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退兵,你怎样理解?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退兵,你怎样理解?

 

“不仁”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田郑。“不知”(不智)才是关健,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失去同盟,不利于晋国获取利益,是不明智的做法。“不武”是胜负难料,晋国退兵,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根据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不仁”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围郑国的理由实在是没有理由;“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对晋国贪得无厌,秦晋的地理位置的考虑,“不知”(不智)才是关健,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失去同盟,不利于秦国获取利益,是不明智的做法。“不武”是胜负难料,晋国退兵,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以乱易整,不武”,不符合武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伯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郑国,这对郑国来说,是不是引狼入室?

 

查看答案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句话的含义?

 

查看答案

烛之武提起“朝济而夕设版”这段历史,意图何在?妙在哪里?

 

查看答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的含义?

 

查看答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句话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