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郑伯曰:“国危矣,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敝之,不仁;失其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出                因人之力敝之

B.以其无礼晋            佚之狐言郑伯

C.君之知也              失其与,不知

D.壮也,犹不如人      邻厚,君之薄也

2.下列关于文言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与《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用法相同,都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B.文中的“何厌之有”与我们常见的“何罪之有”一样,都是宾语前置句,其中的“之”用作结构助词“的”。

C.文中的“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与《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用法是一样的。

D.“东道主”“行李”“夫人”都是古今异义词,分别指东方道路的主人、出使的人、那个人。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文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是对办事官吏的敬称。

D.文中的晋侯、秦伯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A 2.B 3.D 4.(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前一个“而”,连词,表修饰,不译。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 B.都是表示对象的介词,可译为“对”; C.都是“所字结构”,助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D.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不译。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中,B.“何厌之有”与“何罪之有”都是宾语前置句,“之”是起提前宾语的助词,不需要翻译,不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B。 3.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D项,“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大;阙,侵损;焉,哪里。第二句中,以,用;易,代替;其,表商量的语气,还是;去,离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注] ①这首诗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②“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往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B.“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诗人的梦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D.诗人铺衔了6个小节,告诉我们: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唯有忍耐与勇敢,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第一节中把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幻化成了“西天的云彩”这一美丽的意象,再用三个“轻轻的”,把这感人至深的情思拉得绵长久远,让人不禁有着淡淡的怅然。

B.第二、三、四、五节,诗人连续用了“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那榆阴下的一潭”几个意象,来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流露出诗人对在康桥的那段人生经历的美好回忆和留恋。

C.第六节诗人在前四节情感奔放高亢之后,突然转为低沉,选用了“别离的笙箫”,“沉默”的“夏虫”和“康桥”几个意象,颇有几分“欲语泪先流”的低沉、哀婉。

D.“云彩”这一意象在诗歌结尾再次出现,它象征了诗人在康桥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又映照出了诗人自己追求“诗化人生”的信念。“不带走一片云彩”透露出诗人无限伤感。

2.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3.《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请解释“三美”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沁园春·长沙》就体现了这一特色。

B.这首词中诗画结合,依次展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C.“谁主沉浮”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3.本词开篇三句有何作用?“独立寒秋”中的“独”有何意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

E.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

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评事、知临安县,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

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壁,虏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召还,迁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员工外郎。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平,还任。

之翰尝荐李宪为大理丞,宪坐赃抵死,之翰当削三任。时副使郑文宝议城清远军,又禁蕃商货盐,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宝方任事,不敢异其议。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寻复旧职。会调发刍粮翰灵州,诏分三道护送,命洛苑使白守荣、马绍忠领其事。之翰违旨擅并为一,为李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大失辎重。诏国子博士王用和乘传逮捕,系狱鞠问。之翰坐除名,贬许州司马。明年,起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复吏部员外郎,充转运使。以久次,召拜礼部郎中,赐金紫,复遣之任。

咸平元年,以疾命国子博士张志言代还。未几,复出为京西转运使。先是,朝廷议城故原州以张守备,之翰沮罢之,其后西鄙不宁,修革为镇戎军。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三年,授广南西路转运使。会广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

(选自《宋吏·卢之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B.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C.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D.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

D.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之翰少时家贫,读书专心刻苦。他年轻时虽然家庭较为贫穷,但喜欢读书,专心好学,刻苦勤奋,后在单州被防御使刘乙收为门客。

B.卢翰御敌有方,受到众人拥戴。他在任期间,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地官员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

C.卢之翰畏惧权贵,处事不当被贬。他明知郑文宝的一些做法不太恰当,却惧其职权而没有提出异议,后在运送粮草时违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贬官。

D.卢之翰长久任职,担任多种官职。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又因任职时间较长,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因病离职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

(2)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