就像浸在缤纷的春光里。人进中年,浮艳心思已渐消遁,对于色调的喜爱也重新规划分野。一个人不可能长期面对喧闹的视觉对象,就像我们不敢长久仰望炽热的骄阳。而皎洁的月光,它的澹泊之色,让人可以长久注目,感受到它的亲和与抚慰。相比于泥金、泥银、大红镶嵌龙凤纹路的宣纸,我更喜欢素洁如雪的玉版宣,它驱逐了富贵、妖娆的气息,显得孤寂、清寒。

⑥一个喜好在白宣上驰骋的人,他的目光是平静安的。素净洁白的纸,冰冷细腻的砚,竹木与毛羽制成的笔,汲日月精华的松枝烧制成的墨,都是纯朴之物。书法家以此为己所用,天长日久,也如这些自然之物,质朴浑成。

⑦西晋时期人们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至纸价上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那是一个欢欣鼓舞令人感动的场面,人人以笔墨相见,在宣纸上寄寓情怀。那是一个生活节奏徐缓的时代,是一个在纸面上刻画性灵的时代。宣纸使用率达到极致的时候,城市安静下来,人人行止优雅,他们在一点一划的讲究中,心性被磨洗得从容安闲。而在物品包装越来越华丽、文化作秀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在,古雅素净的宣纸日渐陌生,朴实无华的笔墨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逼近心灵的深处?

⑧爱纸惜纸,算起来也是我四十岁以后的事。“惜墨如金”,也就是惜纸如金,每一次下笔都像是举办一个庄重的仪式。书写之前,研墨以使心静,焚香以使室清,沐浴更衣以使神清气爽。此时,下笔的氛围形成,自然笔随心动。那些“书法表演”,是今人恶作。应景而表演,笔在手中,动作很大,口中有声,这是很不敬畏的。书法本是寂寞之道,运用在人声鼎沸的娱乐场景里,博人一粲,“表演者”毫无矜持,随便而轻率,内心不复清静。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在效古人之行,恪守笔墨之道呢?

⑨提按快慢,纵敛卷舒,纸上的动作都是一些怀旧的影子, 我的内心还停留在对古雅的喜好上。我喜欢收藏各式各样淡雅的信(jiān)。白色的笺上,浅浅地浮动着异兽、云水、钟鼎、瓦当的纹路,逗引我书写。在各类书写中,写信札最没有负担,笔提起来,文思涌出,于是疾疾向前。文词错了,就圈起来,或者涂抹一下,只求一个随意。若把信写得笔笔不,在我看来已失天趣。今天,人们爱发电子邮件,用笔墨写信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精美的宣纸信笺,搁在柜台上(无声无臭),渐渐蒙上了尘泥。

⑩又是一个夜晚来临,春日将过,初夏将至,空气中弥漫着滋润清新的气息。我照例在案上铺开一张白宣,书房似乎一下子亮堂许多,四周岑寂了下去。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心动时刻。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chéng) B.        zhuō)劣

C.        pàn D.        (jiān)

2.下列词语中的“爽”与第⑨段“笔笔不爽”之“爽”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爽约 B.直爽 C.神清气爽 D.屡试不爽

3.文中(    )内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耿耿于怀 B.相辅相成 C.层出不穷 D.无声无臭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所写作者动笔前的想象,既折射出他的心境,又暗示了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B.作者认为笔墨纸砚自然纯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书法家的心性气质。

C.作者的内心停留在对古雅之物的怀旧上,所以对今人不恪守笔墨之道心怀不满。

D.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营造了宁静的氛围,表现出书法创作应有的庄重感。

5.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着意描写琴师抚琴?请简要分析。

6.作者的“纸上思量”包含着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思考和情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 庄子在《逍遥游》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扶摇直上”。而屈原在《国殇》中写到“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为南宋李清照写作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提供了灵感。

② 《鸿门宴》中沛公解释自己派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关汉卿的《窦娥冤》里,窦娥认为天地本该分辨清浊,但是她所看到却是是非不分的乱象,表现这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环境中,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生花妙笔写下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赴洛道中作

(晋) 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 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____。在《出师表》中,有句子写道:“宫中府中,____;陟罚臧否,____。”其中“陟”意思是_____

2.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崇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3.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4.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学舍记(曾巩)

予幼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京师;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构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②筥():圆形的竹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锐意:下定决心

B.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       绝: 横渡,渡过

C.此予之所构祸而忧艰也       忧艰:指居父母之丧

D.属人外亲之               问:询问,质问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幼从先生受书            于其身也,耻师焉

B.京师                   夫为身治人

C.言之所序,盖一二之粗也   遂历道少长出处

D.学舍记                 因长句,歌以赠之……命曰《琵琶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

这便是我离开家乡,到远方游玩,种种冒险经历使我更加勤奋

B.天倾地坏,殊州独哭

(父亲忽然故去)仿佛一下子天倾地裂,我在他乡独自痛哭

C.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

因此不能专心致志地思考,琢磨文章,用以表达个人心中难于表现的情志

D.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

我(多年)心神操劳、身体困乏,而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为

4.请为下列语段断句。

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5.作者早年经历了许多艰辛,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仿照表格中的样式填写。

涉世奔走

走南闯北,奔走四方

单游远寓

 

经营以养

 

 

父亲去世,千里归丧

皇皇不足

家务王事,疲于应付

 

 

6.曾巩在《学舍记》中写到:“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他对“志”的态度与王安石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请先将链接材料补充完整)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①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②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