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言利”巧攻心理。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秦穆公的利益出发,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了秦穆公的好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出存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进而达到劝说秦穆公与晋国毁约,进而退师的的目的。②“言害”巧析形势。从现实来看,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从发展来看烛之武先以“夫晋,何厌之有”引起秦穆公注意,再对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行巧妙分析,最后给出亡郑将“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让秦穆公真正感受到亡郑对秦国的危险之所在,从而迅速做出存郑的决策。③“言史”巧施离间。要达到“退秦师”的目的,就必须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如果说“言利”巧攻心理和“言害”巧析形势,是烛之武对秦、晋关系的隐性离间的话,那么他提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一历史史实,指出晋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则是对秦、晋关系的赤裸裸的挑拨,使秦穆公的心理产生了由亡郑到存郑的变化,最终使秦穆公背弃秦、晋盟约,与郑结盟且留兵驻守。秦、晋关系被成功离间,烛之武“退秦师”大功告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说退秦军?试分析其游说妙在何处”,然后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相关涉题信息,进行分析,的女出答案。本题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言辞主要在文章第三自然段——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仔细来分析烛之武说的这段话,烛之武首先点明正果的形式“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然后可分为四点,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言利引秦穆公好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二是分析形式,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出存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进而达到劝说秦穆公与晋国毁约,进而退师的的目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的说秦之词,第一点和第三点是站在秦国立场上“言利”巧攻秦穆公心理。第二点是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当下形式及郑亡后形式走向,得出“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让秦穆公真正感受到亡郑对秦国的危险之所在。第四点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上巧妙使用离间计,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使秦穆公背弃秦、晋盟约,与郑结盟且留兵驻守。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条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