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责任 程宪涛 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责任

程宪涛

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

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放鞭炮,还给离任领导放鞭炮。这是“欢送”领导离职,是对领导未尽职责的诅咒。这是坊间的自发“仪式”。

上级在调职谈话时询问吴畏,吴畏道:“那是为官者的耻辱。”领寻说:“今年是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你恰巧今年调动,有足够的信心吗?”吴畏不敢说,只觉压力更大,甚至生出一份惶恐。

电厂成立50多年,管理层换多少届,没有几人记得清楚。任职者一届职满,都心怀忐忑,唯恐听见鞭炮噼啪声。

某任领导到异地赴任。迎接的人欢天喜地,送行的人兴高采烈。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小车行至小镇十字路口。喧闹声不绝于耳。身着工装的员工们,站在马路的两侧。两根竹竿立起来,两挂鞭炮挑起来。众人愣怔的片刻,鞭炮轰然爆开,陪同的人四散弃逃,领导灿烂的笑容枯萎成瑟缩的叶子。小车仓皇挤出人群逃出小镇。

知耻近乎勇。几届继任者,为官清廉发奋,突破发电纪录,实现辅业剥离,完成企业化改制……但是,历史轮回,又有继任者中枪。

某任老总颇自知,离职前谎称八点离厂,却在凌晨五点钻进小车启程。原想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刚转过街口,赫然看到,鞭炮蜿蜒,犹如几条红色的蛇,转眼间火信子喷吐。寂静的清晨,爆竹声格外刺耳。领导心脏病突发,再没有站起来。

俩领导其后相继被“双规”。

吴畏的上一任老总,在职期间被查,在上级谈话之后,即称病在家休养,直到半年后入狱。传说他临行前夜,小镇的爆竹售磬,在众人的浮想中,那是一爆竹铺天盖地,盛况空前的景况。而据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或许,员工并不希望再现那场景。

吴畏心里没有底。

吴畏穿衣下床,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查。三年前,吴畏第一次巡查时,值班室中一片狼藉,运行人员一个酒气熏天,两个在睡大觉,三个在斗地主……还有缺岗。吴畏立刻把班长、值长、主任及主管安会、生产的副总找来,自己坐在缺岗员工的位置上……

一切都需要改变。

正值设备检修关键期,检修主任提前一小时,早晨七点到达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次日六点半到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第三日六点到现场,他依然见吴畏在现场。主任问:“吴总几点来的?”吴畏答:“比你提前半小时!”主任说:“今晚,我住在检修现场!”那一年的机组大修,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优。

无垠的天幕上,星光辉映;运行值班室内,机器浅声低唱。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目光在仪表上流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凌晨。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程。远方山中,有在建的垃圾屯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但是,依然有那么多遗憾,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那么多的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

吴畏告诉办公室主任,早七点启程,办公室主任似乎明白了,问吴畏怎么走。吴畏道:“步行。”主任说我知道一条小路,不会被人发现。”吴畏说:“我走大道,你把车开到小镇口。”主任说:“都知道你今天离厂,万一出现状况咋办?”吴畏道:“这是最好的检阅!”

清晨七点十分,吴畏出现在小镇街口。吴畏看见聚集的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几十挂挑起的鞭炮形成红色的海洋。办公室主任有了惊恐慌乱,他拉一下吴畏的衣袖:“咱们坐车走吧!”吴畏走向人群,人群散开一条路。吴畏走进人群。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吴畏拉住那双粗糙的手,更多的手伸过来……

吴畏走出人群很远。没有爆竹炸响。身后忽然有人嘁:“吴总!”吴畏扭头回望。员工指着鞭炮阵,问:“你怕吗?”吴畏大声回应道:“怕!”人群轰的一声笑了,十分开心的模样,就像清晨的阳光。

那员工高声道:“这是准备过年放的摆出来让你看看,今年是个好年头!”

吴畏的眼眶一紧,用力地点了点头。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吴畏离职前一夜未眠,表现出吴畏内心的煎熬,既引出下文对放鞭炮欢送领导的民间仪式的介绍,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

B. “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领导离职到异地赴任时的得意,与下文鞭炮响起后领导的反应形成对比

C. 小说中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工厂清晨安静的氛围,表明所有的工作井然有序,工厂已经形成良性运转,说明吴畏的领导工作卓有成效。

D. “一位老员上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员工对吴畏的敬重和畏惧心理,反映出吴畏脱离群众的现实。

2.小说吴畏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

3.小说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吴畏之前的几届领导离任的情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D 2. ①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细致扎实:每天巡视工厂,检修期间提前到岗。②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或敢于打破常规),不怕非议:取消员工福利水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不怕掣肘、责难。③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离任时员工欢送握手而不放鞭炮。④胸怀全局,远见卓识:老厂添置新机组,垃圾电厂、环保基地在建。 3. ①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厂里情况复杂,吴畏工作开展艰难;以员工对贪官的态度和对吴畏的态度进行对比,反衬吴畏清廉深得民心。②使小说情节连贯紧凑,波澜起伏。交代吴畏有压力的原因,引出下文吴畏离职的场景,使小说情节连贯,且设下悬念,形成波澜,吸引读者。③深化小说主题。三任贪官落马,说明员工心里有标准,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警示为官者,为官一任应尽责一方,心存敬畏,深化小说主题。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D项,“畏惧心理”“脱离群众”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从员工敢于放鞭炮“欢送”贪官的角度来看,员工不惧怕领导。老员工想与吴畏握手,表现出对吴畏的敬重、感谢、肯定,又“缩回”手,可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思考,如担心场合不合适等。“脱离群众”属于主观臆断。故选D项。 2.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吴畏形象特点,作答时首先应整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注意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作答时可筛选出吴畏的言行进行概括,小说中说“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查”“提前半小时”等,可概括出吴畏工作细致扎实,认真负责;由“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可概括出吴畏勇于创新,打破常规,不怕非议;由“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程。远方山中,有在建的垃圾电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可概括出吴畏有全局观念,有远见;由员工欢送吴畏却没有点燃鞭炮,可以概括出吴畏是个清官获得员工认可,深得民心等。 3.试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吴畏之前的几届领导离任的情况”,这是具体考查小说相关情节设置的用意,作答时可以从情节构思、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小说中所写的某三届领导都是贪官,都受到了处罚,他们都是吴畏的前任,其中一位还是吴畏的上一任,这就表明厂里状况不佳,吴畏上任会面临很大困难,工作开展艰难。三个领导中,第一个直接受到了员工的鞭炮欢送;第二个想躲过员工的鞭炮,但没有成功;第三个躲过了形式上的鞭炮,却没有躲过员工心里的鞭炮,他们都受到了员工的谴责,并且文中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方面与后文吴畏离职没有鞭炮声形成对比,反衬出吴畏的形象,另一方面交代了吴畏有压力的原因,使小说情节紧凑,又设置了悬念,成功吸引了读者,也使小说形成了波澜。三届离职领导,前两个离职时还是春风得意,后来相继被双规,第三个也入狱了,说明员工对他们的评判是正确的,表达民心不可欺的主题,另一方面,也通过三个人的经历告诫为官者要尽职尽责,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做贪腐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己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毗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避仇,与母、姊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              就:完成

2.文中划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B.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C.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伸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D.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C.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死侠累。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数没。(《荆轲剌秦王》)

 

查看答案

《文化苦旅》整本书阅读

1.下列有关内容叙说不正确的五项是:

①《都江堰》中作者先用莫高窟的伟大来衬托都江堰的伟天,又从都江堰引出李冰,表达了自己对道的感想:“治水,实际上是顺应水、听从水,天人合一,无我无私。”

②《道士塔》中作者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散失,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沉重回顾,作者通过对王道士的渲染,刻画出一个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形象。

③《沙原隐泉》中作者以旅行的心情为线索,表现了爬沙原观隐泉的旅途感受:“清泉不在高处,人生要学会满足,这样才会像老尼一样,守护清泉一生一世。”

④《阳关雪》中说,以唐人风范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恬然自信,之所以没有延续久远,是因为唐以后欧洲西方文明的崛起。

⑤《杭州宣言》表达了“先有生态而后有文化”的道理,很多文人到这里也忘记了写诗,而是成了生态救护者,比如韩愈、白居易、钱镠、苏东坡等人。

⑥《黄州突围》中写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与四年的黄州流放后,变得成熟,变得坦然,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赤壁赋》。

⑦《废井冷眼》中作者通过上京龙泉府的兴衰变化史,写出了朝代变换更迭,文明在相互倾轧中被互相毁灭,只剩下遗址废墟在冷眼旁观着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

⑧《山庄背影》中康熙帝驳回了修整长城的建议,下令修筑了另外一座“长城”——承德避暑山庄,这一座山庄是康熙帝对北方边境采取的“软硬兼施”的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⑨《抱愧山西》写中国文人不再寄希望于朝廷,而是把“天下兴亡”与民众生活联系在一起,坦然从商、目光远大、讲究信义、严于管理,形成了晋商成功的四大秘籍。

⑩《宁古塔》中那些文人志士在陌生而荒芜的土地上重拾生活的信念,吟诗,教书,传授佛法、耕作与商贾之法,推动着这块上地走向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苦旅》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哪三条天地之线?作者为什么说三条天地之线是“我自己的生命之线?”

 

查看答案

作文题目:雁过无声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