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二十六)[注]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得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
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
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分别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叛变。
C.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体现了该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对陶渊明《饮酒》诗中词语的解释,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 结庐:造房
B.心远地自偏 心远:精神超脱世俗
C.悠然见南山 悠然:安闲自得
D.飞鸟相与还 相与:互相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