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经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光明日报》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贏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之风,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解放军报》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和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令人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光明日报》2017年1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C.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3.应从哪些方面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 2.B 3.(1)从偶像的角度: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2)从社会的角度: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3)从公众传播的角度: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4)从学校的角度: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B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强加因果,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壮的美感元素”,二者并非因果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B项,“就是因为”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题干表述曲解文意,过于绝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到材料中去筛选提升审美文化对青少年引领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可知,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经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由此可以概括出:(1)从偶像的角度: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根据材料二可知,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由此可以概括出:(2)从社会的角度: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根据材料三可知,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3)从公众传播的角度: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根据文本可知,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治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由此概括出:(4)从学校的角度: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上唯一的。他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对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这里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强大外族的打击,整个民族被杀光杀尽,消灭了;一种是民族内部长期僵化,没有改革,没有进化,像活的木乃伊,结果衰落了;有的则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还有一种就是分裂,国家的内战不休。

②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而外族入侵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民族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③为什么中国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认为:一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二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就有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其实我们民族正是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减少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已。

④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是民族强盛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比如在唐朝,甚至有两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

⑤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开放,这点更为重要国为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我们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强大,外来的武力或外来的文化我们都不害怕。

(摘选自金庸《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我们民族不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历史悠久且延续不断、至今仍兴旺发达的文明。

B.中国历史总是先统一强盛,后腐败衰退,再招致外族入侵,再民族同化、融合直至统一壮大。

C.我们民族通常能打败外族,即使有时被打败也能同化融合外族,这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D.我们民族拥有的顽强抵抗力和开放包容性是我们民族不会轻易被外族征服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来突出我们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至今仍兴旺发达的原因。

B.文章在谈到宗法制度对中国文明的消极影响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面,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分别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华民族能同化融合外族的原因。

D.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意义,探讨了民族自信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只要遭遇内部腐化、分裂、长期僵化封闭或外部强大力量的打击就会消亡。

B.罗马因缺乏像我们西周时期那样严密的继承制度而在关键时候闹分裂,以致走向衰亡。

C.唐朝历史上竟让外族人在朝任职说明那时候我们国家是开放的具有相当的包容性。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中华民族强大,专制和封建的政策必定会导致国家落后乃至消亡。

 

查看答案

阅读相关文段,完成题目。

(1)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2)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名也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由,革弊兴利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属皆且为所虏

 

查看答案

补出省略句的省略部分,指出宾语前置句的正常语序。(3)省略句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________________

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

(4)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判断句类型,写出状语后置句的正常语序。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2)以其无礼于晋  ___________________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动词的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

(2)若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

(3)阙秦以晋  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活用

(4)邻之,君之也  ________________

(5)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

数词的活用

(6)且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