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而为州牧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出屯都昌,为贼管玄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孔北海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融乃然之。于是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遂到平原,说备日:“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以君有仁义之名,故使慈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解围散走。融得济。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慈亦得策兜鍪。慈当与繇俱奔豫章。亡入山中。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果如期而反。建安十一年,卒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B.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C.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D.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后命名。称别人字是出于礼貌,自称名是表示谦逊。
B.州、郡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袭九州之分,郡在后代数量变化较大。
C.拜,授予官职,文中指授予太史慈折冲中郎将之职。拜和除、授含义基本相同。
D.建安,年号。年号是帝玉正统的标志,遵从奉行王朝的年号和立法,叫“奉正朔”。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慈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太史慈避难期间,孔融多次派人关照他的母亲,孔融有难,他应母亲要求不顾危险前去救难。
B.太史慈勇气超人,很有谋略,孔融被人围困,太史慈用计麻痹故人杀出重围,到刘备处请得三千援兵,成功解除了孔融之困。
C.太史慈武艺高强,临危不惧,太史慈受命侦察敌情,遇到了孙策,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奋然与其交战,后来受到孙策的重用。
D.太史慈忠心耿耿,信守承诺,刘繇死后留下一万多人马,太史慈主动请求前去安抚,众人认为他必定不回,但他最终如期而返。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第二条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使慈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2)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鸽
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
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远处,广场上空时有洁白的鸽子翩然起落。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1929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做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安的,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丁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瑕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一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
此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喂鸽人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的含义是即使有美好德行的人也会在自己陷入困境时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
B.小说安排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再投资这一情节,从侧面表现了陶柏蒙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而受人尊重,从而补充了陶柏蒙的人物形象。
C.人生是由很多迷途组成的,面对迷途和疑惑,我们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来支撑和引导。陶柏蒙最终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恻隐之心和虚荣之心。
D.陶柏蒙将自己的客户想象成了嗷嗷待哺的鸽子,这一细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鸽子象征了善良、纯朴、弱小美好而易被扼杀的人或物。
2.概括文中划线处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这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3.如果没有最后一段,小说也很完整,你认为保留最后一段好?还是删掉最后一段好?请表明你的看法,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条陈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的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层面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网络攻击行为向着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等趋势发展。
我国近年來高度重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和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已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纳入“十三五”期间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目标。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更是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
(有刷改)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
材料三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和高速发展期,全球视野下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安全”时代,跨国界的网络攻击无处不在,网络犯罪日益多样化,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迎接“大安全”时代的挑战。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和响应,在对方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之前快速发现,在对方给我方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快速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
在架构上,应当改变重要政府部门网络安全建设的管理机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网络安全体系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各地、各部门的权、责、利,这样才能提升政企单位网络安全防护的整体能力。
同时,国家应建立国家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国家级威胁情报平台、国家级应急指挥和协同防御平台,国家级邮件安全过滤平台等,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整体防御能力。
(摘编自周鸿祎《我国网络安全需提升整体防御能力》)
材料四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政策标准还是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都要以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作为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成为网络安全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要深入贯彻《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的审查、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工作制度;严厉打击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法,让广大网民及时了解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自觉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互联网领域发展变化非常快,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网络安全学科的建设,支持高校、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的职业培训,发现选拔网络安全的技术高手,形成网络安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4.3%,网络安全威胁及风险日益突出》)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调查显示,多数中国网民认为当前网络环境是安全的,少数认为目前网络环境较危险。
B. 从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来看,有近两成的中国网民对网络安全几乎没什么关注。
C. 综合图1和图2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网民对网络的危险性认识不够,防御意识差。
D. 这两个图切入角度不同,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针对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进行的调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项是
A. 数据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而产生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的问题。
B. 网络是把双刃剑,能造福国家、人民,但随着网络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给社会追成危害。
C. 网络攻击目前已经呈观出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的特征,要保证网络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D.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攻防故略思想应该是对已经进入的攻击进行积极的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避免数据泄露,维护网络安全。
3.阅读材料四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维护网络安全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探讨社交文化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目标的潜在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与隐私悖论。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将用户生产和分享信息作为核心功能,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信息分享和自我揭露,个人隐私信息成为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随着社交网络与移功智能设备的结合,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呈现即时化分享的持点,媒介更加多元化,内容更丰富。然而,社交网络即时化中公私界限的模糊性以及社会互动的场景化,使个人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分享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关注,打破个人维持的日常生活中的隐私边界。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分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娱乐化为特征的过度分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一直存在,即在社交网络使用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隐私保护行为具有非线性的和相关性,人们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并不能减少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暴露隐私信息的行为。
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化伦理。新的网络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相互沟通,人际关系因此成为由好友数、粉丝量、关注度、评论和点赞量、转发率等数字化特征所表征的网络关系,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媒介即信息,正如传播学者肖特等人论述的那样,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交流,而中介的言语交流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社交网络作为依托网络媒介进行情感性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冈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话语的贫乏和缺失冲淡了社会交往的内在情感,使网络社交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工具,在被点击中沦为数字化道德的符号。
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化道德。互联网是实现个人主体性以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之崛起的主要推动者,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将个人的社会背景性资料过滤,人们通过文本快速交流,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空间感。社交网络互动过程中社会反馈机制的缺失和网络环境中约束社会互动规范的缺失,使个体从现实生活的家庭、单位、阶层、组织等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与自由。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和互动规范的严重缺夫,也会带来隐患。在社交网络中,越来越膨胀的个人主义以及最大限度保护个人自主权的欲望,导致人们对权威的怀疑,人们想要一种团体感,却又不信任限制其自由的权威组织,因此道德上的个人主义增加了其在社交网络中的孤独感。
(摘编自王艺璇《网络化时代社交文化的社会伦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信息和自我揭露,因此生产和分享信息成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
B.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具体行为往往具有不一致性。
C.依托网络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缺乏内在情感性基础。
D.互联网推动个人主体性实现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崛起,个体化成为网络社会核心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网络化时代为背景,从三个方面详尽地阐释了社交文化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B.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是隐私悖论存在的前提,故作者论述时逻辑上有先后之分。
C.文章分析数字化伦理时,比较了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导致的不同心理和行为。
D.文章在论述面对面视觉沟通和中介语音交流时使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后者的优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社交网络中身边新鲜事分享得越多,自我隐私也会暴露得越多。
B.目前的社交网络使得社会形式化、肤浅化、广而不深,发展前景堪忧。
C.在社交网络的互动中,需健全社会反馈机制,约束社会互动规范,增强对权威的信任感。
D.无论社交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人们始终不能脱离团体或联合体而生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天高云淡,彩彻区明。美丽的新一中又迎来了崭新的学年,而2017级学子们也升入了高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高三。二百多天后,我们将步入高考的考场,谱写辉煌的人生篇章。回想两年多的高中时光,沧州一中百年的文化底蕴,端正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教师队伍,人性化的日常管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都令我们难忘。沧州一中,使我们从青涩少年,成长为目标高远、踏实勤奋的青年。
回想高中生活,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你将对培养你的母校说些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 ,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而与图书阅读有 的是,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这个调查结果,传递出两层意思。好消息是,国民阅读率似乎还在继续提高;坏消息是,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被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一是,手机上的阅读行为迅速普及,二是,一些专门化的知识付费产品颇受欢迎。不是说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一定 。而是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更进一步说,当阅读嫁接上知识付费等概念,尽管说它的确可能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阅读效率的提高,但当阅读变成一种消费,它也可能给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买了某个知识产品,或者说一天浏览了多少公众号文章,就误认为自己真的在严肃阅读了。一如伪语录的泛滥所折射的,快餐阅读的 ,很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的语录——其中就包括不少“伪造”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其实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不用严肃调查
B. 这其实不用严肃调查,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
C. 这不是严肃调查,而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D. 这与其说是严肃调查,不如说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每况愈下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B. 一落千丈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C. 一落千丈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D. 每况愈下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B.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C.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D.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