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①深明大义,忠君爱国。烛之武的才能通过佚之孤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退”二字,尽显烛之武的才能。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表,以至于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诚意与其对国家形势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打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②知难而上,义无反顾。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③足智多谋,不卑不亢。烛之武到秦营之后,面对秦伯,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消灭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的土地。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给的条件,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又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惠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国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异也”。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解析】 题考查把握作品内容主旨、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①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退”二字,尽显烛之武的才能,烛之武的才能通过佚之孤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表现烛之武深明大义,忠君爱国。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表,但郑伯的诚意与其对国家形势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②“夜缒而出”,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因此表现了他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特点。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到秦营之后,面对秦伯,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消灭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的土地。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给的条件,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烛之武又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惠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国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些可见烛之武足智多谋,不卑不亢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退兵,你怎样理解?

 

查看答案

秦伯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郑国,这对郑国来说,是不是引狼入室?

 

查看答案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句话的含义?

 

查看答案

烛之武提起“朝济而夕设版”这段历史,意图何在?妙在哪里?

 

查看答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