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上唯一的。他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对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这里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强大外族的打击,整个民族被杀光杀尽,消灭了;一种是民族内部长期僵化,没有改革,没有进化,像活的木乃伊,结果衰落了;有的则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还有一种就是分裂,国家的内战不休。

②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而外族入侵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民族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③为什么中国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认为:一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二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就有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其实我们民族正是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减少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已。

④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是民族强盛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比如在唐朝,甚至有两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

⑤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开放,这点更为重要国为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我们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强大,外来的武力或外来的文化我们都不害怕。

(摘选自金庸《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我们民族不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历史悠久且延续不断、至今仍兴旺发达的文明。

B.中国历史总是先统一强盛,后腐败衰退,再招致外族入侵,再民族同化、融合直至统一壮大。

C.我们民族通常能打败外族,即使有时被打败也能同化融合外族,这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D.我们民族拥有的顽强抵抗力和开放包容性是我们民族不会轻易被外族征服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来突出我们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至今仍兴旺发达的原因。

B.文章在谈到宗法制度对中国文明的消极影响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面,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分别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华民族能同化融合外族的原因。

D.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意义,探讨了民族自信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只要遭遇内部腐化、分裂、长期僵化封闭或外部强大力量的打击就会消亡。

B.罗马因缺乏像我们西周时期那样严密的继承制度而在关键时候闹分裂,以致走向衰亡。

C.唐朝历史上竟让外族人在朝任职说明那时候我们国家是开放的具有相当的包容性。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中华民族强大,专制和封建的政策必定会导致国家落后乃至消亡。

 

1.B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总是”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二段“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 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可见历史上的中国有时会出现改革中兴的情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C项,“外交”错,结合“为什么中国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可见,第三段从外交方面论证的是“民族强盛的重要原因”。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只要……就……”错,过于绝对,有原文“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可知,如果打不赢国家就会消亡,如果打赢了,就不会消亡; B项,原文第三段“罗马也有这种情况”指罗马也有父亲死后,他的儿子抢夺位置的事,而不是“因缺乏像我们西周时期那样严密的继承制度而在关键时候闹分裂,以致走向衰亡”。 D项,“必定”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相关文段,完成题目。

(1)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2)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名也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由,革弊兴利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属皆且为所虏

 

查看答案

补出省略句的省略部分,指出宾语前置句的正常语序。(3)省略句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________________

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

(4)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判断句类型,写出状语后置句的正常语序。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2)以其无礼于晋  ___________________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动词的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

(2)若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

(3)阙秦以晋  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活用

(4)邻之,君之也  ________________

(5)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

数词的活用

(6)且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词的活用

(1)晋函陵,秦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缒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

(3)越国以远  ________________

(4)济而设版焉  ________________

(5)既封郑 ________________

(6)与郑人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