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得弟消息二首(其一) 杜甫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得弟消息二首(其一)

杜甫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注)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是年安禄山攻陷长安。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弟弟信件后所作,表达了知道亲人尚存后悲欣交集之情。

B.颔联中用“千里”“一家”突出了弟弟逃难路途遥远,依附之地非常荒僻。

C.尾联诗人直抒胸臆,感慨兄弟俩彼此存亡难卜,恐怕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D.本诗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真挚,没有刻意渲染,体现杜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2.颈联两句中最紧要的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A 2.①“新”“旧”;②烽火台燃起烽烟,又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我悲痛哭泣,眼泪顺着原来的泪痕流下了;③“新”“旧”二字,精炼传神地表达出杀伐还未休止,而离乱悲痛已久的惨痛现实。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表达了知道亲人尚存后悲欣交集之情”错,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兄弟二人的手足之情。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品味语言中的炼字。此类题目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重点注意动词、形容词和有特殊用法的词。本题需要先判断哪个字最紧要,“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中“烽举”“酣战”“啼垂”“血痕”都是一个词,不符合题干要求,只剩下中间的连接词“新”“旧”。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战火一直不断,有战争就有伤亡,血痕一处接着一处,有多少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酣战”曰“新”,见兵戈未休;“血痕”曰“旧”,见乱离已久。一“新”一“旧”,见战乱刚开始而悲伤已久。这两句写出了因战争导致的乱离悲苦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哈䚟兵自交阯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从之。

(节选自《宋史·向士璧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B.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C.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D.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中参加进士科考试合格者称为进士,考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官。

B.金带即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有时将它作为荣誉授予有功之臣,以表勉励。

C.兵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诏是帝王所发的命令,一般以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俗称圣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士璧屡被免职,仕途多有坎坷。他恃才负气,但进入官场后颇为不顺,担任平江府通判、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高邮知军时,先后都遭弹劾而被免职。

B.向士璧精明强悍,敢于拒绝命令。他奉命前往支援涪州,船队受阻,贾似道要他把军事交给吕文德,但他没有听从,最后与吕文德一起用计砍断浮桥。

C.向士璧身处战乱,屡次立下战功。他身处朝廷多事之秋,不计较个人得失,驰援合州中建立奇功,在潭州一战中解除敌军的包围,受到朝廷的嘉奖。

D.向士璧受到嫉恨,惨遭权臣陷害。因遭到宰相贾似道的嫉恨,他被贾似道陷害致死,连他的妻妾以及部将也受到了牵连,到德祐元年才给他平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2)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罗布泊的春天

李迪

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

极目四望,寸草不长,漫漫荒漠,无尽凄凉。

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处,孔雀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疏勒河,四面八方的河奔涌而来,变蛮荒为水乡。

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

然而,曾几何时,筑坝截流,疯狂水利。上游来水减少,绿洲日渐干涸。最终,滴水无存,人烟断绝,春风不度,飞鸟不来。

“汇水之地”成了“死亡之海” 。

2002年,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

老站长孙富民说起往事,一脸沧桑——

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

我不甘心,就试着种。从100多公里外拉来土,把油桶割掉一半盛上土,这回总没盐了吧。

可是,不管种什么,没几天就蔫了。

有盐的土养不活。

没盐的土也养不活。

站里算上我就四个人,都是男的。戈壁滩没有女人,连苍蝇都是公的。

镇长送给我一只狗,德国黑背,我起名叫老布。他说,狗是伴儿,有它你们不寂寞。不然你们累了一天,不想说,没话说。日子长了,连话都不会说了。

镇长说得没错,人和人需要交流。我们每天干得又累又渴,真的不想说话,也没得说。这时,狗来了,围我们转圈儿,逗我们玩儿。我们就跟它说话。我带狗出去遛,剩下的三个员工就干坐着。不爱说话,成了罗布泊人的通病。有人说这叫荒漠综合症。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

为啥?没路。

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含盐的沙地一块一块地翘起,好像东北平原刚犁过的地。东北的地是松软的,这里不是,硬得很,敲开一块里面全是盐。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还差点儿送了两条命。

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

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老布看家相当可靠,来人加油它不咬,但油站的东西你不能动,就是捡个空矿泉水瓶子也不行,你不放下就咬你。养了三年,下了七八窝,到处都来要。都喜欢这个品种。可以说,罗布泊的狗都是它的后代,个个是英雄狗。可惜,后来得了病,又没兽医站,死了。我哭了一鼻子,在油站后面挖了坑,埋了。当初要了两只小狗的人,看老布没了,又还回一只,我起名叫小布。

小布特别懂事。我把它养大,它跟我特亲,走哪儿跟哪儿。我在地窝子里睡觉,它来敲门,不开不行,拿爪子扒拉,把漆都扒掉了。我赶紧起来给它开门。它看到我了,放心了。我拍拍它,它就走了。干啥去啦?守油站去啦。在门前一卧,跟门神一样。后来,我干脆不锁门了,随便它进来秀恩爱。我每次出门办事,它都要送我十几公里,跑到拐弯那儿,跟不上车了才跑回去。小布长得又高又大,帅哥一个,不少人要买。我说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他们说你就卖了吧,我们带出去能让它吃好的,吃肉。你看跟你吃的啥呀,剩菜剩饭,连肉渣儿都没有。

听他们这样说,我心里很难过。我抱着小布,摸着它的头,小布,我对不住你,让你受委屈了,要不你离开这儿吧。小布听懂了,两眼湿湿的,往我的怀里扎。我说,好吧,你不走,我也不走。凄风苦雨,我们在一起。后来,小布有了自己的孩子。2012年,它老死了。

它最后看我的那一眼,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哭了一整天,把它埋在了老布的身边。小布的孩子又接班了,跟我们一起坚守。老布、小布,小小布,三代狗,前赴后继,陪伴了我们十几年。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

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雨棚下搭了一个窝。

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

我定睛看去,突然,哗的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介绍罗布泊的缘由,点明“罗布泊”名字的美好寓意,描绘罗布泊曾经美好的自然生态,与下文生态遭到破坏的“死亡之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B.镇长送给老站长的德国黑背老布,让加油站人员在条件艰苦、荒无人烟的罗布泊里有了伴,陪伴大家度过漫长的寂寞,治愈了大家的荒漠综合症。

C.“没盐的土也养不活”“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等,极写罗布泊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艰辛与困难。

D.“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既巧妙照应开头“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又引人深思,丰富文章的意蕴,寄寓着深沉的情感,深化文章的主旨。

2.文章用大量篇幅刻画三代狗的形象,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本文语言朴实而生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天津北方网讯:厕所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但很多人不知道厕所的重要性有多大。据世界厕所组织(一个关心厕所和公共卫生问题的非营利组织,2001年成立)测算,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算下来人的一生约有3年在厕所度过。然而,联合国曾有报告指出,15%世界人口处于没有卫生设施的环境生活,只能露天排便,排泄物会污染食物和水源,引发肠道疾病,造成每年150万未满五岁的儿童丧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早提出“厕所革命”这一概念,意在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有关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而“厕所革命”近年来在中国正轰轰烈烈地开展。

新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状况已基本解决,但在农村,厕所依然是基础设施的短板,关键是观念和意识问题。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表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2015年开始,“厕所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近几年稳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 85%。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从2015年起将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注:数据来源为国家旅游局

2016年,无论新建还是改建厕所,均达到A级以上标准,多数地区旅游厕所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44亿人次中外游客的如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2016年该数字升至11%。

厕所和互联网相结合,也是推进“厕所革命”的一大举措。《成都市城乡“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显示,成都将实施“互联网+公厕”计划,计划在2017年底前发布公厕电子地图,在城管APP和微信公众号中新增找公厕用公厕评公厕功能,实现公厕精准定位和信息实时反馈,提升市民找公厕用公厕的快捷性和有效度。除了成都,西安和青岛等市也已推进实施“互联网+公厕”计划。

其实,厕所对社会文明固然有着直观联系,但从国家层面推动的“厕所革命”远不止社会文明那么简单。首先,“厕所革命”对公共服务的整体提升有促进作用,并对公共服务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其次,“厕所革命”与互联网结合,将启发网络科技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因此对于“厕所革命”,我们不能只从字面上的“厕所”二字去理解,其背后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局性质的促进与变革。

(摘编自《“厕所革命”:厕所的重要性超出我们的想象》,北方网 2017年11月7日)

材料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自2015年以来,“厕所革命”由旅游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成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示范工程,也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真挚务实的为民情怀和国家文明工程的步步深入。

这场“小角落里的大革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点赞。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英国、德国等境外媒体关于中国“厕所革命”的报道超过16万条,正面报道超过93%。中国“厕所革命”已成为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厕所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样本。

(摘编自邹伟、胡浩、荣启涵《民生小事大情怀——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进“厕所革命”》,新华网2017年11月28日)

材料三: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8年2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暨厕所革命培训班”上表示,2018年的厕所革命要把乡村厕所改建作为工作重点。

李金早指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具备发展旅游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一共有2.26万个,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战场。把农村厕所这块短板补齐,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旅游扶贫就有了工作基础。

此次现场会,是国家旅游局第四次召开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地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共正定县委曾在《一九八四年工作大纲》中提出,“积极改造连茅圈,努力使古城展新貌。”曾担任过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当年,正定比较贫穷落后。比如,农村‘连茅圈’大量存在。‘连茅圈’就是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很不卫生。”

今年回家乡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过年的刘楠(化名)看到县城里改造的厕所,不禁发朋友圈感慨家乡变化。对连茅圈,刘楠并不陌生,本以为今年返乡回家还会见到,没想到县城的旱厕都完成了改造。现在乡村成了厕所革命的“最后一公里”。

(摘编自刘昶荣《河北新改建厕所9000多座 过年返乡者为其点赞》,《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1日)

1.下列对“厕所革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厕所和互联网相结合,符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议进行“厕所革命”的初衷,也是中国贡献的独创性样板范例。

B.要想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进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观念和健康意识。

C.市民“如厕难”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厕”计划的推进实施来解决,也给了网络科技应用场景多方拓展的启示。

D.我国“厕所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平,还在于国家发展层面关乎全局性的一系列变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后基本解决农村“如厕难”问题是针对厕所数量增加而言,而“厕所革命”在农村推进指的是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

B.2016年我国旅游厕所新建数量比2015年有大幅度攀升,改扩建厕所数量却有所下降,说明“厕所革命”用意在于破旧立新。

C.中国“厕所革命”推行,补齐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展示了国家良好形象,还为他国提供借鉴,因而国际社会普遍给予好评。

D.在我国农村,厕所一度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弱项,在农村推行的“厕所革命”既是全国“厕所革命”的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3.为什么说在我国多层面推进“厕所革命”有其必要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过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事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添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不同时代添加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现代人所讲的炎黄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无论是“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还是“依然活着的历史”,炎黄传说大多属于民间性知识或地方性知识,其最大功能在于以口头叙事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多年炎黄记忆传统的最初记忆文本。因此,若要挖掘或搜集到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首先需要研究者“眼光乡下”走进田野,进行民间访谈、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整理工作。通过走进田野、走进民间,结合炎黄传说之场景,体悟炎黄记忆的历史进程、空间进程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其次,在研究取向上,应当尽量回避历史学的客观性追求,而借鉴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们对过去知道和记得什么,如何记得,又为什么要记得,以及人们如何将过去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从中揭示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与炎黄记忆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尹全海《炎黄学研究对象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黄传说是一种口头叙事,它的体裁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与诗歌等。

B.未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也是原生形态炎黄传说。

C.衍生形态炎黄传说中的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主要是由普通百姓创造的。

D.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对过去与现实的认知,也关注两者的相互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及“传说时代”,为下文论述炎黄学研究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B.第一段分析湖南流传的炎黄传说,旨在论证衍生形态炎黄传说的世俗化特征。

C.第二段论述“眼光向下”,体现作者践行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论证立场。

D.文章先论述炎黄学研究什么,再论述如何研究,按从内容到方法的顺序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经后人附会、添加、嫁接而成的炎黄传说,也可能是炎黄时代的史实。

B.没有知识精英传播炎黄时代历史知识,“依然活着的历史”就难以存续。

C.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越深入,发掘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就越有可能。

D.考古技术的进步与研究取向的调整,对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并无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说:“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巴尔扎克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