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①墙;从台上弹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注)①雕:装饰。②辟:同“避”。③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④士季:晋国大夫。⑤溜:房上流泻雨水的地方。⑥衮:指君位。⑦介:披甲的武士。⑧自诒伊戚:给自己留下忧伤。诒(),遗留。戚,忧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故,而之  患:担忧 B.宣子谏  骤:急忙

C.民之主,不忠  贼:杀害 D.于翳桑  舍:住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B.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B.寝门,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最内之门曰寝门,即路门,后泛指内室之门。

C.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该字在《左传·宣公十八年》和《周礼·大司马》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D.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被道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堂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魔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恩情,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人则子继之。

(2)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1.B 2.D 3.D 4.B 5.(1)如果一同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 (2)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免于承受弑君的恶名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宣子骤谏”的意思是“赵盾又多次劝谏”,所以“骤”的意思是“多次,屡次”。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秋”“晋侯”“赵盾”“甲(武士)”“右”“提弥明”“登”“臣”“君”“爵”“礼”,虚词“之”“其”“也”,标志性词“曰”, AC项,根据动词“饮”,其宾语为“酒”,而非“赵盾”,可排除AC项(C项,根据对话标志性词“曰”也可排除); B项,“之”为代词,代词“赵盾”,作“攻”的宾语。“右”是“车右(一般情况下,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其”代词他的,代指赵盾的,限定修饰“右”,“其右”复之“提弥明”,意思是“赵盾的车右提弥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去,说:“臣子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句子可以断开为: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故选D。 3.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被道家奉为经典”说法错误,应该为“被儒家奉为经典”。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项,晋灵公坦承自己犯了错,但知错不改并没有“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过错)。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不入”,不听;“莫”,没有人;“继”,接着。(2)中“良”,好;“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判断句,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法”,指史官的记事原则;“恶”,恶名;“竟”同“境”,边境、国境;“乃”,就;“越竟乃免”,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免于承受弑君的恶名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

B.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

C.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D.《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函陵  ②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郑  ④烛之武退秦师  ⑤既封郑⑥越国以鄙  ⑦且于楚也  ⑧若郑而有益于君  ⑨共其乏困

A.①⑤/②③/④⑨/⑦⑧/⑥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

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⑨/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

B.秦晋围郑,其无礼于晋     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C.夫人之力不及此           斯人,吾谁与归

D.又欲肆西封               吾还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君知其难也  ③共其乏困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⑥失其所与,不知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⑦ C.③④⑥⑦ D.②④⑤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