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            ,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而与图书阅读有            的是,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这个调查结果,传递出两层意思。好消息是,国民阅读率似乎还在继续提高;坏消息是,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被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一是,手机上的阅读行为迅速普及,二是,一些专门化的知识付费产品颇受欢迎。不是说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一定            。而是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更进一步说,当阅读嫁接上知识付费等概念,尽管说它的确可能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阅读效率的提高,但当阅读变成一种消费,它也可能给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买了某个知识产品,或者说一天浏览了多少公众号文章,就误认为自己真的在严肃阅读了。一如伪语录的泛滥所折射的,快餐阅读的            ,很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的语录——其中就包括不少“伪造”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其实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不用严肃调查

B. 这其实不用严肃调查,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

C. 这不是严肃调查,而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D. 这与其说是严肃调查,不如说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每况愈下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B. 一落千丈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C. 一落千丈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D. 每况愈下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B.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C.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D.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1.B 2.D 3.D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C项,“这”承前内容,根据后面“一是,……二是,……”,此处不应是“不是……而是……”的直接判断;D项,“与其……不如……”表选择,根据句意,此处应该是一个轻微转折,故不合适。A项,根据下文“一是……二是……”可知,它是属于判断的结果,可排除。故选B项。 2.试题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每况愈下:后来指情况越来越坏。一落千丈:原形容琴声忽然由高音骤然下降为低音。后来形容状况、地位、声誉急剧下降。形容“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应用“每况愈下”。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此处不形容地位差别,而是强调图书阅读与网上阅读的差别大,应用“天壤之别”。一文不名:连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一无是处: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根据语境,应用“一无是处”。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很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此处形容“快餐阅读”,应是“风靡一时”。故选D项。 3.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语序不当,句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将“如果”提到句首。B项,语序不当,“泛滥”和“流行”应调换顺序。C项,语序不当,将“如果”提到句首,“泛滥”和“流行”调换顺序。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_______________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________________,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_______________。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_______________,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 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 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 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味,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D.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玉楼春

①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①钱惟演,北宋临安人。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谪迁随州。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③尊:又写作“樽”。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一幅春景图,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情绪。

B.“城上风光莺语乱”句写出了暮春时节热闹的春景,同时又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不宁的心绪。

C.下片结尾两句,诗人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D.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由情入景。“情怀渐觉”、“衰晚”,一“渐”字,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的历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阙,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晚,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综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

(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B.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C.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D.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主要指各种正史。经史子集,是我国传统图书的四大部类,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B.服阕,指守丧期满。古代守丧分五服,以亲疏关系规定服丧时间长短和穿不同丧服,期,是指服丧期一年。

C.太守,原称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D.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指任用、加封;“转”“迁”均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晔博览群书。年少好学,涉猎广泛;善为文章,删削各家《后汉书》史料,编成《后汉书》。

B.范晔精通音律。擅弹琵琶,能作新曲;皇帝在一次宴饮畅快之时,自己唱歌,请范晔伴奏。

C.范晔待人真诚。对同僚沈演之以真诚相待;与刘义康虽有嫌隙,但经谢综调和,能冰释前嫌。

D.范晔不拘礼法。彭城王母亲去世,范晔却以听挽歌为乐;知道母亲生病,仍携带妓妾去探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于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陈稜寻被李子通围于江都,稜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

(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有删节)

(注)①指捴(zǒnɡ):指挥。②挫衄():挫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B.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C.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D.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

B.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

C.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

D.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