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学者劝诫人们,应拒绝与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学者劝诫人们,应拒绝与自然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拒绝成为“空心人”;也有诗人劝勉人们,让我们把心“清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要求:不少于800字,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我们拒绝做“空心人”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与自然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的现象是客观的存在。我们饱腹却没有饱读诗书,狂热的兴奋后只是夜间空空寂寞,感觉被一切“掏空”,就像跑完了八百米,我们只有所存无几的元气与力气。我们“太空”,只剩下易碎的躯壳,所谓的“实”也只是满絮其中。我们需要如诗人劝勉,把心中的杂念与世俗之气清空,填上信仰与知识的铅注,我们拒绝做“空心人”。 拒绝做“空心人”,才不能与自己的内心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才不至于等到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所好,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是一个内心没有声音、没有方向的“空心人”。这既是一种人生的失败,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浪费。没有信仰注入,谁又会体会到“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如程开甲、郭永怀等人,他们有信仰为活力源泉,只身赴往罗布泊与世隔绝十多年,只为一声巨响。因为心中的目标,他们携上沉甸甸的赤子之心,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现今也有“塞罕坝”“毛乌素”精神,皆昭示着信仰的力量注入--“百二秦川终属楚,三千越甲总吞吴”,而之所以“空心”,不正是离这种力量太久了吗? 娱乐八卦充斥着方寸之地,被乱花迷眼,被浮云遮身,狂热的粉丝们挤破了浦东机场的玻璃,网络上键盘侠的层出不穷,世间上演着多少嬉笑闹剧。“空心“是空虚无味,是没有梦想,是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在这个洪流涌动的时代,不能像浮萍一样,轻而无根,不能让巨浪刷走内心残存的精神圣地。我们要多抬头,仰望星空之际,让信仰加重生命的质量,让对自然的感知增添生命的灵动,让排除芜杂后的“空心”填实到更多有意义的精神和事物,如《经典咏流传》里观众的哼唱,或是《见字如面》里的热泪盈眶,是颜书外展时的质问,是故宫里每个人的倩影。 这些都在填实我们虚置已久的内心——文化共鸣,精神长存。这样只有人“实”了,国家才“实”,我们发展的步伐才更加坚定。“清空”浮躁,“填实”内心才是真正要做到的。我们拒绝做“空心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做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从要求上看,“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立意。 审题: 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做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从要求上看,“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立意。所给的题目,材料内容是相对而言的,要分别进行理拒绝成为“空心人”是要人们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不要冷漠自处,要关注自然、融入群体、坚守信仰,有份责任担当,要充实心灵;诗人劝勉人们把心“清空”则是要减少杂念、减轻负累,给心更博大更自由的空间。对照看,这是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认识,可侧重其中一个方面来谈,也可以将二者综合在一起辩证地来分析意义,可选择自己认识到位的最有感触的来写。 参考立意: 1、拒绝成为“空心人”; 2、学着把心清空; 3、把心清空并非要做空心人。 素材: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家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达尔文,查理·罗伯特,9岁时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想入非非的“不务正业”的学生。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海车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随后又了表了《动物和值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论的内容。查理达尔文终于成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理论论据: 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 理想是事实之母。 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帕克赫斯特《训城:框中的典范》 新的建设的理想,是一切言动的南针。鲁迅 无论何等显赫的行为,若不是出于伟大的目标,便不能算是伟大。[法]拉罗什富科《藏言言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恩格斯《对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 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你知道才能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勇敢,开阔的思想、远大的眼光……他种下一棵树,就已经见了千百年后的结果,已经憧憬到人类的幸福。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 高擎着理想,睁大看眼氛剔人生的错误。徐志摩《示儿女》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如此题可围绕“我们拒绝做空心人”这一中心论点从“拒绝做空心人,才不能与自己的内心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 ”;“空心是空虚无味,是没有梦想,是漫无目的无所事事”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我们拒绝做空心人”,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22日,美国个别人在接受“福克斯之友”栏目访谈时,信口开河,“如果不是我,香港早在14分钟内就被灭了”。虽只寥寥数语,但荒诞得令人咋舌。从形式上看极为可笑;从内容上看,极为荒诞;从本质上看,极为恶劣。

形式上可笑,是因其习惯性地将正儿八经的事情,硬要降低到地产商人吹牛的程度。香港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如何处置香港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内政,任何国家,都不会用这种粗俗方式随性讨论乃至处置。

内容上荒诞,是因其显然对于香港暴徒以及正面处置暴动的香港警察的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认识和理解。被围在某高校的千余名暴徒,被香港警察稳健而专业地进行了集中处置。“一百万军队”“数千人死亡”,除了凸显其无能与无知外,完全是以随性状态“跑火车”。

本质上恶劣,是因其这种看似儿戏的问答背后,隐藏的认知是:中国就好像能够操控的木偶,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地看美国脸色行事。寥寥数语,恶劣程度,令人发指。

持续几个月的香港街头暴动,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和指导下,在特区政府尤其是香港警察专业、克制、坚定、智慧、耐心地处置下,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事情发展非常清楚,美国为代表的境外力量,勾连希望从损害香港、损害“一国两制”、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中获利的败类,运用各种方式,煽动香港本地民众,用各种方式破坏香港本地秩序,努力挑衅北京底线,达成所谓“镇压”的画面和场景。

整体看,香港的事态发展,在中央政府的指挥坐镇下,通过坚定不移地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平息暴乱,通过香港警察用血汗乃至生命的努力最终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发展过程,体现的是中央政府的坚定和理性,是对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定支持,是对香港警察的坚强信任。

(摘选自沈逸《在香港问题上碰瓷,是美国个别人拙劣的政治表演》)

材料二:

香港法律界普遍认为香港普选的法理基础不是基本法,而是英国政府加入、后来被基本法承认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长期殖民教育使得香港部分精英以臣服的心态对西方世界全盘认同,丧失了对香港历史进程的客观判断力反思力和批判力。他们在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些文化价值上,认同香港属于英美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法律上看,香港回归意味着中央对香港拥有的主权从“主权权力”变成“主权行使”,意味着要将“一国”从一个历史文化的建构变成法律主权的建构,使其在contry与state之间尽可能多地增加state的要素,这恰恰是基本法重要意义所在。

中央恢复行使主权意味着香港必然要经历“去殖民化”的阵痛,即在一定程度上抹去英国在香港统治时在港人心中留下的印迹;同时中国在香港行使主权的过程中,必然要在香港人心灵上烙下新的印迹,逐步建立香港人的国家认同,这无疑是痛苦的过程。

香港回归以来的政治纷争,无论人大释法、二十三条立法,还是政制发展问题,都触及了香港的“去殖民化”问题,触及香港的国家主权建构,触及香港灵魂深处的政治认同。在香港未完成“去殖民化”之前,或者说香港的国家认同没有确立之前,香港政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国家建构的难题中。

香港政制发展就是如何规定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问题。中央坚持的是英国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主张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最终达至普选;而香港反对派则继承了彭定康推动的法国大革命式的自由主义传统,主张立即实行最彻底、最开放的民主普选。

在香港民主普选问题上,中央与香港反对派的分歧是“稳健民主派”和“激进民主派”的区别,是中央主权之下地方政府的民主和不考虑中央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的民主的区别,而绝非“专制”与“民主”的区别。

在“后冷战时期”的全球意识形态较量中,由于香港反对派及其背后的西方世界掌握民主话语的定义权和主导权,它们出于政治策略的考虑,将这种民主发展的遠度和方式上的分歧转化为“民主”与“专制”的分歧。

由此,香港政制发展问题在“民主派”的话语中就被建构为“中央VS香港”和“专制VS民主”的问题。而香港反对派的这种话语建构策略,不仅成功地将中央置于政治上的不利地位,而且也遮蔽了自己在国家认同问题上面临的首先困境,因为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表面上是民主化问题,其实质上则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国家主权建构问题,前者涉及香港内部如何应对“民粹主义”,后者则涉及民主化的香港是否挑战中央主权从而影响香港的稳定。

(摘编自强世功《中央与香港反对派的真正分歧是什么?》)

材料三:

当前香港面临的根本不是所谓人权和民主问题,而是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维护法治的问题。面对有组织有预谋的肆意纵火、打砸商铺、暴力袭警等严重犯罪,任何法治社会都无法容忍;面对火烧老人、胁迫幼童、暴打孕妇等残暴行为,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义愤填膺。然而,美国一些政客面对血腥和残暴,泯灭人性,不断为暴力犯罪分子撑腰打气,伪善冷血溢于言表。香港秩序越乱,他们越起动;香港暴力越多,他们越亢奋,他们的祸心就是盼着香港乱下去,成为他们手中阻遏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为了达到反中乱港目的,美国一些政客跳将出来、公开宣称激进示威者的行为“激励了全世界”,美化暴力行径是“美丽的风景线”,这种赤膊上阵的煽动怂恿,不仅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再次让全世界看到,什么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径,什么叫毫无底线的双重标准。过去几十年间,为了谋取地缘政治利益、维持全球霸主地位,他们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在世界各地制造骚乱、挑起“颜色革命”,留下了一个个动乱不止、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把当事国推入泥潭,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摘编自人民日报《利用香港遏制中国发展是白日做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个别人看似儿戏的信口开河,随性地讨论乃至处置香港这样重大的话题,丝毫体现不出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B.香港当前面临的难题,是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维护法治的问题,不是所谓的人权和民主问题。

C.香港反对派其背后的西方世界,认为中央政府是专制政权,所以不主张香港立即实行最彻底开放的普选。

D.在文化价值和政治认同上,香港部分精英内心中其实更认同英国美国这样的“国”,而不是中国这个“国”。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个别人无知也无能,既不了解香港暴徒的实质,对香港警察的能力又没有清晰的认知,致其回答内容荒诞。

B.香港精英中的败类,勾结英、美等境外力量,煽动香港民众,破坏香港秩序,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从而从中牟利。

C.中国恢复在香港主权要逐渐建立香港人的国家认同,必然在香港人心灵上烙下新的印迹,就会消弭“去殖民化”的阵痛。

D.基本法的意义在于,使“一国”在contry与state之间尽可能多地增加state的要素,建构法律主权,落实“主权行使”。

3.三则材料谈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微时代、微文化与微批评

张文东

“微”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已成为当下仿佛无所不能而又无所不包的功能性存在。从文化生产来看,较之一般意义的数字媒体或网络平台,以自媒体为核心的微平台显然是更自由、自主与随意的文化大院,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简易快捷,从微信到微博、从微电影到微视频、从微小说到微散文,“微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甚至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或一种方式;再从传播方式看,从“点对点”的传输到“圈套圈”的分享,“微传播”的规模可能越来越小,但半径却越跨越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效果更加有效迅捷,其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足的涵容与更多的可能性;而从接受模式看,微看、微赏、微阅等“微接受”似乎愈发成为大众文化体验的主流模式,不仅使审美行为进一步个人化、私人化和碎片化,而且使文化效能更具自娱性、利己性和即时性。同时,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升级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快,文化产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不过,消费和娱乐驱动下的微文化并不值得欢呼。因为其背后的潜能与动因,实际上是一种消费机制和娱乐基因。与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不同,微文化以消费心理为审美理想;以生活碎片为基础构件,既是市场社会的消费产物,又是大众文化的娱乐行为。当曾被鲁迅先生总结并批判的所谓“看与被看”的文化传染病重新借微文化再次流行之时,那些原本可用来砥砺崇高的文化品格便在这个伟大时代里黯然失色了。环顾周边:微博里除了自言自语就是粉丝营销;微信里不是自娱自乐就是“刷存在感”;朋友圈里不是广告植入就是不假思索的转发;公众号里不是推销自己就是推销别人;微杂志里不是心灵导师就是生活良友,微电影、微喜剧等微视频虽然呈现了载体与途径的新意,但其内容与模式却未发生质的变革;而在微看、微赏、微阅中体现出的种种私人化、即时性、非价值性的选择反而表现出了当前大众文化中某种非理性建构的真实表征。于是,以视听语言为核心的各色“微制造”在生产、传播与接受模式上趋于同质,因快捷而失之神思,因简单而失之内涵,因随意而失之深度,因日常又失之隽永,折射出浮华背后微文化的困境。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微文化”基本特点的一项是                     

A.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其产品的产生、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

B.以自媒体为核心,可自由、自主和随意产生,其创作和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内容。

C.从“点”的传输到“圈”的分享,传播规模趋小,半径变大,灵活多样而有效。

D.以“微接受”为主流模式,审美行为愈加个人化、碎片化,且更具自娱性效能。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散文等“微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B.开放、自由的空间使“微文化”有了更多的涵容和可能性,但也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不足。

C.微文化的审美理想是消费心理,其基础构件为生活碎片,不同于传统文化,而是市场的产物。

D.微文化所体现的种种选择不仅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非理性表征,也折射出浮华背后的困境。

3.作者为什么说当前的微文化“不值得欢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C.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D.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7)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

(8)隔靴搔痒说何益,_________________。(郑燮《自叙书画心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泥:阻滞,缠绕。②鸣玉: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声,指出仕在朝。③紫宸:宫殿。

1.本诗中间两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