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莎士比亚戏剧知识判断题。(正确选 A,错误选 B)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

莎士比亚戏剧知识判断题。(正确选 A,错误选 B)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最著名的悲剧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他坚持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2)《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取材于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故事讲述了一个嫉妒心很强的摩尔人,因为轻信部下的谗言,而将自己清白无辜的妻子杀害。《奥赛罗》是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种族歧视是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之一。

(3)《李尔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赶到荒郊野外,而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二女儿考狄利娅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的故事。

(4)《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麦克白身份转变而引发的这场悲剧展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伦理道德倾向,说明了维护社会公认的伦理秩序的重要性。人们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控制住内心的欲望,遵循伦理联序,每个人从自己的伦理身份出发来实现各自的伦理价值,个人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国家才能和平昌盛。

(5)《哈姆莱特》取材于 12 世纪的丹麦史实,莎士比亚把历史改编搬上舞台,绝不仅仅是为了再现一段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而是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深刻反映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末期的社会面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6)哈姆莱特的悲剧本质上是性格与环境的冲突,他高尚、纯洁、敏感多思的人文气质无法与强大的恶势力抗衡,更无法承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这也是他一再延宕履行复仇使命的原因之一。

(7)《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在观看完《贡扎古之死》后惊愕无比,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跪下忏悔,而这忏悔的一幕被哈姆莱特看见,得以暂时保全了性命。

(8)《哈姆莱特》之所以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一是借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二是使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凸显人物性格。

(9)《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发觉自己的罪行暴露,便让王后去责问哈姆莱特,并派遣大臣波洛涅斯去偷听母子二人的谈话,结果波洛涅斯被哈姆莱特误杀。

(10)《哈姆莱特》的情节丰富,除复仇外,还有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不幸爱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的牢固友谊,以及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的父子关系等。

(11)《哈姆莱特》的内容深广,包含背叛、复仇、乱伦、命运等传统悲剧元素,拥有爱情、善恶等人文主义戏剧话题,因而给不同时代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和广阔的延伸空间。

(12)哈姆莱特知晓父亲被害的经过后,为保护自己不遭叔父的加害,以便寻找机会为父亲报仇,假装发疯,这一招果然骗过了狡猾的克劳狄斯。

(13)《哈姆莱特》包蕴着多个难解之谜,比如哈姆莱特多次延宕复仇的原因,王后乔特鲁德如何会被引诱,奥菲利娅怎样发的疯……而这些难以确凿回答的疑问恰恰表现了莎翁对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独特认识。

(14)《哈姆莱特》中,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体现了哈姆莱特在复仇使命的重压下而犹豫不决的怯懦性格。

 

(1)B(2)A (3)B(4) A (5) A (6) A(7)B(8)A(9)B(10) A(11)A(12)B(13) A(14)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题重点考查对莎士比亚戏剧知识的了解掌握,需要考生熟知莎士比亚作品的内容,方能判断对误。 ①“他坚持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错误,因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原则是现实主义的。 ③“被大女儿赶到荒郊野外,而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二女儿考狄利娅率军救父”错误,李尔王是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而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考狄利娅率军救父。 ⑦“看完”和“忏悔”的表述错误。《贡扎古之死》还没有演完,刚演到贡扎古的侄儿琉西安纳斯以毒药注入贡扎古的耳朵里时,克劳狄斯就已惊愕地站起,并终止了演出,匆匆离开了。他为自己的罪行败露而惴惴不安,认为他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但是他“还占有着那些引起”他的“犯罪动机的目的物”,不肯把非分攫取的利益交出,所以他不能忏悔,他只能向天使们祷告,祈求将一切转祸为福。可是善良的哈姆莱特以为叔父忏悔了,暂时放过了他。而哈姆莱特刚走,他就站起,说:“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没有思想的言语永远不会上升天界。”他深知他的罪恶和愿望是不会终止的。 ⑨“派遣”表述不合剧情。克劳狄斯让王后和哈姆莱特谈谈,目的是表明自己被侄儿无故猜疑,是惺惺作态罢了。他早已准备好让哈姆莱特的两位同学送哈姆莱特去英国,然后借英国人之手杀死威胁自己地位的侄儿。波洛涅斯是自作聪明,主动提出去偷听王后母子二人的谈话,然后回来报告国王。波洛涅斯一贯阿谀逢迎,自以为是,实则愚蠢昏朽,他的死是无能者卷入漩涡的必然。正如哈姆莱特发现错杀了波洛涅斯时所说的:“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选项错在对克劳狄斯和波洛涅斯性格的不当理解。 ⑫说法错误。如果哈姆莱特不是深爱父亲,而是接受所谓命运的安排,那克劳狄斯不会加害于他,因为克劳狄斯已经立哈姆莱特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哈姆莱特装疯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微弱,却要承担重整乾坤的责任,他不仅是为父报仇,也是要将丹麦从父亲死后的混乱中拯救出来。正如他所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因此是沉重的使命让他精神负荷超重。同时,他得知父亲的悲惨遭遇之后,再也无法保持理智和冷静,也无法平静地面对杀父的凶手和背叛了父亲的母亲,因此,装疯也是哈姆莱特情感的选择。这一招并没有骗过狡猾的克劳狄斯,他还是对哈姆莱特起了疑心,不仅让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以女儿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还找来哈姆莱特昔日的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监视哈姆莱特。选项错在对哈姆莱特装疯目的及效果的表述。 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独白的下半句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可见,生存与毁灭的思考,实质上是默默忍受命运还是奋然反抗命运的抉择。联系剧情来看,确实与哈姆莱特思考复仇与否的抉择有关;但这种思考是否就是犹豫不决的怯懦呢?根据剧作,哈姆莱特的这种思考是源自于得知父亲死后还要受到地狱的折磨。因为人死后如果没有灵魂和另外一个世界的话,那一切就将停止,也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然而事实是,人死后或许还要承受神秘之国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可能比现世的凌辱、欺凌!鞭挞、讥嘲更深重。因此,生与死的抉择就变得艰难。所以,这句独白其实是作为思想者的哈姆莱特对生与死的严肃思索,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困惑,而不是因惧怕复仇死亡而表现出的怯懦。这是与性格无关,与思想有关的人生困惑。选项错在将一个具有深广意义的命题简单化为一个行动与性格的命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张择端借一纸画卷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印迹。你会留下怎样的“生命印迹”?请合理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微写作

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请以孙少安的口吻第一人称叙述“我和他(她)之间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我”和“他(她)”必须是原著中的人物,符合原著内容,内容充实。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明的发展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是历史的见证,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尽管    不管    如果    常常    /      而且

B.虽      无论     /      往往    仍     并

C.固然     /      可能    大多    还是   也

D.不仅     /      就是    常常    总是   而

 

查看答案

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做骨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