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处于复读的你总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处于复读的你总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______,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_______,多可悲!

别人发愤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_______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______,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B.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1.A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台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 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草率行事:形容办事不认真。第一处,前面说“找不到办法”,应是说不敢轻率采取行动,应使用“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第二处,前面说“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此处是说没有长远打算,应使用“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第三处,前面说“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很坦然地偷懒,应使用“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第四处,是说认为别人的努力是自己找苦吃,应使用“自讨苦吃”。 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A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迷茫的原因作出回答,故排除。 C项,“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 D项,“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是说从头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故排除。 故选B。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后半句“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缺少主语。 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 D项,兼有B项和C项的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一天中的阴晴变化,简炼而生动。

(2)杜牧在《泊秦准》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爱情至死不渝,现在人们也用这两句表现无私的奉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诗人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是说,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佯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叔宝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女子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谓,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陈情表》中 “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和它一样,都表示升官。

C.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D.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琼胆量过人。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秦琼为人忠心。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C.秦琼能识明主。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D.秦琼英勇善战。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佯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2)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里红心

李汀

一轮似圆非圆的月儿伴我们进山。九龙山,汽车在峡谷陡坡上缓行,月光朗朗,微风凉凉,心田爽爽。汽车拐进一个开阔地带,月光铺了一地,我们的笑声铺了一地。溪水潺潺,虫鸣唧唧,山野的声响此起彼伏,一声息了,一声又响,阵阵相随,阵阵相连。

主人把桌子摆在月光下.一桌饭菜敬月光,也敬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几杯酒和月光下肚,心间的诗意泛滥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酒已满,秋月已满,仿佛世间的喧嚣已远。

我离席去了田间。在月下,我独立田间张望,那些高山稻谷,那些远山近水,那些落叶秋风,那些晨起露珠,沾满了我的衣袖。我静静地走在田间小径上,尽量放轻自己的脚步,尽量放缓自己的呼吸。可那些沾在衣袖上的沉重,还是惊动了草丛中的秋虫。它们集体屏住呼吸,没了声息,四野萧然。它们感应到了我世俗的脚步,知道自己的世界闯进了一个不速之客。它们试探性地叫一声,我讨好地学它们应了一声。它们吓了一跳,在心里反复揣摩这遥远陌生的声响。最后,它们浪潮般地笑了。

也许,这时候我只有坐在田坎上倾听。秋风来了,把它揽在怀里;月光来了,把它盛在心里;露珠来了,把它装在衣兜里。远处的山峰沉默不语,我和山峰对峙着。山峰是有语言的,看它笑容可掬,唇色丰美,轮廓分明,是一个美女子。不过山不会跑来跑去,它站在那里就站在那里,不轻易变化姿势和容颜。山更不会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它懂得倾听。许多时候,它更像一个沉默的老人,静静地看着一点点风雨飘下,静静地看着雪花一片片把大地覆盖。

田坎上一对男女在说悄悄话。男的说:“这猕猴桃快成熟了,这娃儿的学费也就有了,有点余钱,再给你买件过年的新衣服。”女的赶快应着说:“别,别再给我买啥新衣服了,我衣服够多了。你一年累到头,给你整两斤好酒喝喝。”男的不高兴了,接着说:“咋说呢,你嫁给我就没买过一件值钱的衣服,这次整件贵点的,也在村里洋盘一下。你看王家媳妇整了一件毛毛衣服在穿,你也整件。”女的压低声音说:“啊呀,不要和人攀比,嫁给你,就是过踏实日子。要不是照顾老爷子生病,我们还不是修了楼房。有你这个心,我就知足了。”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声音逐渐低了,低到了田坎的草丛里。我在暗处听到他们的对话,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感动,这比任何一句“我爱你”的表达都要珍贵得多。

这一对幸福夫妻经营着怎么样的一地猕猴桃?月光下,我望见一树树的猕猴桃挂着累累果实,那浅浅的绒毛隐约可见。我想,也许这一对夫妻,一辈子干不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们只会这么平平淡淡生活着。衰老还是贫穷,他们都这么平淡地生活下去。不管头发白了,还是眼花了,他们都彼此望着对方微笑的皱纹守候着。就是这么一会儿,我困顿于喧嚣的心情,变得开阔舒畅起来。

不知不觉中,有雨从山间飘来。刚才的月儿躲进云层,不见了踪影。一会儿云层变薄,月儿钻出云层,高傲地俯视着我们。细细的雨,有的像雾裹在田野、缠在树枝上,田野、树枝似披上了一袭月光袈裟;有的凝成亮晶晶的水珠,滴在树叶上,滴在田野的草丛中,滴到我的手掌和脸上,沁人的凉。这时候的月儿,挂在山峰,低低地微笑着。一边月儿,一边下雨,清新的空气里荡漾着歌声:“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歌声里,我嗅到撩人的桂花的香,这香气是从月宫飘来的,也是从雨中飘来的。只有月光,才会这么内敛低调;只有夜雨,才会这么隐秘纯净。我站在秋雨中,似那一夜秋雨染红的枫叶,似那月光镀亮的一座山峰。

回到月光坝坝的饭桌上,饭菜已经撤走,换上了山里的特色小吃。一盘猕猴桃,一盘核桃果,一盘新鲜花生。主人拉我坐下,顺手递给我一颗猕猴桃:“尝尝山里的红心猕猴桃。”我惊讶了:“红心的?”主人说:“我们这里是红心猕猴桃原产地,正宗得很。你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口子种的。”主人指了指坐在我对面的夫妻俩,男的赶忙摇着手说:“才上路啰。”一听声音,我吃了一惊,这不是刚才在地里说话的夫妻俩吗。女的站起来一拐一瘸走到我身边,再递给我一颗猕猴桃说:“这是我们家的金蛋蛋,他是我的金蛋蛋,都是一颗红心呢。”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只觉得这猕猴桃咪咪甜,甜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席间,我知道了这红心猕猴桃成了全县的致富支柱产业,成了脱贫产业示范。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红心猕猴桃能在此地坐大称王,原因何在?主人说了一句话:“这两口子种的是良心果,红心嘛。”我在心里想,这果实之所以行走江湖而不败,关键是一群人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在种植猕猴桃。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

一缕月光打过来,覆盖着田野的声音。我不由在心里说:珍惜今夜月光,珍惜这一颗红心。但愿我转身走出大山,多年后我进山还能看见这些朋友。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以“一轮似圆非圆的月儿”开篇,以“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的民歌穿插,以“珍惜今夜月光”收束,月亮作为主要线索使叙事更为集中紧凑。

B. 作品准确地抓住了山间阴晴不定、雨月相映成趣的特点,以雨衬月,描绘出一幅别致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渲染出山村夜晚的静谧祥和。

C. “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一句意蕴丰厚,发人深省,表面上说的是果树,实际上也在谈论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D. 作品以作者深入九龙山的切身经历和真实见闻,描述了山里群众生活上的变化,凸显了山里淳朴的民风,讴歌了为幸福而奋斗的时代精神。

2.作品以“山里红心”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法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1票反对,于当天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2018年9月起,将在法国中小学内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

该法案旨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使用任何与手机相关的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参议院还决定将该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高中。

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

此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8月1日)

材料二: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并且,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在学校探索手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导致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说。

“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叶老师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非低龄学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隐患。”

(摘编自《三湘都市报》,2018年9月27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而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还没有发育成熟,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等。不少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旦离开手机,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说:“我们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特别在青少年方面。”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1个小时,将会增加患脑瘤风险。

(综合摘编自《临床肿瘤学》等杂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国参议院以绝对优势票数通过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法案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没收和归还方式,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患。

B. 家长对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看法并不一致,部分学生对校园手机管理存在抵触的情绪,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手机难以管理的重要原因。

C. 材料三表明,2014至2017年,使用手机聊天的比例持续下滑,使用手机学习的比例连年上升,但不能据此判断学生的手机使用日趋合理。

D. 部分青少年患有“手机中毒综合症”,他们以手机为其生活中心,一旦离开了手机就会在情绪方面出现极端变化,如抑郁寡欢、紧张焦虑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虽然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有其弊也有其利,因此不必完全禁绝,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

B. 社会群体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时候不支持学校实施的合理方案,这可能导致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同受伤害。

C. 材料三显示,部分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聊天比例逐年下降,表明手机交际功能相对弱化,而游戏比例逐年升高则表明其娱乐功能正在日趋强化。

D. 材料一至材料四从不同的角度,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这一立场在当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立法机构已经达成了共识。

3.以上材料中,政府部门、学校和医学研究机构的关注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