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居① 苏轼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居

苏轼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注)①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②永:深。③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指供温饱的田产。

1.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环境清幽,设施简陋,空间狭小,地处偏僻。 2.①通过“风雨凉”“菊发新颖”,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②“数 朝风雨凉”,又暗指遭遇人生、政治的风雨,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③“菊”又表达诗人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④“何必谋二顷”表达诗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①环境清幽:作者选取“北林”“竹树”“疏影”“短篱”这些意象,写出了新居在竹树旁,有矮矮的篱笆环绕,环境清幽静好。②设施简陋:“结茅”指编茅为屋,由此可知新居之简陋。③空间狭小:“短篱寻丈间”一句,用“寻丈”表达新居空间之小。④地处偏僻:“翳翳村巷永”指新居在村巷深处,说明新居地处偏僻。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诗歌的前四句,写新居的环境与诗人的感受,这两句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与作者人格的高洁;中间四句写出诗人建筑新居的原因,写出了新居的狭小与陋劣;第八句继续写环境的幽深,暗写自己不随流俗、不与外界相处的境地;最后四句写新居生活之乐,暗示自己将如陶渊明一样:委身大化,不喜不忧。其中“风雨凉”是说时令已是初秋,几场风雨过后,天气转凉,但是作者并没有悲秋之意,却说“菊发新颖”,作者憧憬天气转凉之后,园圃中的菊花开始抽条长叶,不多久就能绽出花朵,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数 朝风雨凉”,又暗指遭遇人生、政治的风雨,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自古以来,“菊”就是高洁的象征,陶渊明之后,“菊”又有隐逸者的代称,作者用“菊发新颖”表达自己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何必谋二顷”意思是不必再由别的粮田的追求,作者用“何必”一词,表达了自己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舟传

戴名世

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

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宗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夏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

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 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

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而非激者矣!

(选自《南山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文章矣        靡:华丽

B.古今乱之源        治:治理

C.平生所为经区处    画:谋划

D.其果而非激者矣    信:真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B.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

C.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

D.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 了,年仅三十七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

⑵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工智能产业链

A.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

B.关键硬件和算法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层面的支撑。

C.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与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

D.智慧家电、智慧工业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顶端产品,属于方案集成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 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

B.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都染蓝了。

C.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

D.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   ▲     ▲     ▲     ▲     ▲     ▲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它细密而柔软           ②不见黄沙不见土

③伏在地上如毯如毡       ④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

⑤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   ⑥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A.④①③⑤②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⑥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连接着中华民 族的精神命脉,也涵养着中国人最根本的自信。近年来,深谙这个道理的博物馆人,在馆藏文物上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观众       的活动,还将文物与百姓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方面给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的       文化需求、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这种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      

A.喜笑颜开  与日俱增  底蕴

B.喜闻乐见  与时俱进  底蕴

C.喜闻乐见  与日俱增  底气

D.喜笑颜开  与时俱进  底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