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解释加点字。 ①辞 辞曰:“臣之壮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

解释加点字。

①辞

曰:“臣之壮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停数日,去                      动词,______________

欲加之罪,何患无                名词,______________

②济

而夕设版焉                     动词,______________

君子人于患                       动词,______________

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③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副词,______________

土膏润                           副词,______________

闻有鼠作作索索                   副词,______________

赵使人捕得李牧                   副词,______________

其文约,其辞,其志洁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幽、厉之后,周室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④焉

子亦有不利                      语气词,______________

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__

若不阙秦,将取之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__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代词,______________

⑤之

壮也                            助词,______________

是寡人过也                        助词,______________

夫晋,何厌有                      助词,______________

犯请击之                          代词,______________

⑥其

君知难也                       指示代词,______________

乏困                             代词,______________

所与                             代词,______________

还也                             副词,______________

⑦而

今急求子                           连词,______________

夜缒出                             连词,______________

若亡郑有益于君                     连词,______________

朝济夕设版焉                       连词,______________

⑧以

烦执事                           介词,______________

越国鄙远                           连词,______________

若舍郑为东道主                     介词,______________

乱易整                             介词,______________

其无礼于晋                         连词,______________

 

推辞 告别 借口 渡河 帮助,接济 成功 (假如)没有 稍微 略微 隐约 暗中,秘密地 精妙,微妙 弱,衰微 相当于“啊” 哪里 哪里 代指这篇文章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他们,指秦军 那 代指使者 这里代指自己的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表承接,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拿,用 表目的,来 把用 表因果关系,因为 【解析】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在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外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通假义。词的本义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把这“最初意义”叫做本义,这时词的本义就是字的本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词的通假义是由于通假而产生的意义。 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1)类似联想。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如:引(本义“开弓”)——延引——牵引——引导。 (2)接近联想。应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如: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3)对比联想。由正面意义的词,联想到表示的反面意义。如: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本题实词重点掌握“辞”的意义和用法: ①<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辞。” ②<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③<动>推辞;拒绝;不接受。《<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④<动>告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辞去。” ⑤<名>文词。《屈原列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⑥<名>古代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虚词重点掌握“其”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 (1)人称代词 ①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后也指代第三人称。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 ②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③其中的。例:忘其所以。 (2)指示代词那,那些。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副词 (1)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 (2)表反诘,可译为“难道”;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例子: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肴之战》 (4)表示命令语气,翻译为“一定”。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其他用法 (1)用作词缀,如:极其、尤其、如其 (2)姓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指出加点字的古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查看答案

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同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其乏困    “共”通__________

(3)夫晋,何之有    “厌”通__________

(4)秦伯,与郑人盟    “说”通__________

(5)失其所与,不    “知”通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于楚     ②______陵    ③______

______之狐    ⑥夜______而出    ⑥______

______秦    ⑧______其乏困    ⑨______

 

查看答案

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查看答案

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个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