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句话含义?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从郑伯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烛之武“许之”仅仅是因为郑伯的劝说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段话的含义?
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从这一段看,烛之武有没有“退敌”的可能性?试说明理由。
假如你的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他戒烟,可每次谈话都是不欢而散。学习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对你爸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一段劝他戒烟的文字吧,15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①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②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③、士季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⑤,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补过,衮⑥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⑦,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⑧’。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注)①雕:装饰。②辟:同“避”。③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④士季:晋国大夫。⑤溜:房上流泻雨水的地方。⑥衮:指君位。⑦介:披甲的武士。⑧自诒伊戚:给自己留下忧伤。诒(yí),遗留。戚,忧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故,而患之 患:担忧 B.宣子骤谏 骤:急忙
C.贼民之主,不忠 贼:杀害 D.舍于翳桑 舍:住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B.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B.寝门,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最内之门曰寝门,即路门,后泛指内室之门。
C.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该字在《左传·宣公十八年》和《周礼·大司马》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D.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被道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堂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魔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恩情,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人则子继之。
(2)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