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明的发展 ① 有阶段性,但...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明的发展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是历史的见证,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尽管    不管    如果    常常    /      而且

B.虽      无论     /      往往    仍     并

C.固然     /      可能    大多    还是   也

D.不仅     /      就是    常常    总是   而

 

B 【解析】 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先根据句间关系,确定关系较为明显的几组。第①个空根据内容和后文关联词“但…”,可知此处要填写转折关系的词语,排除D项。第②个空与后文的“都…”相照应,此处如果不填词语,则在表达上不够连贯,排除C项。第③句没有假设关系,排除A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做骨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客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浩渺之感。

B.颔联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

D.颈联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

2.两首诗中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王媪、武负酒          贳:赊欠 B.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易:亲密

C.项王度准,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D.能千里而袭我,亦以极     罢:疲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少饮博无赖,以演卜游粤、湘间。有朱九畴者,倡上帝会,秀全师事之。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秀全尝患病,诡云病死七日而苏,能知未来事。辄卧一室,禁人窥伺,不进饮食,历数日而后出。出则谓与上帝议事。众皆骇服。复宝诰、真言诸伪书,密为传布。潜蓄发,藏山菁间。族人分赴武宣、象州各邑,诱众入会。

初,粤西岁饥多盗。粤盗张家福等各率党数千,四出俘劫。秀全乘之,与杨秀清创立保良攻匪会,练兵筹饷,归附者益众。桂平知县诱而执之,搜获入教名册十七本;巡抚郑祖琛不能决,遂释之。秀全既出狱,秀清率众迎归,招集亡命,有众万人。以岁值丁未,应“红羊”之谶,遂乘势倡乱于金田。褫郑祖琛职,起前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督师。则徐于途,以两广总督李星沅代之,赴广西剿寇。

咸丰元年,秀全僭号伪天王,纵火焚其墟,尽驱众分扰桂平、平南等县,入象州。闰八月,寇分二路东走藤,北犯永安,陷之,遂僭号太平天国。秀全自为天王,妻赖氏为后,建元天德。

三年,两广总督陆建瀛率兵二万余、船千五百艘上溯,遇寇不战而走,前军尽覆,建瀛狼狈还金陵。寇九江而下,收官军委弃炮仗,破安庆,巡抚蒋文庆死之。寇夺银米无算,水陆并进,抵金陵,昼夜环攻,掘地道坏城,守兵溃乱。建瀛易服走,为寇所。将军祥厚偕副都统霍隆武等守满城,二日城陷,皆死之。城中男女死者四万余,阉童子三千余人,洩守城之忿。

秀全既破金陵,遂建伪都,拥精兵六十余万。群上颂称明代后嗣,首谒明太祖陵,举行祀典。

既都金陵,秀全深居不出,军事皆决于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后秀清以为功莫与京,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秀全不能堪,阴授韦昌辉计,于席间拔佩刀刺秀清,洞胸而死。

同治三年四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其子年十六,袭伪位。

九月,各路官军截剿余寇殆尽,于是洪氏遂灭。

(洗自《清史稿·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B.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C.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D.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话、真言诸伪书   造:编造 B.九江而下           薄:紧迫

C.为寇所               戕:残杀 D.谋自立               阴:暗中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文中指死。古代对不同人的死称法有别,诸侯或大官为“薨”,帝王或太后为“崩”。

B.伪:文中指非正统的,非法的。本文以清朝立场看待洪秀全起义,故多用“伪”称之。

C.丁未:天干地支相配组成六十甲子。本用以纪日,后用以纪年纪月。文中用以纪月。

D.僭号:超越自己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为“僭”。文中指冒用帝王称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事皆决于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