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江南的冬景》中有这样描写: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江南的冬景》中有这样描写: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一片春叶,一滴秋雨,一声鸟鸣;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往往都是那么撩人心扉,耐人回味。我们有多久没有凝视生活里的细节了?自然界、人世间的美丽往往表现在那不经意的细节。请以“生活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生活的细节 隐藏了许久的音符终于跳上了我的心弦,短短的演奏,蓦然发现,那些微小的生活细节是爱的音符,涌荡心间的是爱的旋律——那是默默无闻的爱,那是我最亲、最爱的奶奶的爱。那爱,那历历在目的往事,那些渐渐淡忘的细节,拨动了我心弦,让我回味隽永…… 奶奶家种着几棵小枣树,每年都会结很多枣,等到枣熟了,树上就像挂满红铃铛似的,压得树枝喘不过起来。早上起来每每经过,我们都会忍不住摘几颗放在嘴里,美美的享受一番。但只要奶奶看见,一切就没好戏了。 记得有一次,弟弟打枣被奶奶发现了,奶奶一边跑过去,一边吼弟弟:“俺家就这几个枣了,别打了,想吃,让你爸妈给你买去!”最后,弟弟不服气,跟奶奶顶了几句,被奶奶追到了屋后,后果…… 今年的枣,似乎比往年的少了些,奶奶比往年看的更严了,几乎每天都坐在门口,呆呆的儿工夫,做一会儿小偷,就这样,奶奶家的枣渐渐变少。 一天,我都算好了从哪下手摘枣,可到了奶奶家,一树的枣竟只剩下几个小枣子。我便疑惑的问奶奶,奶奶说:“我卖了。”我又问爷爷,爷爷说:“你奶奶卖了。”只好半信半疑,没再多问。 几天下去了,我总觉得爷爷有些不对劲儿,爷爷经常爬梯子上屋顶,我悄悄监事爷爷,终于露出了破绽:原来枣全晒在屋顶上。呵呵,这下我肚子里的蛔虫被勾醒了。 吃完午饭,我便悄悄走到屋后,吃力的搬起梯子,慢慢地把它搭在不是很高的屋檐上,小心翼翼的爬上梯子,只爬到三层,满屋顶的红枣便映入眼帘,高兴的我不知从哪下手。 刚吃不了几个,便被推门而出的奶奶发现了,奶奶快步朝我跑来,嘴里边喊着:“你老能了,东西放在哪都能被你找到。”“哎呀,不就吃几个枣吗?用得着这么生气嘛。”“你家有钱,让你爸妈给你买啊。你家的不是好吃吗!俺家的枣不如买的好。”奶奶生气地说。 这时弟弟也从屋里跑了出来帮我:“奶奶啊,你就别省了,早晚坏了就行了,这还不如吃了呢。昨天的柿子不是就白白浪费了么?”为感谢老弟,我从屋顶上挑了几个好枣扔给他,奶奶见状更加生气,把巴掌亮在半空,朝我走来。我立马往下下,可上梯子容易,下梯子难,一着急,便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差点摔伤了腿。 奶奶这下可担心了,急忙跑过来扶起我,看看这里,问问哪里。奶奶的气儿也云消雾散了,还说:“以后不要这样了,留着这些枣冬天还要给你蒸糕呢……” “蒸糕”脑子里忽然出现了这个词,并久久不能消失。我想到:每年奶奶都会给我蒸糕,并且放很多枣在里面,那是因为我爱吃枣,原来奶奶是为了我,才不让我们吃生枣的。想到这,我早已想哭,可我不能让泪流出,那样奶奶会以为我腿疼,又为我担心。我脑子里不断浮出奶奶那慈祥的面孔:有第一次教我包水饺的面孔、有第一次教我包大包子的面孔、有第一次教我炒菜的面孔、还有奶奶给我扎辫子的面孔……很多很多,都是奶奶教会我的。虽然奶奶不识字,但她谆谆教诲,口耳相传,手把手教的许多细节还是像复制粘贴一般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任凭海浪多大,也冲刷不掉。 哎,那默默的爱,那涓涓溪流般的爱,那往昔生活细节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一股暖流,让我从来没有孤独、沮丧和绝望过。感恩生活中的细节,感恩奶奶无言的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为命题作文,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细节”为题目写作。前面是一段文章中有关景物的细节描写。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读懂这句“我们有多久没有凝视生活里的细节了?自然界、人世间的美丽往往表现在那不经意的细节”的言外之意。这里是启发我们要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因为美往往存在于细节之中。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时常忽略了身边的人,忽略了他们对我们的好和关爱,忽略了他们为我们做的那些琐碎之事中蕴涵的感情,忽略了那些细节,我们要用心去感知,我们要用心去感知生活的美,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可据此立意。 立意角度: 1.善于发现生活中令我们怦然心动的细节,这些生活的美,这些是爱的源泉。 2.生活中的细节,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学识、风度。 3.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感恩点滴温暖与美好;摒弃粗俗、不雅的瑕疵,做不断完美的自我。 素材积累: 1.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可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 2.大自然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片嫩红,一滴秋雨,一声鸟鸣,一丝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具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大自然如此,人世间亦然! 3. 蓦然,老妈的脸上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像个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抬起头眼神相交汇的一瞬间,时光似乎也停滞不前了。只剩下蝉儿的鸣叫,栀子花飘散的芳馨,我也转过头,背靠竹椅,将大芭蕉盖在我的脸上,继续享受此时的闲适嘴角轻轻上扬。老妈,我懂了!就像此时的栀子花香,无需太多,只要那么一点,就足以沁人心脾。 4.细节决定成败,祸患积于忽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江南的冬景》只是一个导语。真正对作文有指导性的文字是:一片春叶,一滴秋雨,一声鸟鸣;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往往都是那么撩人心扉,耐人回味。我们有多久没有凝视生活里的细节了?自然界、人世间的美丽往往表现在那不经意的细节。也就是这篇作文的话题中心是“细节”——自然界、人世间,总之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这道作文给定了题目,文体不限。可以写成记叙文,交代清楚“六要素”。行文过程中重点写出感人的细节来,或一句叮咛的话语,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个善意的微笑。总之,将平时的观察,形诸文字,从神态、动作、语言等角度刻画一个人的生活细节,捕捉住这些感人的点点滴滴即可。文章开头和结尾,可以用一些抒情或议论的文字表达自己对这些渐行渐远的细节的回味、感喟和缅怀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苏轼谓之“文起八代之衰”。他在《师说》中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古之学者必有师”,崇尚从师之道。

B.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约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流派。“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

C.在《赤壁赋》中,苏东坡“乐水”,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乐山”,这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作品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茶馆》《雷雨》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也           江陵,顺流而东也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   鱼虾而友糜鹿

C.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望西山,始指

D.其一坐于前                 踞而遨

 

查看答案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B.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交际语言的使用,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晚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三尺讲台上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我寒假回南方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交谈中他知我返乡过年,于是客气地问起我父亲的情况说:“家父身体可好?”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本人深感荣幸!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 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